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对传统高中数学教育进行反思,我们在充分肯定其优良传统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它的不足之处.当前高中数学教学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重教学结果,轻教学过程,导致学生数学学习负担重、兴趣不高,主体参与意识淡薄,缺乏合作等问题.《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把关注人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提高高中生数学课堂主体参与性”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实验研究对于数学教师改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行为,以及提高学生主体参与性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主体性参与性教学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及其研究意义做了阐述,指出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性的必要性;第二部分对研究中涉及到的相关概念及研究的理论基础做了概述;第三部分是实验研究.第四部分为研究结论和思考.
在研究中,综合分析相关文献资料,结合高一年级组教师的教学实践,探讨了“提高高中生数学课堂主体参与性”的主要教学策略: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创设问题情境,强化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生主体参与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全体有效参与.根据以上策略,将具体的教学措施用于教学实践,并对实验结果和个别案例进行了分析,教师通过改变教学策略和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成绩,也增强了主体参与的意识.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