● 摘要
宁鸿彬、魏书生、钱梦龙作为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的杰出代表,其教改实践虽流派不同、风格各异,却存在着教学主导思想上的共同特点,这些共同特点及是他们不约而同获得巨大成功的根本原因,更体现了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规律。对于教学一线的广大教师,尤其是正在摸索中的广大青年教师,学习这些宝贵经验,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不失为一条尽快掌握教学真谛的捷径。 具体分析,可将他们教改实践中体现出的诸多共性,归结以下两大方面: 一、以"学生观"为核心的全新教育观念 三位老师的教学实践观和有关论述有一个突出特点,既都将学生放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作为关注的焦点,并以此制定具体的教学方针、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 钱梦龙老师早在八十年代初首创并提出了至今仍有广泛影响的"三主"教学观,并以"学生为主体"作为其根本。 魏书生老师也有一句阐述自己教学主导思想的话:"培养学生成为学生的主人。" 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坚持进行以"学生观"为核心的民主化教育。 宁鸿彬老师也在多年的教改实践中确立了面向未来培养学生素质的先进教育思想。他认为:教改问题,首要的是"方向问题",既"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并指出:要是今天的学生达到的水平与未来的需要之间尽可能的缩小差距,教师应具有"预见性"。可见,他认为教师的观念是由学生的发展需要决定的。从上述分析中不难看出,三位老师对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的定位是一致的:都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由此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启发他们主动求知,鼓励他们积极思维,逐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重点突出的全方位教学改革 科学的学生观仅是教学工作的一个指导思想,怎样将其全面彻底的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呢?三位老师经过反复实践,不约而同的注意到兴趣、习惯、智力在学习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于是依次为着眼点,进行全方位、多途径的教学改革,做到了激发兴趣、培养习惯、训练能力、发展智力多管齐下,并均取得了明显效果。 可见,三位老师的教学实践体现了他们的教学思想上极大的共性。研究显示,中学阶段是人的认识能力发展最快的阶段。科学的教育思路与内容、方法均在充分了解教育对象的具体特征、把握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产生。三位特级教师的改革实践,正是在对学生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科学的教育实践。 从教育观念的角度进行考察,三位老师都有关于学生观的论述,虽然提法不尽相同,却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共同思想。在练习时带点,新的教育观(人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求得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学观(教学的任务应该是对学生进行包括知识、能力、智力、习惯、个性、意识等诸多因素的能力体系的建构)随之产生,这一系列的教育教学观念正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产物,是具有时代特色的先进观念。 科学的教学实践以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充分的了解为基础,以智力非智力因素两手抓为内容,以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为目标。 在教育实践中,学生本身的特点、学生学习活动的特点以及语文学科的特点都决定了学生学习语文心理状态非常值得关注。人的学习心里包括智力和非智力两方面的因素。由于人的智力水平属常态分布,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就相对明显。 根据非智力因素对心理活动的调解范围及对学习活动直接作用的程度,可以发现它们以"力"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影响,这些影响作用可根据"力"的性质概括为四个方面:学习的吸引力、学习的内驱力、学习的情动力、学习的意志力。对于这几种动力作用,三位老师都非常重视。正是在他们科学有序的严格训练之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的以建立。积极性的以提高,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养成。 同时也不应忽视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因为它不仅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是教育中要培养和发展的内容。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促进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与提高,语文素质教育就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核心,因为智力就是指人的一般能力因素。中学生正处于治理飞速发展的年龄阶段,语文能力的高低是学生智力状况在语文方面的表现;反过来,它也能促进人的智力发展。事实证明,语文教育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还会大大影响学生的抽象思维。而钱、魏、宁三位特级老师都很注意通过学生的思维品质来达到提高其语文能力的目的。 可见,三位老师的教育思想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具有无可辩驳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值得学习与推广。 本文分为两部分: 一、三位特级教师教育思想共性分析。三位老师都进行了重点突出的全方位教学实践,也体现了以学生为核心的全新教育观念。 二、三位特级教师教育观念的先进性、教育实践的科学性。他们的教育观念是理论世纪联系实际的产物,是具有时代性特色的先进观念 ;他们的教育实践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和思维发展规律,具有科学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