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631国际关系概论之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系谱学
【答案】系谱学,简而言之,是一种历史思维方式,它旨在揭示那些排斥和掩饰的过程,使那些被认为超越历史的东西历史化,包括那些被理没的或是在记述和创造历史过程中被排斥的东西或思想。从系谱学的观点看来,历史并不是真理与意义的逐步显示,而是支配形式的无尽无休的重复表演。历史,实际上就是知识与权力关系的支配与强加的系列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个单一的大历史,而是许多交织在一起的历史,它们有不同的节奏、步调,并受到不同的权力——知识的影响。从这个意义来讲,系谱学就是按照无休止的众多意志的权力政治冲突来理解一切历史,包括秩序的确立。
2. 民主和平论
【答案】民主和平是指民主国家间无战争,有两个主要论点:①一个民主国家决不会(或者说极少)同其他民主国家打仗; ②当民主国家间发生冲突的时候,它们极少威胁要使用暴力,因为这样做是非法的。有关这个理论的讨论,大致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纯学术的,即在理论上这个命题是否能成立,是否能得到检验; 另一个方面是现实性的,即西方国家的安全是否与民主的传播息息相关,是否如某些持“民主和平论”观点的决策者所认为的那样,实现普遍的民主是阻比战争发生的根本途径。这后一个方面,实际上关系到了冷战结束后一些大国所推行的国际安全战略。
3. 对外主权
【答案】对外主权是国家与其他国家发生关系时所产生的一种概念。有了对外主权概念,国际关系才成为了现代的主权国家体系,或者说才形成了主权国家的秩序。这一概念的要点在于,国家在该体系中不受任何外部政治实体——诸如其他国家或超国家实体——的权力所支配。每一个国家在体制上都独立于其他所有国家。对外主权明确地把国家的内部领域与外部领域区分开。在国家内部,存在得到公认的制定和实施法律的合法机制,但在国家之间,则不存在这样的机制。再者,对外主权还表明了特殊的理想观念,即世界政治体系应当是一种独立国家的体系,国家相互承认各自的政治独立,并且尊重各自处理内部事务的权利而无需考虑外部的干预。在这里,对外主权具有司法管辖范围的含义。
4. 跨国行为主体
【答案】跨国行为主体是指由两个以上国家的成员组成的、通过自己的对外行为来影响国际政治进程的跨国组织。其组织形式和成员构成是跨国的,更为重要的是,跨国行为主体已经具备
了国际行为主体的四个基本特征,在国际事务中能够依据自身的行为能力发挥职能作用。跨国行为主体是非国家行为主体的最主要和最重要的部分,即属于非国家行为主体,但不是所有的非国家行为主体都是跨国行为主体。
5. 安全困境
【答案】“安全困境”是指国家在安全问题上的两难抉择。“安全困境”的概念是赫茨在20世纪50年代最早提出来的。他认为,安全困境是一个结构性观念,按照这种观念,国家追求自身安全的意图会增大其他国家的小安全感,因为每一方都把自己的措施解释为防御性,而把另一方的措施解释为可能的威胁。在这里,核心的问题是国家间的恐惧感和不信任感。巴特菲尔德把这叫做“霍布斯式恐惧”。他指出,在这样一种局面下,你会对其他国家有现实的恐惧感,别国也会对你有同样的恐惧。也许你对别国根本无伤害之意,做的只是一些平常的事情,但你无法使别国真正相信你的意图。你无法理解别国为什么会如此的神经质。反之亦然。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以为对方是有敌意的,无理性的,都不肯作出可使大家都获得安全的保证。军备竞赛的不断升级,就是这种状态的产物。
6. 功能主义
【答案】功能主义是指认为,通过加强国家间功能性的、非政治性的契约关系(联盟),可以最有效地推进世界秩序的一种思想倾向。针对无政府的国际体系所导致的冲突和竞争的国际关系,功能主义者试图通过关注人类的共享的需求来建立全球性的休戚与共。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米特兰尼。
7. 威尔逊的“十四点”
【答案】威尔逊的“十四点”是1918年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纲领及战后世界的蓝图。为了对抗俄国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权的影响,为美国战后称霸创造条件,1918年1月8日威尔逊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十四点”原则作为“建立世界和平的纲领”,主要内容是:
①签订公开和约,杜绝秘密外交;
②平时和战时海上航行绝对自由;
③取消一切经济壁垒,建立贸易平等条件;
④裁减军备到同国内安全相一致的最低点;
⑤公正处理殖民地问题,在决定一切有关主权问题时,应兼顾当地居民的利益和殖民政府之正当要求;
⑥外国军队撤出俄国,并保证俄国独立决定其政治发展和国家政策,欢迎它在自己选择的制度下,进入自由国家的社会;
⑦德军撤出比利时,并恢复其主权;
⑧德军撤出法国,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
⑨根据民族分布情况,调整意大利疆界;
⑩允许奥匈帝国境内各民族自治;
⑪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的领土予以恢复;
⑫承认奥斯曼帝国内的土耳其部分有稳固的主权,但土耳其统治的其他民族有在“自治”的基础上不受干扰的发展机会,达达尼尔海峡在国际保证下永远开放为自由航道;
⑬重建独立的拥有出海口的波兰,以国际条约保证其政治经济独立和领土完整;
⑭旨在国家不分大小、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特别盟约,设立国际联合机构。
8. 外交谈判
【答案】外交谈判是指国际上国家之间的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方面的谈判,如国际贸易合作、国际文化交流。国际军事纠纷、围绕朝核问题进行的“六方会谈”、围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多方会谈等等。外交性谈判程序严谨,准备充分,效果鲜明,影响较大,谈判的结果对双方都有制约性。
9. 全球主义
【答案】基欧汉和约瑟夫·奈认为,全球主义是通过资本与货物、信息与思想、民众与军事力量以及与环境和生物相关的物质的流动而实现的一种涉及洲际相互依存网络的世界现状。这种现状具有以下一些特点:①全球主义的相互依存所涉及的是联系的网络,而不是单一的联系。②在全球主义的相互依存网络中可能包括各种各样的联系,但其中必须包括跨洲的联系。只有地区的或国家间的联系不是全球主义。③与相互依存一样,全球主义是多维现象,既有经济全球主义、军事全球主义、环境全球主义,也有社会与文化全球主义。
10.格劳秀斯主义
【答案】格劳秀斯主义认为,国际政治既不是国家间完全的利益对立,也不是纯粹的利益一致。国家之间存在冲突,但这种冲突会受到共同规则与制度的限制。在格劳秀斯主义看来,最典型的国际行为并非国家间的战争,而是经济与社会交往。
二、论述题
11.国际体系发展演变各阶段的特点?
【答案】国际体系自形成之后,迄今为止经历了四个阶段,其特点具体如下:
(1)单一的资本主义国际体系时期,从19世纪末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这个时期的资本主义国际体系以私有制为核心,以帝国主义国家为行为主体,使整个世界处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间的矛盾运动中。这突出地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扩张、强权政治日益盛行、集团政治不断加强、国际冲突日益尖锐和扩大,反映了统治与从属以及相互争夺霸权的实质性关系。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