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13现代汉语与语言学概论之语言学纲要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语境
【答案】语境的含义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指话语的物理语境,也称“言谈现场”。物理语境指话语的说话者/受话者、说话当时的时空及这一时空中的所有存在。
其次,语境还包括话语语境。话语语境是指一个连贯的言语事件中前面或后面的话语,如交谈双方前面说过的话、小说中的上下文。语境还包括说话者和受话者的背景知识,作为语境的背景知识可以非常广泛,包括语言知识之外的生活常识和社会文化知识。
2. 联想意义
【答案】联想意义是指一个词除了它的基本意义以外所具有的附加涵义。如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象征功能等。
(1)词的感情色彩等其他意义是附着在词的概念意义上的。对于同样的现实现象,人们的主观态度可以不同,因而在形成理性意义的时候可以带进人们的主观态度,这就给词义加上了一层感情色彩。
(2)语体色彩是应言语交际有多方面不同的“得体”需求而产生的,如口语体和书面语体,前者适用于朋友之间等随意的、面对面的私人交际的场合; 后者适用于教育、学术、宗教等领域和国与国之间、上下级政府或机构之间等严肃、正式的非私人性交际场合。
(3)词的象征意义常和语言的民族文化特征相关,比如“喜鹊”在捷克语中叫strake ,基本概念和指称与汉语的“喜鹊”是相同的,但在捷克语中却是小偷小摸的象征,与在汉语中喜庆的象征意义大不相同。
3. 亲属语言
【答案】亲属语言是指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处于完全分化的社会条件下的,且使用者人同为不同语言的几种独立的语言。亲属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有一定的共同特点和对应关系。语系、语族、语支都是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建立的,称为亲属语言。例如,汉语和藏语、壮语、苗语,它们同出一源,是亲属语言。单一社会在地域上的分化如果进一步加剧而形成完全的分化,则方言就进一步发展为亲属语言。
4. 零形式
【答案】零形式是指用词的原形式来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的一种语法手段。语言学中的零形式是指在深层语义中,理论上存在一个与它紧相邻的结构成分。这个结构成分在表层结构中的形
式是零,在实际话语中不能添补。零形式这个概念是从数学引进到语言学领域的。语言学中的零,表示的不是无的概念,而是表示空位的意思。例如,在英语中,有boy/boys单复数的对立,boys 有复数形式的标记-s ,那单数就以不加标记的形式为标记从而形成区分功能,这就是零形式。
5. 双向聚合群
【答案】双向聚合群是指每个语音按照两个区别特征所组合成的一种聚合群。语言中的音位不是孤立的,每个音位都通过自己的区别特征和其他有共同特征的音位联系着,聚合成群。由于一个音位常常有多个区别特征,所以同一个音位一也就常常同时处于多个聚合群。它是音位系统的主流,处于双向聚合中的音位,在结构上具有平行对称的特点。
二、分析题
6. 分析下面两个有歧义的语言片段的层次,并说明造成歧义的原因。
我是看着爷爷离开的
你这可恶的儿子
【答案】(1)我是看着爷爷离开的这是一个兼语句,产生歧义的原因在于“离开”的多义性。
,也可以表示“永别,去世”“离开”既可以表示“同人、物、地分开”。所以,原句既可以表示
,也可以表示“爷爷去世了,n “爷爷离开我这里到另外的地方去”
(2)你这可恶的儿子
这是一个同位短语或定中短语,产生歧义的原因在于短语结构的不同。作同位短语,可理解为“你”就是“可恶的儿子”:作定中短语,可理解为“你”是“可恶的儿子”的领属。
7. 分析“牙刷”与“刷牙”有什么不同。
【答案】“牙刷”和“刷牙”的不同在于:
(1)词性不同。“牙刷”是名词,“刷牙”是动词。
(2)“刷”的义项不同。“牙刷”中的“刷”是“用成束的毛棕等制成的清除或涂抹的用具”的意思,“刷牙”中的“刷”是“擦拭,清洗”的意思。
(3)语法单位不同。“牙刷”是词,“刷牙”是离合词,既可以做词使用,也可以在中间插入其他成分做短语使用。
(4)句法位置不同。“牙刷”可以做主语、宾语,“刷牙”可以做谓语。
(5)句法结构不同。“牙刷”是偏正结构,而“刷牙”是动宾结构。
8. 分析下列几组语言单位是否都能构成反义词,并简单说明原因。
红一一白内地一一外地迅速一一慢尖一一不尖漂亮一一五陋
【答案】(1)红一一白
在单纯表示颜色时,红色与白色不对立。但在一定的社会语境中,红与白对立。红色表示喜庆,白色表示丧葬,如“红白喜事”。
(2)内地一一外地
,指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对应; 不能构成反义词,二者语义场不同,“内地”即“内陆”
“外地”指本地以外的地方,与“本地”对应。
(3)迅速一一慢
不能构成反义词。二者虽然意义相反,分别表示速度的快与慢,但“迅速”与“慢”在形式上不对应,二者只是属于反义场合而非反义词,“迅速”应与“缓慢”构成反义词。。
(4)尖一一不尖
不能构成反义词,反义词指的是意义相反或相对的一组词,“尖”是形容词,而“不尖”则是短语,“尖”的反义词应是“圆”、“钝”等。
(5)漂亮一一丑陋
不能构成反义词,二者的语体色彩不同。虽然二者表示的意义相对,但“漂亮”侧重口语,应与“难看”构成反义词; “丑陋”则侧重书面语,与“美丽”的对应更为严格。
9. “台上坐着主席团”、“台上唱着戏”、“台上摆着酒席”三个结构的语法意义相同吗? 请运用相关的理论方法加以分析。
【答案】(1)三句话语法意义不一致
三句话语法结构的格式都相同,但语义特征不同。语法范畴中的语义特征是指某一关键字所特有的特征意义,不同于词汇意义中的语义特征。
(2)用变换分析法对题干中的三个语法结构进行分析
,而“台上唱着戏”这样变换不成立。可以将“台上坐着主席团”变换为“主席团坐在台上”
,而“台卜坐着主席团”这样变换不成立。将“台上唱着戏”变换为“台上正在唱戏”“台上摆着
,又可以变成“台上正在摆酒席”酒席”既可以变换为“酒席摆在台上”。
由此可以得出“动词+着”的不同的语法意义:
①“坐”+着:表示静止状态的持续;
②“唱”+着:表示动态的动作或行为;
③“摆”+着:既可以表示静止状态持续又可以表示动态动作和行为。
三、论述题
10.请你就汉语或英语里的某个语法化现象做相对具体的说明和分析。
【答案】语法化现象是语法演变中的一种途径,是一种有规律的语法演变现象。
语法化的具体实例分析
①哪些实义词容易发生语法化,语法化后表示什么样的语法意义,往往有普遍性
例如,表示“手拿”的动词“把”演变为引介工具、动作对象的标记; 表示“给予”的动词“给”演变为引进间接宾语(“给他一本书”)、受益者(“给他打了件毛衣”)、使役者(“给他骗了”)的标记:表示“在后面”或“在对面”的词“及”演变成引进伴随者的标记; 表示“结束、终了”的动词“了”演变为表示过去时或完成体的标记等,在许多语言中都发生过,甚至在同一语言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