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之社会工作概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标签理论
【答案】标签理论是以社会学家勒麦特和贝克的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许多人之所以成为“有问题的人”,是与周围环境中的社会成员对他及其行为的定义过程或标定过程密切相关的。因此,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违过一种重新定义或标定的过程来使那些原来被认为是有问题的人恢复成为“正常人”。
2. 心理分析学理论
【答案】心理分析学理论是以弗洛伊德及其追随者们的著作、学说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也是迄今为止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泛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它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本能所驱使、由人格结构中的“自我”与“超我”所控制的。不良行为的产生源于由各种本能集合而成的“本我”同“自我”、“超我”之间关系的失衡。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服务对象的变态人格进行治疗,帮助服务对象恢复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平衡,并应用心理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来完成这一任务。
3. 社会计划(社会策划)模式
【答案】这个模式是指依靠专家的意见,通过有关专家的调研、论证、计划,然后落实、推行,去解决社区内的问题。这一模式可以说是一种由上而下的方法。社区工作者担当的是组织实施者的角色。对于处理复杂的社会问题,这一模式比较常见。
4. 医疗社会工作
【答案】医疗社会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狭义的医疗社会工作是指在医院围绕医疗过程而展开的社会工作,它包括对病人的心理援助、提升病人的自助能力、帮助病人寻求社会资源、安排病人的康复计划、为病人提供出院转介等工作。
(2)广义的医疗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在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中运用社会工作专门的知识、方法和技巧,开发和利用社区、社会资源,协助病人及其家属解决与疾病相关的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增进人们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对健康的保护。
5. 操纵
【答案】布雷格和施培特提出判断是否操纵的四个标准:谁受益、活动的目的、问题的实质和
行动的性质。操纵行为包括为了取得某种效果而精心安排事实,小提供信息、夸大、歪曲事实真相或者撒谎。避免操纵,小仅关系到专业的纯洁性,而且关系到社会服务机构的正义性和道德责任。
华里提出了关于操纵必须满足的四个条件:
(1)如果A 不干预B 的生活方式,A 的选择或A 对这种选择的坚持力量将会完全不一样;
(2)A 限制B ,使B 做出特定的有利于A 选择的可能性增加;
(3)B 没有感觉到或不理解A 的影响;
(4)A 是B 的道德代理人,A 对B 的结构性取舍结果负有道德性的责任。
在这个定义上,社会工作者和案主之间的咨询关系是被排除在“操纵”之外的。在公开的政治场合,操纵在道德上依然是不被接受的,虽然它在政治上受到辩护。
二、简答题
6. 简述社会工作理论的特点。
【答案】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具有专业性、改良性、操作性、客观性等特点。
(1)社会工作理论的专业性
所谓社会工作理论(知识)的专业性,是指这些理论、知识体系对社会工作专业而言具有独占性和专门性。这是社会工作取得社会认可与专业权威的主要来源,是社会工作者取得专家权的主要依据。
(2)社会工作理论的改良性
社会工作理论,特别是社会工作的实务知识,对人与社会资源、环境有充分的了解,并将其目标设定为帮助他人、改善环境、促进人类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因此,社会工作的知识是助人的知识,是改良胜知识,这是社会工作理论(知识)最突出的特性之一。
(3)社会工作理论的操作性
社会工作理论〔知识)不是抽象的理论思辨,它能够转变为具体的运用。因此,社会工作理论(知识)是可操作的。社会工作理论(知识)也是有层次的,但即便是最抽象意义上的社会工作理论(知识),也是来自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反过来指导新的实践。社会工作领域所存在的更多的理论(知识)是实务性理论,可操作性是实务理论最显著的特点。
(4)社会工作理论的客观性
社会工作理论是经过无数次实践验证而被证明为真实、正确、有效的一些观念和认识,这些理论(知识)是可由别人基于充分、健全和合乎逻辑的证据而加以证实的。
7. 简述小组工作的一般性技巧。
【答案】社会工作理论中将社会小组工作一般技巧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关系的技巧。小组工作者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和策略与成员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并促进成员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
(2)观察的技巧。小组工作者要能够灵敏、细致地观察和判断个人、小组所面临的环境与需要解决的问题,以确定适合的小组目标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3)组织和介入的技巧。小组工作者要能够组成小组,介入小组出现的问题、冲突、突发事件等,把握和推进小组工作进程,在目标实现后结束小组。
(4)领导的技巧。小组工作者有时是以小组领导的角色出现的,因而要适当地运用专业技能与权威,主导和推进小组的进程。
(5)沟通的技巧。小组工作者是促进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的桥梁,自身要与成员沟通,也要促进成员之间的沟通,并且与小组外部的环境,如机构、社区、人员等进行沟通。
(6)参与小组活动的技巧。小组成员自己设计了各种活动方案,小组工作者要愉快地投入其中。
(7)运用社会资源的技巧。为实现小组的目标,小组工作者要善于调动社会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力的、机构的、新闻媒体的以及社区的资源。
(8)评估小组过程的技巧。小组工作者要给小组各种的活动订立指标,并做出评估。
8. 简述矫正社会工作的产生条件。
【答案】促使矫正观念和矫正社会工作产生的条件主要有:
(1)学术条件
这一时期,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社会科学学科都己经建立并得到一定的发展,这使人们对犯罪的原因比以前有了更为科学和正确的认识,由此导致社会对罪犯的惩罚观念发生变化,同时也使人们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知识对罪犯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矫正成为可能,从而为矫正社会工作提供了直接的理论和知识来源并为矫正社会工作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2)社会历史条件
这一时期,资产阶级对自由、平等和人权的关注己经超出了一般社会成员的范围,开始关注罪犯的权利,由此导致行刑观念和行刑方式的变革,徒刑取代了过去残酷的刑罚和行刑方式,徒刑的广泛运用导致现代监狱制度的产生,而徒刑的局限又导致了监狱制度的改革,矫正社会工作是监狱改革的直接产物,并且,伴随着监狱改革的不断深入,矫正社会工作也不断发展。
9. 简述矫正社会工作的介入方法。
【答案】矫正社会工作的介入途径主要有两种,即机构介入和社区介入。
(1)机构介入
通过矫正机构为受助对象提供服务的介入方式就是机构介入。
①根据机构的类型,机构大体上分为政府机构和非政府机构:
a. 政府机构包括监狱、戒毒所、感化院、工读学校、劳动教养所等;
b. 非政府机构包括由社会开办的教养院、感化院、中途家庭、寄养家庭等。
②机构介人包括:
a. 通过监狱为服刑犯人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