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学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补充健康保险

【答案】补充健康保险是企业员工福利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企业除了参加法定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之外,通过保险的方式对被保险人因遭受疾病或意外伤害事故所发生的医疗费用支出或收入损失提供额外经济补偿的保险保障,一般有商业健康保险、企业自我保险、健康维持组织、优先服务提供组织、定点服务计划等多项计划形式。

2. 初次分配

【答案】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在国民收入生产部门内部各集团、各阶层及其成员之间进行的分配,是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过程中,按照各种要素主体对产出直接做出的贡献大小给予的货币补偿。在初次分配中,国民收人被分解为三个部分,即国家收入、企业收入和职工个人收入,初次分配强调效率原则。在完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初次分配的具体操作、运行和产生的结果都是由市场来实现的,强调市场中各主体的权力仅在于通过自身需求和供给行为对初次分配产生影响,分配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

3. 公平

【答案】公平,即公正、平等,指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包括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多个方面。对社会保障制度而言,不但要实现社会成员享有社会保障机会和权利的公平,而且要达到主体各方的负担公平; 不仅要确保起点公平,而且要努力维护过程公平,力求接近结果公平或者努力缩小结果的不公平。

4. 生活救助

【答案】生活救助是指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贫困线或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贫困人口实行差额补助的一种社会救助。中国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即是一种生活救助,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解决保障对象的最低生活保障问题,而不是改善其生活。

5. 简析社会保障的定义。

【答案】社会保障是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生活发生困难的国民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这一定义包含以下四个要点:

(1)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政府

国家是对社会进行管理的最高权力机关,政府是具体执行国家权力的行政机构,唯有政府才能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全社会实行生活保障。

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是社会的基本目标,政府有运用社会保障寻求稳定和参与发展的内在动因。

(2)社会保障得以实施的依据和保证是相应的社会立法

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社会保障制度必须以健全、完备的法律体系为支撑,使社会保障制度的运作制度化、规范化。

(3)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形成的社会基金,用它来支付保障费用

(4)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社会保障对那些由于各种原因处于生活困难或面临生存危机的社会成员给予生活保障,社会保障应能使社会的每个成员达到维持生存所需的生活标准。

6. 军人福利(military welfare)

【答案】军人福利是指由国家、社会组织与军队为提高军人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水平而提供的各种福利项目和福利设施。它是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福利工作和军队福利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军人福利待遇关系到广大官兵的切身利益,对于减轻军人的生活负担,激励官兵安心从事部队工作,加强军队与国防现代化建设,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军人福利待遇项目构成有所差别。

7. 国家医疗保险

【答案】国家医疗保险模式,亦称为全民医疗保险或全民健康保险,是指政府直接举办医疗保险事业,向全体国民提供免费或低收费医疗服务的模式。国家医疗保险资金主要通过政府税收的形式筹措,然后通过预算拨款给有关部门或直接拨给公立医疗机构,国民在看病时享受免费或低收费的医疗服务。实行国家医疗保险的国家,均由公立医疗机构提供各种医疗服务,医疗服务活动具有国家垄断性。

8. 社会救助基金

【答案】社会救助基金是指国家通过经常性预算和财政性拨款等形成的,专门用于救助困难群体的社会保障基金。根据资金的来源渠道,社会救助基金可以分为政府财政性基金和民间慈善基金。政府财政性基金来源于国家税收,主要是为了应付各种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所造成的损失和缓解社会成员的贫困。民间慈善基金主要来源于社会捐赠,用于帮助需要得到帮助的人们。在实践中,社会救助金的给付并不需要以缴费为前提,一般由国家、社会向被救助者实施单向的货币、实物及服务救助。

二、简答题

9. 简述凯恩斯有关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政策。

【答案】凯恩斯认为,只要社会能够提供足够的有效需求量,危机就可以避免,失业问题也就能够解决,要保持足以维系充分就业水平的有效需求量,必须依靠国家对经济生活的直接干预。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不是要完全取代市场机制,而是为了弥补市场功能的缺陷。凯恩斯的政策主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需求管理政策

①凯恩斯把政府对经济干预的重点放在总需求方面,在他的政策主张中,财政政策居于主导地位。

a. 他主张由国家直接进行投资或消费来弥补私人消费和投资的不足,以此来提高国民收入和就业水平。

b. 凯恩斯反对财政年度平衡预算,认为用举债力一法扩大政府支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是反危机的有效政策,认为赤字财政可以弥补有效需求不足,特别是投资需求不足,只要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并使个人收入增加,即使经济出现经常赤字也无关紧要。

c. 他主张政府承担公共事业投资,承担社会福利责任,并对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实行福利开支救济、对私人企业进行订货和贷款等等。

d. 凯恩斯还主张实施补偿性财政政策,即根据经济情况变化,有意识地扩大或紧缩政府支出使财政起到反危机的作用。

②凯恩斯把货币政策放在了次要地位。他指出,有效需求不足必然表现为流通中没有足够量的货币去购买,而扩张性货币政策是刺激投资的办法之一,其手段就是由政府增加货币发行量。他极力推行通货膨胀政策,试图用通货膨胀手段来引诱投资,弥补赤字。他认为,通货膨胀对于缓解经济危机和减少失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2)刺激消费,引导需求政策

凯恩斯理论认为,失业源于有效需求不足,因此他主张奢侈消费,力图改变人们节俭朴素的传统。要实现充分就业必须刺激有效需求,刺激消费和投资。凯恩斯刺激消费的政策主要有:

①力主消费支出。他认为,高消费可以和高投资并存,节俭虽然符合道德规范但却对社会不利。他指出,政府举债支出虽然使财政出现赤字,却可以使社会走向富裕,并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因此,凯恩斯主张鼓励政府消费,进而认为政府的一切支出都是生产性的,一方面,政府可以增加其购买水平,扩大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用于举办公共工程; 另一方面,政府可以提高其转移支付水平。

②主张实行高额累进税政策,以进行收入再分配,提高消费倾向他主张国家改变税收体系,用累进税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增加消费需求,刺激经济增长,提高就业水平。

10.试评述近年来西方兴起的“第三条道路”关于社会福利改革的思想和政策,及其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启示。

【答案】近年来西方兴起的“第三条道路”关于社会福利改革的思想和政策,及其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启示评析如下:

(1)“第三条道路”关于社会福利改革的思想和政策

①强调社会保障制度中权利与义务的平衡

过去民主社会主义的社会保障基础价值观,大都强调全民福利、确保福利开支、扩大保障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