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管理学考研复试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非正式组织

【答案】非正式组织是人们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以感情、喜好等情绪为基础的松散的、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与“正式组织”相对。典型的非正式组织,如单位内的同乡、同学,棋友、牌友、球友等形成的小圈子。非正式组织不受正式组织的行政部门和管理层次等的限制,也没有明确规定的正式结构,但在其内部也会形成一些特定的关系结构,自然涌现出自己的“领导”,形成一些不成文的行为准则和规范。非正式组织的划分,一般可以从“安全性”和“紧密度”两方面来考察。非正式组织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人们追求一种在正式组织内无法达到的感情需求的满足。

2. 教育现代化

【答案】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指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人们,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校舍与设备,逐步提高到现代的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的过程。具体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等。

3. 全面质量管理

【答案】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特征包括:①全面质量管理是对全部因素的管理; ②全面质量管理是对工作全过程的管理; ③全面质量管理是全员参与的管理; ④尽量做到一切用数据说话,重视资料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按客观规律办事。

4. 教育经济效益

【答案】教育经济效益亦称“教育投资经济效益”、“教育经济收益”、“教育经济价值”等,是指一国、一地区、一学校投入教育的资金与教育产出的成果的比较。教育的进行必须投入一定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即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在商品货币关系存在的条件下,表现为一定的货币资金。同物质生产领域不同,教育的产出包括:①直接产出,即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的各种不同熟练程度的劳动力和专门人才; ②间接产出,即这些劳动力和专门人才投入社会经济之后,由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引起的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国民收人(或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

5. 劳动力价值

【答案】是指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力价值的大小取决于生产

这些生活资料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力价值包括:①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②养活劳动者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③劳动力的教育和训练费用。劳动力价值取决于一国的经济文化水平、历史传统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在不同的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维持劳动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范围、数量、构成是不同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劳动力价值构成中,教育和训练费用所占比重在增大。

6. 管理

【答案】管理:管理是指管理者运用一定的原理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引导、组织被管理者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活动。管理具有两重性,它是非政治性与政治性的统一。管理的这种属性,表现在管理必须也只能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管理的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①管理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为实现一定目标服务的;

②管理都是对人、财、物、信息、时空的管理;

③管理是一个计划、实施、检查、总结的过程。

④每一种管理活动都是管理的主体和管理的客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7. 经济人假设

【答案】经济人假设是一种人性假设理论,起源于享受主义哲学和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是指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的最大化是个体行为的基本动机,个人在选定目标后对达成目标的各种行动方案根据成本和收益作出选择。根据“经济人”的假设而采取相应的管理策略,可以归纳为以下下点:①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提高生产率、完成生产任务,而对于人的感情和道义上应负的责任,则是无关紧要的。从这种观点来看,管理就是计划、组织、经营、指导、监督。这种管理方式称做任务管理。②管理工作只是少数人的事,与广大工人群众无关。工人的主要任务是听从管理者的指挥,拼命干活。③在奖励制度方面,主要是用金钱来刺激工人生产积极性,同时对消极怠上者采用严厉的惩罚措施。

8. 资源

【答案】资源:资源泛指社会财富的源泉。它既包括自然资源如水资源、矿产资源等,也包括社会资源如资金、人才、信息等。在诸多资源中,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对管理者来说最为重要。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比较,具有支配性、成长性、自控性、社会性、消耗性的特点。

二、简答题

9. 管理理论对领导问题的研究有哪几种角度?

【答案】在现代领导理论研究中,先后出现了分别以特质研究、行为研究和领导情境研究为

中心的二个不同阶段。

(1)特质研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早期研究中,人们对领导行为的研究集中于领导者的特质上,这种研究的出发点是把领导者看作先天具有领导素质的人才,而被领导者不具备这些素质,因此人群可以分为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两类,领导者是组织的中坚和“救星”。这类研究偏重于研究领导者所具有的素质,目的在于为挑选领导人才提供参考标准。

(2)领导行为研究

鉴于特质论的不足,管理专家把目光转向对有效领导的行为结构的研究。这些研究中最有成果和为人们公认的,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和密西根大学的研究,这两所学校的研究工作达成了基本一致的结论,即构成领导行为结构的主要维度是两个方面:员工导向和工作导向。前者是指领导者重视人际关系、信任和尊重下属的程度,后者是指他们强调工作目标和技术、忽视下属作用和正当要求的表现程度。

(3)领导情景理论

西方管理学界在领导情景理论这一领域较有影响的是菲德勒模型、何塞·布兰查德的情景理论、豪斯的“路径—目标”理论,这些理论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是其基本思路是一样的:不存在惟一有效的领导模式,领导活动的取向和方法,要根据领导者的管理风格、群体规范、环境的威胁和压力、任务特征、被管理者的特点等要素综合考虑。成功的领导者,是善于在不同环境中改变领导方式的管理者。

(4)针对教育组织具体情境的有效的领导理论

①转化式领导理论

转化式领导是美国学者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在其1978年出版的《领导》一书中正式提出的,后经肯尼斯·雷斯伍德等人引入到学校管理领域中。

伯恩斯区分了“交易式领导”与“转化式领导”两种领导模式。二者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领导者实施领导行为所遵循的人性假设前提的不同。

②道德领导理论

道德领导是美国学者托马斯·J ·萨乔万尼首先提出的,他继承了伯恩斯转化式领导理论中的道德元素,并将此作为研究的基点,集中探讨领导行为中的领导者的道德影响意义。

③分布式领导

有关研究发现,领导及领导的影响是分布于有结构的组织关系之中,是以组织中种种联合力量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基于这样的事实,研究者提出了分布式领导的概念。

总体而言,分布式领导理论突破了传统领导理论研究中的以授权、民主领导等概念为研究重心的静态研究视角,转而关注领导角色转换、行为流动的动态化过程。

10.我国中小学为什么要实行校长负责制? 在这一体制下,校长应如何处理好与哪几方面的关系?

【答案】校长负责制是指校长负责处理学校的日常教学科研活动,完善学校的管理,校长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