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辽宁大学文学院905中外文学理论史之中国文学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浙西词派

【答案】浙西词派是清代前期最大的词派之一,影响深广。其创始者朱彝尊及主要作者都是浙江人,故得此名。该词派其他主要作家还有李良年、李符、沈暤日、沈登岸、龚翔麟。随着清朝统一全国,走向鼎盛,阳羡派悲慨健举、萧骚凄怨之声,渐成难合形势要求的别调异响,以朱彝尊等为代表的浙西词派顺应太平,以醇正高雅的盛世之音,播扬卜下,绵亘康、雍、乾三朝。

2. 豪放派

【答案】豪放派是宋词的风格流派之一。豪放派取材广泛,常抒写壮志豪情,描绘奇伟景物,风格豪迈奔放,沉郁悲壮。苏轼是该词派的开创者。苏词冲破了晚唐以来词的“艳科”范围,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品和词的艺术功能,境界雄奇阔大,气势吞吐八方,给词坛吹进了一股豪放雄风。到南宋则词人众多,其中辛弃疾为豪放词派的大师。辛词回荡着铁马金戈的爱国主义强音,慷慨悲凉。骏发踔厉,充满豪情。

3. 神话

【答案】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它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他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神话主要分为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英雄神话、发明创造神话等。在中国古典文献中,除了《山海经》等记载神话比较集中外,其余则散见于经史子集等各类书中,往往只是片断,有故事情节的不多。

4. 楚辞

【答案】“楚辞”既是一种诗体的名称,又是一部总集的名称。作为诗体名称,楚辞是指战国时候产生在楚地的由屈原吸取楚神巫文化和民间歌谣的特色而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又称“骚体”,它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较明显的区别。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宏伟繁复的体制、句式的加长和“兮”字的大量运用。作为总集名称,楚辞是指西汉末年刘向编辑的一部用“楚辞”作书名的辞体诗歌集,收录了屈原《离骚》《天问》《九章》《九歌》及宋玉、景差等楚辞体作家的作品。

二、简答题

5. 请分析说明王实甫《西厢记》与郑光祖《倩女离魂》在主题思想、故事情节、写作手法等方面的异同。

【答案】(1)主题思想

同:《西厢记》和《倩女离魂》都是爱情剧,都表现了女主人公大胆追求爱情的勇气。

异:《西厢记》明确地提出“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主旨,有情人包括那些未经家长认可自行恋爱、私定婚姻的青年,这是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大胆挑战。而《倩女离魂》把闺阁佳人渴望恋爱自由的心理,以及忍受礼教禁锢的现实压迫感,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出来,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但是也带有较浓的道德说教气息。

(2)故事情节同:《西厢记》和《倩女离魂》中,女主人公都为追求自己的爱情奋勇行动,在爱情中敢于迈出自己的步伐,而不是被动接受; 代表封建顽固势力的老一辈都阻止男女主人公的自由结合,都以功名相要挟,推迟故事的高潮。故事最后都以高中科举、幸福成婚结局。

异:《西厢记》中莺莺和张生的爱情中有红娘这个中间人物牵线搭桥、化解矛盾,而后者纯是王文举和张倩女之间的情感纠葛,因此倩女对爱情的追求表现地比莺莺更积极、勇敢。《西厢记》涉及人物更多,情节、矛盾更复杂,展示了青年一代与封建家长斗争的长期性和曲折性,戏剧冲突比《倩女离魂》更丰富。

(3)写作手法

同:两者都注重文采与本色相生、藻艳与白描兼备,注重戏剧效果,刻画人物都细致入微,主要人物形象性格鲜明突出。

异:《西厢记》具有文体创新的意义,全篇有五本二十折,突破了一本四折的体制,有些折段突破了元杂剧一人主唱的通例,吸取和借鉴了院本、南戏的演出形式。《西厢记》有一主一辅两条线索互相制约、起伏交错,冲突尖锐激烈又处处显露乐观的前景,显示出轻松明朗的格凋。《倩女离魂》在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采用了对比的描写。郑光祖把倩女的躯壳和灵魂,分别作了比较细致的描写,一方面,张倩女的灵魂离躯体而去追赶心爱的人,尽管经受了月夜追船的心惊胆颤的场面,经受了王文举对她的责难,她始终不改初衷,坚持著“我本真情”,“做著不拍”,终于遂了心愿; 另一方面,张倩女的躯体却卧病在床,恨绵绵,思切切,经受折磨。这样对比的描写,也就增强了作品的艺术力量。

6. 结合具体作品,谈谈鲍照诗歌的艺术表现特征。

【答案】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在南朝诗人中可谓最高。鲍照诗歌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为俊逸豪放,奇矫凌厉,但在当时却被目为“险俗”或“险急”。鲍照诗歌的艺术表现特征为以下几点:

(1)抒情浓烈,气势流畅

从诗歌的思想内容与情调来看,鲍照以寒士的身份抒发了贫寒之士的强烈呼声,表现为昂扬激越之情、慷慨小平之气和难以抑制的怨愤。他描写边塞战争、征夫戍卒以及游子、思妇和弃妇的生活,反映普通百姓及小幸家庭的悲哀,同情百姓的疾苦,揭露统治者横征暴敛和官僚政治的

腐朽等,都是很有特色的。

(2)诸体兼备,善于创新

从诗歌的艺术形式、表现技巧以及风格特征等方面来看,鲍照的诗歌尤其是乐府诗,多得益于汉魏乐府和南朝民歌的艺术经验。鲍照现存的二百首诗中乐府占八十多首,其中有三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有的是学习汉魏乐府,有的是学习南朝民歌。学习民歌,在当时曾被文坛盟主颜延之等人轻视,鲍诗也被视为“俗”。

(3)俊逸豪放,奇矫凌厉

鲍照在这些俗体调的诗中,又以跳荡雄肆、酣畅淋漓的笔力,“慷慨任气,磊落使才”,尽情发泄孤寒之士慷慨不平的激愤之情。他的诗以凌厉之势和“发唱’凉挺”的独特魅力,不仅在当时标举独出,征服了同时代的许多读者和诗人,而且也深得后代诗人与诗论家的赞许。鲍照诗歌俊逸豪放、奇矫凌厉的艺术风格在中国诗史上有着突出地位。

鲍照创作以诗为主,表现了他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愤慈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少部分诗描写了边塞战争和征戍生活,成为唐代边塞诗的萌芽。艺术风格俊逸豪放,奇矫凌厉,直接继承了建安传统,对后世李白、岑参、高适、杜甫有较大影响。

7. 简述豪放词的特点及意义。

【答案】豪放词是我国宋词风格流派之一,其取材广泛,常描绘奇伟景物,抒写壮志豪情,风格豪迈奔放,沉郁悲壮。

(1)豪放词的特点

①视野广阔,气势恢宏

豪放词视野广阔,气象恢弘雄放,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南渡之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孝祥、张元傒、陈亮、刘过等人承流接响,蔚然成风。豪放词派不但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影响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

②题材内容多样

豪放词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反映生活。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各词人风格亦有微差:苏词清放,辛词雄放,南宋后期的某些豪放词作则显粗放,清朝的豪放词人如陈维崧等亦多寓雄于粗,以粗豪见长。

③豪放与婉约并从

豪放派虽以豪放为主体风格,却也不乏清秀婉约之作,不名之家如此,名家亦如此。苏词《贺新郎·乳燕飞华屋》《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辛词《粉蝶儿·昨日春》《青玉案·东风夜放》等皆是可伯仲婉约词的名篇。

(2)豪放词的意义

①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