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721土地利用规划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预测建设用地需求量?

【答案】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包括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交通、水利建设等用地需求量的预测。具体过程如下:

(1)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需求量预测

合理的城镇规模应根据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城镇人口规模、城镇区位条件、城镇生态环境质量、城镇生活水平、一定区域内城镇对比等因素来确定。城镇用地需求量一般按人口用地定额指标法预测,计算公式为:

式中:Z 一一规划目标年城镇用地规模; C 一一规划目标年城镇人口数量; J 一一城镇人均用地

定额指标。

农村用地规模可以根据规划年农村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和农村人口规模预测确定。农村居民点用地的需求量预测还可以根据规划期间农村个人建房用地面积的预测,并考虑到一定的公建、道路和乡镇企业生产占地系数,求出新增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

(2)独立工矿用地需求预测

独立工矿用地规模预测可采用下面两种方法进行:

第一种方法是根据规划年工业企业产值与规划年工业企业用地效益来确定。

第二种方法是根据部门发展计划,将规划期内所有新增的独立工矿项目用地进行累加,同时分析由于迁移、关闭等原因导致的规划期内独立工矿用地减少量,从而计算出独立工矿用地净增量和规划期末的独立工矿用地需求量。

(3)交通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

交通建设用地包括铁路用地、公路用地、港口码头用地、民用机场用地以及农村道路用地,各类用地特点不同,因而有不同的预测方法。

①铁路用地需求预测。可按规划期内所需的铁路货物和旅客运输能力,确定新修或改造铁路的规模和等级,并按有关的技术标准计算需要新占用地的数量。

②公路用地需求预测。除了可按与铁路用地需求量预测类似的方法外,还可以通过分析区域内社会总产值与路网密度的关系,通过预测规划年社会总产值来确定各等级路网的密度,从而预测出规划年公路用地规模。

③港口码头用地需求预测。可根据规划年河运或海}z量确定港口个数、规模和位置,并根据港口建设的有关技术要求计算规划年港口码头用地规模。

④民用机场用地需求预测。根据规划年航空发展需求,预测机场容量和规模,并按有关技术指标计算出规划年民用机场占地规模

⑤农村道路用地需求预测。根据农村道路用地规模与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的比例关系,在预测了规划年的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后,将其乘以比例系数即可得出规划年的农村道路用地规模。

(4)水利设施用地需求预测

水利设施用地需求预测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将规划期内新修或改建、扩建水利设施项目用地相加,同时分析规划期内将被

废弃的水利设施,从而计算出规划期内水利设施净增量,并预测出规划期末的水利设施占地面积。

第二种方法是根据水利设施用地规模与农业用地规模关系,尤其与其中的需水作物面积的关系,通过预测规划年需水作物的种植面积来确定水利设施用地面积。

(5)其他用地预测

其他用地预测包括旅游用地、名胜古迹和历史文物保护区用地、自然保护区用地、生态保护用地、军事用地等等,视各地的具体情况而定。这些特殊用地的预测需求根据有关的专项规划确定,对用地安排进行充分考虑并给予必要的满足。

2. 如何看待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具体目标?

【答案】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追求生态、经济、社会等效益的统一,做到生态上的平衡,经济上的有效,社会上的可行和可接受。具体而言,土地可持续利用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日标:

(1)在资源数量配置上与资源的总量稀缺性高度一致。土地具有稀缺性,土地的供给在一定时期内相对于需求是有限的,因而有限的资源必须分配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很高的项目上,并要安排好组合比例关系。

(2)在资源质量组合上与资源享赋相适应。不同生产项目对土地资源的品质要求不同,而丰度高、品位高的土地资源极其有限,因而应将优质的土地资源安排到资源品质要求高的生产项目上。

(3)在资源的时间安排上与资源的时序性完全相当。土地资源虽然小可冉生,但后备资源的开发可以适当增加可利用土地资源,因而应考虑资源开发利用的延续性,避免资源集中过量消耗,导致资源供给断档。

(4)土地资源配置应当考虑各地区差异,反映各地区特点,激发各地区发展活力。要考虑构造有序的区域配置机制,建立区际问资源流动的规则。

3. 什么是土地用途管制?

【答案】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是指国家为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编制土地利用规划,依法规定土地用途,明确土地使用条件,并要求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划确定的用途和条件使用土地的强制性管理制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

解:

(1)土地用途管制是一种约束机制,防止土地资源的浪费和违法占用,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土地用途管制是一种可以解决市场经济中的市场失灵的政府管制。

(2)土地用途管制划定的具体用途必须经过一定的科学程序和法定程序,它是一种法定用途,具有法律意义,它是符合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与其对应的详细规划要求的用途。

(3)在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提下,土地用途由一种用途变成另一种用途时,必须由土地使用者提出书面申请,经土地管理部门依法审查并获批准,领取土地用途变更许可证,办理土地用途变更登记等手续后,才能把土地用途从一种用途变更到另一种用途。

(4)如果土地使用者未经批准擅自改变土地用途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有关管理部门非法批准改变土地用途,则将受到经济、行政和法律的处罚。

4. 土地用途管制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土地用途管制的内容主要包括:按用途对土地进行合理分类,通过土地利用规划规定每个用途区的土地用途和土地使用条件,规定其主导用途和允许用途,通过土地登记注明土地用途,对用途变更实行审批许可制,实行土地利用监督管理,对违反土地利用规划的行为严格查处等。

土地用途管制包括非农用地的用途管制和农用地管制

(1)非农用地的用途管制

非农用地用途管制的重点是非农建设用地的用途管制,主要包括增量非农业建设用地的用途管制和存量非农业建设用地的用途管制,其中增量非农业建设用地的用途管制与农用地许可转移管制密不可分。

(2)农用地管制

根据国际上通行的农用地管制的内容和需求,农用地管制实际上是农用地转移的管制,即对农用地利用现状的改变设定一定的限制条件。借鉴国外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农用地管制可分为许可转移管制和限制转移管制两类。

5. 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土地利用战略目标,体现土地利用的目的。土地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人们对土地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我国人口多,人均土地少,耕地资源不足,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继续增长,土地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因此,协调用地矛盾,保持

,保证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的需要,使国民土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一要吃饭,二要建设”

经济有计划、协调、稳定发展是全国和各个地区土地利用的总目标,也是土地利用战略总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预期发展水平,解决有限土地资源在各区域间、在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特别是农业和非农业建设之间以及大农业内部合理分配等问题,提出最佳的上地利用结构模式及其空间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