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13现代汉语与语言学概论之语言学纲要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音质

【答案】音质是指声音的特色,又称为音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不同的音素代表不同的音质。

2. 内部屈折

【答案】内部屈折是通过改变词中语素的部分语音来表示语法意义的一种方式,又称语音交替或音位交替。例如,英语中的不规则动词,大多是用语音交替来表示形态变化的,如bend-bent.build-built 。内部屈折不同于附加词缀,后者不改变词根或词的内部语音,而是附加另外的语素,前者改变词或词中语素的内部语音,而不附加另外的语素。内部屈折的作用在不同的语言中有所不同。阿拉伯语主要用内部屈折表示形态变化; 英语的内部屈折只是辅助性手段,只有少数不规则动词用内部屈折表示形态变化:而现代汉语一般来说没有内部屈折这种方式。

3. 舌尖音

【答案】舌尖音指舌尖顶住或者接近门齿、齿龈、硬腭而发出的辅音,包括舌尖前音、舌尖中音和舌尖后音。舌尖前音有z 、c 、s ,舌尖中音有d 、t 、n 、l ,舌尖后音有zh 、ch 、sh 、r 。

4. 汉藏语系

【答案】汉藏语系是世界上各种语言按其亲属关系大致分出来的十大语系之一。汉藏语系的诸语言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南部,西起克什米尔,东至我国东部边界。一般学者认为汉藏语系包括汉语、侗台、苗瑶和藏缅四个语族。

汉藏语系的诸语言在结构类型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一般都有声调而没有词的重音; 多用词序、虚词表示语法关系,而不像印欧语那样用词的内部形态变化表示语法关系; 还有一类特殊的类别词,即量词。

的波形不同,所以音色也不同。造成不同音色的条件包括发音体不同、发音方法不同、发音时共鸣器的形状不同。一个音素代表一种音质,

5. 词义的模糊性

【答案】词义模糊性是指从客观事物和现象中抽象概括出来的词语意义的一种的特征。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概括抽象的反映,概括是把特殊的、复杂的东西归为一般的、简单的东西。经过概括而形成的一般的、简单的东西,本身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它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线。

,,,等都只有一个大例如,语言中“早晨”和“上午”“下午”和“傍晚”“傍晚”和“夜晚,

致的范围,相互间没有一个几点几分的明确界限。即使像“人”这样的词义,尽管所指是明确的,但词义究竟应该包含哪些内容,每个人的回答也绝不会完全一样。这些例子说明,一般词的词义多少都带有模糊性。

二、分析题

6. 下面是汉语方言湖南衡山前山话中“你、我、他”在具体句子里的不同发音。

前山话的“你、我、他”有没有语法范畴? 如果有,是用什么语法手段表达了什么语法范畴?

【答案】(1)前山话的“你、我、他”没有语法范畴。

(2)前山话的语法手段

①词形变化所表现的语法意义的聚合称为“语法范畴”。语法范畴必须有词形变化的形式体现。汉语缺少形态变化,严格地说也就没有语法范畴。

②前山话的“你、我、他”在具体句子里的不同位置分别有不同的发音,只是声调的变化,而词语本身并没有词形变化,即没有表现出可区别的语法意义,所以它们没有语法范畴。它们用来表示不同的对象,使用的是词汇意义,而不是语法意义。

7. 认真阅读以下语料并回答问题(英语和汉语注释不影响答题):

(1)Agta 语:

a

.Agta 语中“变成X ”的语素是什么?

b.Agta 语中“变成X ”用的是什么语法手段?

c.Agta 语中表示“变成x ”的语素是什么性质的语素? 出现在什么位置?

(2)Guam 语:

a.Guam 语表示“-able" (可……的)所采用的是什么语法手段?

b.Guam 语表示“-able" (可……的)的词缀有几种形式? 是什么?

c. 几种词缀形式出现的环境是什么?

【答案】(l )a. 中缀“-nm ”。

b. 附加法,使用的是添加中缀“-um ”的手段。

c. 是将形容词性的词语变为动词性词语的构词语素,出现在第一个辅音字母和第二个元音字母之间。

(2)a. 附加法。通过在动词词根后加上后缀“-on' ”或“-yon ”来表示“-able ”。

b. 表示”-able ”的词缀有两种:“-on ”和“-yon ”。

c. 后缀“-yon ”和“-on ”出现的环境分别是:

,例如,词根“atan ”以辅音“n ”结尾,则加后第一,当词根以辅音结尾时,加后缀“-on ”

缀“-on ”变成"atanon" ;

第二,当词根以元音a 结尾时,加后缀“-yon ”。例如,词根“guaiya ”以元音“a ”结尾,则加后缀"-yon" 变成“guaiyayon ”。

8. 古汉语中的名词化标记是“所”,现代汉语中“的”是名词化标记。请看下面有关“所”、“者”、

,“者’、“的”的几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A 组B 组C 组

所行行者走的

所食食者吃的所予予者给的

(1)比较三组在结构上、语义上有什么特点?

(2)请再举一些实例,总结古汉语的“所”、“者”与现代汉语的“的”在语义上的一些规律。

【答案】(1)①从结构上看,

A 组是“所+动词”,名词化标记位于动词之前;

B 组是“动词+者”,名词化标记位于动词之后,

C 组是“动词+的”,名词化标记位于动词之后。

②从语义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