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433税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税收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消费型増值税

【答案】消费型增值税是指计算增值税时, 允许将当期购入的固定资产价款一次全部扣除的一种增值税类型。作为课税基数的法定增值额相当于纳税人当期的全部销售额扣除外购的全部生产资料价款后的余额。从国民经济的角度来看, 消费型增值税的征税对象仅限于生产者的消费资料, 故称为消费型增值税。它的法定增值额小于理论增值额。

2. 税收负担

【答案】税收负担是指一定时间内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承受的经济负担。税收负担反映了社会产品在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分配数量关系, 又简称“税负”。影响一国宏观税负水平的因素有很多, 从不同国家在不同历史阶段对宏观税负的选择可以看出,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国家职能定位、经济体制与财政体制的模式等因素是影响税负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

3. 证券税收制度

【答案】证券税收制度是指政府对有价证券(主要指资本证券)的发行、转让交易行为、获取收益、继承与赠与等环节所确定的征收原则和征收制度的总称。一般包括四方面的内容:①对证券发行和转让课税;②对证券投资所得(利息、股息和红利收入)课税;③对证券转让增益课税;④对证券的继承及赠与课税。证券税收可以分为多个层次, 主要包括:证券发行税、证券交易税与印花税、证券营业税、证券所得税、财产税类等。

4. 混合销售行为

【答案】混合销售行为是指一项销售行为既涉及货物销售又涉及非应税劳务提供的行为。两者之间密切相连, 且从同一受让方取得价款。对于混合销售行为, 是作为货物销售征收增值税, 还是作为非增值税应税劳务征收营业税, 需视纳税人的性质而定。税法对混合销售行为的规定: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者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混合销售行为, 视为销售货物, 应当缴纳增值税;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混合销售行为, 视为销售非増值税应税劳务, 不缴纳増值税。

5. 最惠关税

【答案】最惠关税即最惠国待遇关税。最惠国待遇关税是指适用于WTO 成员间(“互不适用”者除外)及与该国签订有最惠国待遇条款的贸易协定的国家或地区所进口商品的关税。最惠国待遇是指缔约国双方相互之间给予的不低于现在和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在贸易上的优惠、豁免和特权, 体现在关税上, 即为最惠国待遇关税。最惠国待遇既存在两个国家之间, 也通过多边贸易协定

在缔约方之间实施。

6. 公共产品

【答案】公共产品是指由以政府为代表的国家机构——公共部门, 供给的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其基本特征是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前者是指公共产品或劳务不因为一部分人的使用, 而将其他人排除在外;后者是指在生产水平既定的情况下, 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公共产品或劳务的消费量, 换而言之, 增加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等于零。

二、判断题

7. 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税负不易转嫁。( )

【答案】×

【解析】商品的供需弹性是影响税负转嫁形式及程度的关键性因素。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税负易转嫁。

8. 划分直接税和间接税的意义在于帮助分析不同税种的性质和经济作用, 并为合理设计税制提供前提条件。( )

【答案】×

【解析】划分直接税和间接税的意义在于分析税收负担及税负运动。

9. 税收产生的先决条件是剩余产品的出现。( )

【答案】×

【解析】税收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或者, 税收产生的先决条件是国家的公共权力。税收的产生和存在, 取决于相互制约着的两个前提条件:①国家的产生和存在;②社会经济条件。

10.发票的基本联次有三联, 其中, 第一联为存根联, 开票方留存备查;第二联为记账联, 开票方作为记账原始凭证;第三联为发票联, 收执方作为付款或者收款原始凭证。( )

【答案】×

【解析】发票的基本联次为三联, 其中, 第一联为存根联, 开票方留存备查;第二联为发票联, 收执方作为付款或者收款原始凭证;第三联为记账联, 开票方作为记账原始凭证。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基本联次还应当包括抵扣联, 收执方作为抵扣税款的凭证。

11.我国的増值税全部都按照中央政府75%, 地方政府25%的分享比例进行分享。( )

【答案】×

【解析】増值税(不含进口环节由海关代征的部分):中央政府分享75%, 地方政府分享25%。

12.财产课税税种的历史发展过程大致如下:牲畜税(农具税)净值税一般财产税遗产税和赠与税。

【答案】× 土地税不动产税房产税【解析】从税种形成时序和整个财产课税体系的完成来看, 财产课税税种的历史发展过程大致如下:牲畜税(农具税)土地税房产税不动产税一般财产税净值税遗产税和赠与税。

13.条件不同者缴纳不相同的税, 这被称为税收的纵向公平。( )

【答案】√

【解析】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应缴纳数额不同的税收, 即以不同的方式对待条件不同的人, 这是税收的纵向公平。

14.相对于国民经济而言, 税收过慢增长是意味着税收风险, 税收过快増长则是有益的。

【答案】×

【解析】相对于国民经济而言, 税收的过慢增长和过快增长都是不健康的, 都意味着税收风险的存在。

15.依法不需要办理税务登记的单位和个人需要领购发票的, 可以按照规定向税务机关申请领购发票。( )

【答案】√

16.如果政府课税引起的反应与政府课征该税时所希望达到的目的一致, 税收的这种效应就是正效应。( )

【答案】√

【解析】任何税种的开征都必定使纳税人作出某些反应, 如果这些反应与国家课征该税时所希望达到的目的一致, 则税收的这种效应为正效应。

三、简答题

17.房地产税为什么只能充当省级以下地方主体税?

【答案】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 房地产税一般是作为地方性税种而存在的, 而且是作为省或州以下基层地方政府的税种。房地产税不宜作为省一级的主体税种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征收难度大, 管理成本高。

因为正规的财产税的税基以课税对象的市场价值为准。一个省内部各地发展往往不平衡, 房地产价格差别很大, 很难找到一个全省统一的评估标准。评估基准不一致, 就难以公平课税, 全省统一的房地产税就很难有效实施。硬要推行, 征收管理成本将很大。

(2)省范围大, 无法与纳税人受益挂钩。

将房地产税作为省税, 获得的收入在全省范围内安排, 无法与纳税人受益挂钩, 起不到受益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