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苏州大学学校体育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训练中周期

【答案】训练中周期即一个训练阶段,通常4-6周,是指课余体育训练安排应按照一定的周期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地进行。每一个周期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对运动员的要求都在前一周期的基础上不断提高。

2. 动作轨迹

【答案】动作轨迹也称“练习轨迹”,是指做动作时身体或身体的某一部分移动的路线,包括形式、方向和幅度三个方面,轨迹形式有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类。

二、简答题

3. 应试教育对学校体育的发展有什么负面影响?你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应如何贯彻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

【答案】(1)应试教育对学校体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应试教育是一种英才教育,它忽视了全体学生体育教学和课余体育工作的开展及体育素质的提高。

应试教育是一种应付考试的教育模式,它忽视甚至压抑学生的体育兴趣与体育特长的发展。

应试教育是一种智育至上,知识中心的教育。它忽视了体育知识和健身方法的学习及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它严重挫伤了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会摧残其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心理素质。

(2)学校体育贯彻素质教育的对策在学校体育中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应采取以下的对策: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a. 要提高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意识和紧迫感。

b. 要提高对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c. 要牢固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观念,教书育人的观念,以生为本的观念和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观念。

树立全面的质量观

要树立正确的、多元的人才观,要正确看待每一个学生,不能把学生分为高、低、贵、贱。

加强体育课程与教材建设

a. 要对现行体育课程、教材进行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开展课程改革实验。

b. 要确定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体育目标和体育教学目标。

c. 要从国情、学校实际、学生的年龄和性别特征出发,体育课程内容改革。

注重体育能力的培养

a. 要注重培养学生内在的知识、态度、习惯以及自我发展健康的能力。

b. 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技能发展健康的能力。

c. 要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4. 简答动作技能改进与提高阶段的特点,表现及主要任务。

【答案】(1)特点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大脑皮层兴奋过程扩散,处于泛化阶段,内抑制不够。

(2)表现

表现在逐步消除了动作的牵强、紧张现象和多余与错误动作,动作变的准确、协调和轻松起来、但仍不够熟练,不能运用自如。

(3)主要任务

这个教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积极地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动作结构的内在练习,注意改进动作细节,不断提高动作质量,建立动作的动力定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练习中积极的思维,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进一步掌握动作的细节,尤其要注意学生个体见的差异,进行区别对待。在保证动作质量的前提下,适当加大负荷量和强度,以改进和提高动作技术。

5. 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及其突出特点是什么?

【答案】(1)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

学校体育的总目标

a. 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b. 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态度、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c. 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

学校体育的效果目标

a. 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

b. 传授体育运动、卫生保健、健康生活的知识、运动技能和健身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素养。

c. 培养对体育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d. 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人格。

e. 发展学生的运动才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2)突出特点

强制性

学校体育是指以增强学生体质、传递体育文化为目的的教育过程,它是计划性、目的性、组织性比较强的体育教育活动。

基础性

学校体育是社区体育的基础,社区体育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讲是靠社会成员的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而学校体育是这种体育兴趣、习惯和能力的来源。如果学校体育没有体现“体育内容的长效性”,则不能成为社区体育的基础。

6. 简述血液的主要生理功能。

【答案】血液的主要生理功能有:

(1)血液的运输功能

氧的运输:血液可将

③其他物质的运输

a. 将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和水、盐、维生素等物质运输到全身各组织,供各组织细胞进行代谢或暂时储存。

b. 将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产物,如尿酸、尿素、肌酐及其他代谢产物,运送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以保证新陈代谢的进行。

(2)血液的调节功能

缓冲酸碱。血浆中的蛋白质、红细胞的血红蛋白以及血浆中的缓冲对,能缓冲血浆中可能发生的酸碱变化,保持血液pH 稳定。

调节体温。血液中含有大量水分,水的比热较大,可吸收较多的热量,缓冲体温变化,运输体内热量到体表散发,从而维护体温的相对恒定。

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内环境相对稳定是细胞进行正常新陈代谢,维持细胞正常兴奋性和各器官的正常机能活动的保证。

(3)血液的防御和保护功能

免疫功能:血液的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嗜细胞、淋巴细胞以及血浆中所含的多种免疫物质能对抗或消灭外来的细菌和毒素的侵害。

血小板和各种凝血因子有防止出血的功能等,从而对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作用。

7. 我国大学竞技体育竞赛如何改革?

【答案】(1)改革时要正确处理好竞赛市场化和竞赛为训练服务的关系。

(2)竞赛体制改革的着眼点要放在充分调动学校、社会、国家的积极性方面,提高竞赛管理水平,使竞赛工作得益于教育和社会,服务于教育和社会。

竞赛的安排要科学、合理,最大限度地保证系统训练的需要、适应多周期的需要。

(4)要分门别类,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大学竞技体育队伍的需要安排好竞赛。

(5)要深化全国大学生综合性运动会、全国大学竞技体育单项竞赛的改革,建立起一套符合中国国情、适应竞赛市场要求、有利于服务大学竞技体育高水平训练需要的竞赛管理体制。

运输到组织细胞供其利用。

和各种代谢产物运输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二氧化碳的运输:将细胞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