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长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651历史学基础之中国现代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答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基本内容有:①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特点;②阐明了关于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中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③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各项方针政策。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2. 宋教仁案

【答案】宋教仁案是1913年袁世凯谋杀宋教仁的政治案件。在1913年初的国会选举上,国民党获胜,将以多数党的地位组织责任内阁,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准备出任内阁总理。1913年春,宋教仁南下竟选,袁世凯密令国务总理赵秉钧策划谋杀宋教仁。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遭刺客枪杀。宋教仁案使革命派与袁世凯决裂,引发了二次革命。

3. 古田会议

【答案】即1929年12月召开的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因会议地点在福建上杭县古田而名。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决议》。这个《决议》的第一部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指出了红四军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表现、来源及纠正方法。主要表现有: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绝对平均主义。主观主义,个人主义,流寇思想,盲动主义残余。纠正方法主要是加强党的思想教育,同时严格组织纪律。古田会议的《决议》是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重要文献,这一会议是人民军队建军史上的重要会议。

4. 改组派

【答案】改组派是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影响较大的一个政治反对派,全称为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主要发起人为陈公博、顾孟余等,标榜“恢复1924年国民党改组精神”。1928年会后,汪精卫集团在争夺南京国民政府最高统治权的斗争中失败。5~6月,陈公博、顾孟余在上海创办《革命评论》、《前进》等杂志,以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为号召,重新制订纲领,改组国民党。1931年汪精卫宣布改组派解散。

5. “一边倒”

【答案】“一边倒”是共和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方针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社会主义同帝

国主义两大阵营对抗的局面。由于美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及其以后执行的是从扶蒋反共、助蒋内战到敌视新中国政权的政策,所以中国共产党决定,新中国在对外关系上,实行“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的战略。

6. 中国科学院

【答案】中国科学院是指建国后成立的自然科学综合研究中心。1949年11月1日,在原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科学院,郭沫若担任院长。中国科学院是中国最高的学术领导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基本的科学理论问题和国家建设中的关键性、

综合性的科学技术问题等。中国科学院的建立为我国科学事业有组织、有计划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7. 全民炼钢运动

【答案】全民炼钢运动是指在1958年8月的中央北戴河会议后掀起的一场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北戴河会议正式决定1958年的钢产量要在1957年535万吨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1958年生产1070万吨钢是主观主义的难以实现的高指标,为了追求这个难以实现的高指标,掀起“一马当先,万马奔腾,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高潮,采取了不顾其他,大搞群众运动、大搞小土群,不断追加投资、扩大基本建设规模等违背客观规律的措施。“全民炼钢运动”导致国民经济发展比例严重失调,生产上浪费十分严重,经济效益极差,并且造成了农业丰产未能丰收;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灾难。

8. 一·二八事变

【答案】一·二八事变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了支援和配合其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掩护其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的丑剧,在上海挑衅引发的冲突。日本海军陆战队在1932年1月28日夜对上海当地中国驻军第十九路军发起攻击。通过一·二八事变,日本达到了拼凑伪满洲国和迫使南京国民政府屈服的双重目的。

9. 中统

【答案】中统是国民党。系领导人陈果夫、陈立夫控制的全国性特务组织,全称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与“军统”并称国民党两大特务组织。中统局在国民党各省、市、县党部都有分支机构,以党政机关、文化团体和大中学校为活动重点,特务活动遍及全国。作战对象除了中共,还包括汪伪等蒋介石的敌对政治力量。

10.红卫兵运动

【答案】红卫兵运动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全国性的青年学生运动。1966年5月29日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学生组织红卫兵,并在6月24日和7月4日写了2张提倡“造反”的大字报,7月28日他们将2张大字报送交毛泽东。

8月1日毛泽东复信支持清华附中红卫兵及其造反行动。随后红卫兵组织在全国大中学校迅速发展起来,并走上街头破四旧、进行革命大串联。红卫兵成为“文化大革命”的突击队,引发了

全国的大动乱。1968年底以后,随着上山下乡运动的开展,红卫兵组织名存实亡。

二、论述题

11.袁世凯是怎样窃取辛亥革命成果的?

【答案】(1)武昌起义爆发后,实际上受袁世凯控制的北洋六镇新军不服从清政府调遣,行动迟缓,清政府在内外压力之下只得请袁世凯出山,袁世凯逼迫清政府任命他为内阁总理大臣组织内阁,掌握军政大权,同时解散皇族内阁。

(2)袁世凯在帝国主义列强支持下,以谈判为幌子,同时以军事实力为后盾,对革命党及打击又拉拢,使南方革命阵营就范并达成协议:一旦袁赞成共和并迫使清帝退位,革命阵营便推举袁为中华民国大总统。

(3)在孙中山归国之前,革命阵营内部,包括黄兴等革命党人对袁妥协己成定局。孙中山回国后,经过种种努力也未能改变这一局面。袁世凯从南方革命阵营获得妥协承诺后,立即以利诱和“兵谏”的双重手段进行“逼宫”。清政府迫于无奈,只得于1912年2月12日宣布清帝退位。接着,袁世凯致电南京临时政府,表示承认共和政体。2月13日,孙中山向南京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4)孙中山辞职后,给临时参议院提出临时政府设在南京等三项条件,企图使袁世凯离开北京,置于南方革命党人的监督和法律约束之下,并派蔡元培等专使去北京迎接袁南下就职。袁表面答应,暗地却唆使一部分士兵发动兵变。天津、保定也发生类似兵变。各国列强也先后从外地调兵入京,制造紧张局势。立宪派、旧官僚、北洋军将领,或叫嚷袁不能南下,或通电主张把临时政府设在北京。蔡元培也电请南京临时政府设在北京。南京临时政府被迫同意,3月10日,袁士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5)4月1日,孙中山正式解职,辛亥革命成果落到袁世凯手中。稍后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制造宋案,签订善后借款,镇压二次革命,取得了全国的统治权。

12.论遵义会议及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答案】(1)遵义会议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开始突围长征,在毛泽东的建议下直扑遵义。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①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②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③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④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

(2)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①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把党的路线转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轨道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