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之社会工作概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女权主义

【答案】女权主义理论是一种与激进人文主义或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工作理论,主要植根于20世纪60-70年代以来的妇女运动。它主要关注女性所受到的压抑,认为女性所遭遇到的许多生活问题都是性别压制的结果,社会工作的目标就是探索并消除社会中由于性别主义所造成的女性痛苦,促使她们有更多的自由,有更大的能力去追求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2. 行为主义理论

【答案】行为主义理论是以行为心理学为基础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它认为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对服务对象的不适当行为进行治疗或矫正,但它不是应用心理分析或认知心理学而是应用行为心理学的理论(如条件反射、条件运算、学习理论等)与方法(如实验等)来完成这一任务。它认为心理分析及认知理论将关注的焦点放在难以观察、验证的内心世界上是一种不智之举,人们真正能观察到因而也能关心的只是个体的外显行为而己。它认为行为是个体对当前环境所作的反应,不适当的行为是个体对当前环境所作的不恰当的反应,社会工作就是要帮助服务对象学习和掌握恰当的反应模式。

3. 社会责任论

【答案】残疾的社会责任论认为,一个人患有残疾主要是由社会因素造成的,不管是先天性残疾还是后天残疾都是如此。先天性残疾可能是残疾人的父母缺乏某些知识或者遇到不可抗拒的事件而造成的,后天残疾则主要是社会条件不具备造成的。残疾的社会责任论是人们对致残的多种原因有了较多了解、对个人权力和社会的责任有较深刻认识后的产物。虽然把残疾的责任完全归结于社会因素并不一定适当,但这一理论把人当作社会的人、认为社会负有改善人的生存条件的观点有益于人的健康发展,这无疑是一种进步。

4. 本土性社会工作

【答案】本土性社会工作指的是对某种助人模式(包括理念、过程和方法)的判断和认定,即指那些土生土长的、发挥着有效的助人功能的制度化的行动过程。那些生长于本土的,与其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以及文化传统相适应的有效的、制度化的助人模式可称为本土性社会工作。

5. 支持者

【答案】社会工作者面对求助者不但要提供直接服务或帮助,也要鼓励受助者在可能的情况

下自强自立,克服困难,即“助人自助”。社会工作者应该成为受助人积极反应的支持者、鼓励者,并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受助人自立或自我发展。

二、简答题

6. 如何理解个人与问题的分离?

【答案】(1)在社会工作视角中,个人与问题的分离有助于帮助社会工作者更好的服务案主。

(2)个人与问题的分离,使得社会工作者在对案主进行服务时,能避免因案主遇到的问题而对案主个人的能力产生怀疑。在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坚信个人是有潜力的,案主对世界的认知和解释与世界对案主所展示出的荒唐行为或不良行为的反应之间的互动,是由社会过程所确立或放大的。这些观点解释案主的行为和问题而不谴责作为这些社会过程受害人的案主的有益方式。

(3)增权取向的社会工作秉持的核心的理念就是将个人与问题分离,始终把案主看作是具有多种能力和潜力的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而无论他们可能或者事实上多么弱势、无能力、被贬低或自我毁灭。因此,社会工作者和案主的工作关系是以案主的特殊能力、资源和需求为前提,并支持案主或案主群,使日常生活更加有报酬性和在与他人的伙伴关系中施加共享的权力。这种伙伴关系的日的是鼓励案主在追求和巩固己经被提升的自尊、健康、安全、个人及社会权力等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他们自己的强项。一句话,焦点在于案主的能力和优势。

7. 简述西方社会工作价值的基础。

【答案】西方社会工作价值的基础主要包括:

(1)新教伦理

新教伦理的核心概念是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信徒可以小必经过牧师和教会组织来建立与上帝的关系,他们可以直接与上帝对话,直接接受上帝的指示。新教的这一信仰破除犷宗教的等级制度,在神学领域里树立起个人的权威。

根据基斯一鲁卡斯(A.Keith-Lucas )的研究,新教伦理包含以下基本假设:

①人要为他们自己的成功或失败负责;

②人性基本上是罪恶的,但是它可以通过一种意志行动来克服;

③人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艰苦工作实现物质繁荣;

④社会的主要目的是维持使物质繁荣成为可能的法律和秩序;

⑤不成功或越轨的人不应受到帮助,虽然应该做出有限度的努力,以便恢复或激发这些失意者为了他们自己更加努力工作;

⑥对变迁的主要激励是在经济或物质方面发现奖赏和惩罚。

基斯一鲁卡斯在这里所阐述的自我负责、意志胜恶、艰苦工作和物质繁荣、法律和秩序、助人自助、奖赏和惩罚等新教的价值观念,许多至今仍然是社会工作价值的组成部分。

(2)人道主义

①人道主义的实质

人道主义起源于欧洲巧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它的最初形态是“人文主义”。其实质就是反对神学,提倡人学; 反对神权,提倡人权; 反对神性,提倡人性; 反对愚昧,提倡理性; 反对迷信,提倡科学; 反对神道,提倡人道。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提倡人道主义显然是有进步意义的。

②人道主义的历史功绩

a. 直接触发了16世纪的宗教改革,动摇了中世纪封建统治的基础;

b. 人道主义和新教伦理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c. 弘扬了科学和理性的光辉,促进了科学和社会的进步;

d. 以抽象的形式提出了“人”、“人权”、“人性”和“人道”等概念。

③人道主义的组成部分

a. 哲学上的人本主义,它是以人为本位的,而不是以神或别的干什么东西为本位;

b. 经济上的自由主义,人道主义是自由经济发展的思想基础;

c. 政治上的民主主义,是民主政治发展的理论基础;

d. 伦理上的人道主义,承认人与生俱来的一切权利,包括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公民等方面的全部权利。

④HPU 观点

在基斯一鲁卡斯那里,人道主义是和实证主义、鸟托邦结合在一起的,它们共同构成所谓“人道主义一实证主义一乌托邦”(humanist-positivist-utopian )信仰体系,简称HPU 观点,它包括以下基本假设:

a. 社会的主要日的是实现人的物质和情感需要;

b. 如果人的需要被满足,按照HPU 体系所使用的词汇,那么人就会获得善良、成熟、正义或生产的状态,通过它们,人和其社会的大部分问题都将被解决;

c. 一般说来阻碍人获得这种状态的是个人无法控制的外部环境。按照HPU 的描述,这一困难归咎于个人教育的缺乏,他的经济地位,他的童年关系或他的社会环境;

d. 这些外部环境可以被那些拥有科学和技术知识的人,运用“科学方法”所操纵;

e. 人和社会最终会达到完美的境界。

(3)社会福利观念

社会福利观念是社会工作价值的灵魂。产生于宗教、社会改革和福利运动的社会福利观念反映了对人的关怀,人和社会的关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历史和现实观点,是社会工作价值变化的向标。

社会福利具有其描述定义和功能定义。社会福利的描述定义分为两个范畴:

①作为非市场经济让渡的社会福利,它以免费的方式向需要者提供食物和服务。

②作为满足基本需要服务的社会福利。

人的基本需要不仅是身体上的和物质上的,而且包括个人和社会功能的增强。因此社会福利服务从直接的关照扩大到社会化、娱乐以及法律咨询等诸方面,为人的现实生活领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