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825行政管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行政领导者职权

【答案】行政领导者的职权是指由法律规定与职位相当的行政权力。职权是行政领导者发挥支配性影响力的实质条件。同时,职权还意味着行政领导者必须承担的行为责任,否则就构成失职。因此,职权对行政领导者,既是他们的权利,又是他们的义务,职权是权利与义务的共同表现。

2. 行政组织与民间组织的区别; 行政组织与民间组织

【答案】(1)行政组织和民间组织的定义

行政组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行政组织,除政府行政组织外还包括立法、司法、企业、事业等部门及社会团体中有行政职能性质的机构。狭义的行政组织,则专指为推行政务,依据宪法和法律组建的国家行政机关体系,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政治性与社会性、法制性与权威性、系统性与动态性的特征。

民间组织是自愿组成,为实现共同意愿,按照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民间组织必须到政府部门申请登记,经核准后方可进行活动。

(2)行政组织和民问组织的联系和区别

①行政机关是按宪法和法律程序组建的。它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行使国家行政权,对其管辖内的社会团体具有约束力。而在我国境内的民间组织,不具有国家权力的属性,各民间组织必须依照规定到当地民政部门申请登记,经核准登记后,方可进行活动。各民间组织的章程、规定等,不得与宪法和法律相抵触,且仅对其组织成员有约束力。

②对于民间组织的合法活动,行政机关应予以支持,使其更好地表达和维护各自所代表的群体利益,更好地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作用。民间组织作为行政组织的有效补充,在公共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极大地减轻了行政组织的负担,两者应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

3. 行政组织

【答案】行政组织是静态组织结构和动态组织活动过程的统一。

①动态组织过程,指行政组织是为完成行政管理任务而进行的组织活动和运行过程。

②静态组织结构,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行政组织,除政府行政组织外,还包括立法、司法、企业、事业等部门及社会团体中具有行政性职能的机构。狭义的行政组织,则专指为推行政务,依据宪法和法律组建的国家行政机关体系,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政府行政组

织包括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4. 公务员回避

【答案】公务员回避指为保证公务员机关公正和严格执法,当公务员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当与其所处理的事务存在一定利害关系时,使其回避的一种限制性规定。公务员回避有任职回避、公务回避和地域回避三种。

5. 行政组织与公共责任

【答案】(1)行政组织是一种社会组织,通常是指为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公共事务,通过权责分配、层次结构、人员安排所构成的国家行政机关的完整体系,也即行政机关。

(2)公共责任是指行政行为主体在行使行政权力过程中向授权机关或上级机关负责,进而向人民负责的活动。在我国,行使行政权力的主体是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即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国家行政机关通过直接向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进而间接地向人民或全社会负责。通过行政组织系统,行政权力与公共责任被具体化为行政职权和行政职责,形成层级节制的权责体系,从而保证行政权力的有效运用和公共责任的有效履行。

二、简答题

6. 简述行政立法的监督方式。

【答案】立法监督是行政立法的重要环节,监督是否到位关系行政立法的质量,关系行政权力能否正确行使。20世纪中期后,各国行政机关立法的数量大大超过立法机关立法的数量。我国同样也面对这种情况。因此,如不强化对行政立法的监督,行政的自由裁量权就可能过度扩张乃至被滥用,行政立法的质量及其自身体系的完整性也就无法保障。

一般来说,对行政立法的监督主要有以下方式:

(1)权力机关的监督

权力机关对行政立法的授权与监督,历来是行政法的重要议题。在国外,对行政立法进行监督的权力机关主要是议会或国会,其方式主要是将有关文件提交议会或国会从而达到监督授权立法的目的。

(2)行政主体自身的监督

通过行政层级的监督,山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行政立法活动进行审查。我国宪法规定,国务院可以改变和撤销各部、各委员会发布的不适当的命令及指示和规章,改变地方各级行政机关制定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3)司法机关的监督

司法机关对行政立法的监督通过司法审查的手段实现。在我国,司法机关不具有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权,只可对行政法规、规章有选择地适用,并对不合法或不合宪的行政法规和规章拒绝采用。

总之,各个国家根据其政治制度、历史原因、文化传统等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行政立法监督

方式。每种监督方式都存在自身的优缺点,只有应用符合自己国家国情的监督方式,综合运用各种监督方式的优势,方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行政立法监督的作用。

7. 略谈现代人事行政的更新机制。

【答案】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是干部人事制度僵化的一种顽症。而强化新陈代谢机制不仅是医治这一顽症的良方,而且是增强公务员队伍生机和活力的有力保证。为了保证行政管理过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国家公务员队伍必须保持相对的稳定。但同时又必须有进有出,能上能下,保持必要的流动,在流动中保持稳定。国家行政机关的机构设置、编制、职位数额以及任职条件和年限等都有法规限制,不能随意增减,更加不能无限膨胀。既然如此,国家公务员队伍就必须强化新陈代谢机制,不断地吐故纳新。

国家公务员制度正是通过考试录用、竞争上岗、考核、交流,以及辞退、辞职、退休等法定环节,使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及时补充,德才兼备、成绩突出、群众拥护的及时提拔; 而达到退休年龄、符合退休条件的能正常退休,连续两年考核不称职的应予辞退,不愿意担任公务员职务的允许辞职等等。健全新陈代谢机制,使进出渠道畅通,上下升降有序,公务员队伍就能增强朝气和活力。

8. 现代社会必须进行行政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行政改革是行政主体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变迁而进行的自我调整、变革的过程。

(1)行政改革之所以出现,有其客观必然性:

①行政改革是适应时代发展和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必然要求

政府必须对传统行政职能和行政管理方式进行调整和变革,以适应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同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各国政府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引起各国政府对本国竞争力的高度重视。为应对全球化挑战,行政改革成为当代各国政府的必然选择。

②行政改革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加强政府自身管理的需要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发展经挤、加强政府管理改革的中心任务。各国政府纷纷通过管理制度、政策、机制和方式的调整,以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建立适应经济发展的行政法规、监督、廉政、民主制度等,从而较好地调节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间的矛盾。

③行政改革是适应当代科技发展、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需要

当代科技发展是各国政府行政改革的强大动力,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建立灵活、高效、公开和透明政府提供技术支持。这就要求政府作出相应的变革和调整。行政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是当代行政管理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各国政府行政管理活动的基本目标。为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需要行政职权合理划分,政府职能的科学配置,组织机构的精干高效,人事制度、领导制度的不断完善,行政法规、行政制度的建立健全,行政管理方式方法等诸方面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而这一切都需要通过行政改革才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