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东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之《政府经济学》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准公共物品
【答案】准公共品是指介于纯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在消费过程中具有不完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险的产品。准公共品是在消费方面具有较大程度外部性的一类公共物品。它具有两个特性:①消费中的争夺性,即一个人对某物品的消费可能会减少其它人对该物品的消费(质量和数量); ②消费中具有排斥性,即只有那些按价付款的人才能享受该物品。准公共物品在现实中大量存在的,如大多数城市公用设施、公共教育和医疗保健服务等等。
2. 纯公共物品
【答案】纯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对应,指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一种公共物品可以同时供一个以上的人消费,任何一个人对某种公共物品的消费,都不排斥其他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也不会减少其他人由此而获得的满足。
纯公共物品具有四个特性:
①非排他性。一种公共物品可以同时供一个以上的人消费,任何人对某种公共物品的消费,都不排斥其他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也不会减少其他人由此而获得的满足。
②自动性。公共物品是自动地提供给所有社会成员的,不论你是否愿意。
③无偿性。消费者消费这种物品可以不支付费用,或者以远低于其边际效用或边际成本决定的价格来付价钱。
④非竞争性。公共物品是提供给一切消费者的,无法在消费者之间进行分割。严格具有上述四个特征的产品,被称为纯公共物品。
二、简答题
3. 简述公共选择理论中,官僚的经济人倾向会导致哪些弊端?
【答案】官僚的经济人倾向是指官僚和普通人一样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理性人。官僚追求的个人利益包括薪金、地位、权限、顶算、晋升等等。一个政府机构首脑及其主要办事人员的薪金、职务特权(如权力、名望、人情等)以及政府机构首脑和机构本身的声誉等,都和政府预算的规模正相关。因此,官僚利益最大化,需要通过预算规模最大化来实现。官僚的经济人倾向会导致以下弊端:
(1)寻租
官僚的经济人倾向容易导致政府的寻租行为,即为丁获得和维持垄断地位从而得到垄断利润的非生产性活动。
(2)腐败
易形成官商勾结的利益链条,结成官僚与经济利益获得者的利益集团,对市场而言,产生获得特权(垄断权)的商人可以凭借政府的保护获得利益独占的机会,而使其他市场参与者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一种劣势,垄断商家由于获得市场垄断地位,对于创新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上下的功夫就不高,对企业而言发展后劲不足,同时造成资源的浪费。对政府而言,由于获得寻租的机会,易搞权钱交易,滋生腐败行为,削弱政权的合法性基础,失去选票,威胁政治统治。
(3)资源配置失效
官僚要从最大化的预算规模中获取效用,官僚与上级拨款单位之间是一种双边垄断关系,并且存在信息不对称,因而官僚具有更大的自主权与垄断力,其结果将产生三个问题:公共产品的过度生产、资源配置缺乏效率、生产资本的过度投入而造成大量设备闲置。
4. 你认为公共经济的主体应当是狭义的还是广义的“政府”,为什么?
【答案】(1)政府的含义
①第一层次:狭义政府,即核心政府。指中央政府各部、委、办、厅、局及其附属物。
②第二层次:广‘义政府,即中央政府以及各级地方政府。
(2)公共经济的主体是广义的政府因为公共经济学研究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也研究非公共部门经济主体的公共经济活动,牵涉面非常的广。
5. 结合现实,说明中国当前的行政支出规模是否合理。
【答案】(1)中国的行政管理费用呈现出增长态势
①判断行政支出规模是否合理,牵涉到许多因素,如经济总量、经济增长水平、财政收支规模、政府职能、政府机构的设置方式、行政效率等。
②中国的经济总量基数较大,经济增长水平高,财政收支规模大,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过多的行政支出是合理的。
③层层审批程序使政府机构设置臃肿,人员增加,政府行政效率低下,而行政经费开支庞大也带来了行政效益的降低。
(2)中国当前的行政支出规模并非最合理的规模
行政支出合理与否,还与政府支出效率的高低有关。政府机构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改变行政方式,优化人员结构和资源配置,能够促进政府支出效率的提高。
6. 中国企业所得税制的内外两套税制并存,显然是不符合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的,但1994年税制改革中保留了内外两套企业所得税制,以后的改革进程较慢,为什么直至2007年新企业所得税法才得以通过?
【答案】由于我国的税收体系起步晚、发展缓慢、体系庞大,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并轨中存在很多问题,所以企业所得税的改革进程较慢。
企业所得税法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纳税人范围调整引发的总分机构所得税汇总征收问题
①二级分支机构计税及征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a. 仍未彻底解决分支机构利用自身税收优惠条件转移企业利润,降低企业整体税负水平的问题;
b. 二级分支机构认定标准模糊;
c. 特殊行业实行分支机构按“三因素”就地预缴不尽合理;
d. 分支机构法律责任无法界定;
e. 存在加盟店、挂靠单位等特殊分支机构的“监管真空”。
②跨省市总分机构汇总纳税执行中的征管问题
a. 总机构主管税务机关对各分支机构情况的了解不一定全面;
b. 分支机构的主管税务机关失去管理的积极性;
c. 分支机构主管税务机关无法对收入做出顶测;
d. 税务机关对总分机构的情况难以全面了解,税务检查(稽查)的难度加大;
e. 对总分机构情况缺乏事前监控。
(2)应纳税所得额计算中存在的问题
①不征税收入扣除问题;
②具体执行中合理性原则的困惑;
③福利费扣除问题。
(3)税收优惠政策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①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迟迟未出台;
②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所得税优惠的管理问题;
③关于“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认定和研发费用列支范围问题;
④同定资产加计扣除政策的衔接问题;
⑤资源综合利用政策问题。
(4)核定征收企业及企业清算所得税征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①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企业适用税收优惠的问题;
②企业清算的所得税申报问题。
7. 试述科斯定理如何使外部效应内部化?
【答案】科斯定理是科斯在1960年提出的采用产权纠正外部性的办法。其内容是:在交易费用为零时,只要产权初始界定清晰,并允许经济当事人进行谈判交易,就可以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
内部化是指特定团体或社会中的个体把该团体或社会的期望和要求吸收为指导自身行动的规范的过程。
(1)科斯定理理论上实现外部效应内部化
科斯定理强调只要假设条件成立,则外部影响就不可能导致资源配置无效,即市场会按照自身的规律运行,换言之,在所定条件满足的前提下,市场有足够强大的力量,总能够使外部性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