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西大学教育学院808心理学之普通心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能力和智力
【答案】能力是指顺利实现某种活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或人格特质。其基础是知识和技能。其形成和发展依赖于知识、技能的获得,同时能力的高低又会影响到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能力的产生发展和人类的社会生活分不开。智力是心理学基本概念。韦克斯勒认为,智力是指使个人有目的地行动、合理地思考、有效地应付环境的一种综合能力。中国多数心理学家认为,是个体顺利从事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 是一种综合的心理能力,是进行学习、处理抽象概念、应对新情境和解决问题以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2. 价值观
【答案】价值观,也称“价值观念”、“价值取向”,指主体按照客观事物对其自身及社会的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原则、信念和标准,是一个人思想意识的核心,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一定的导向和调节作用。它是个体对事物及意义评价的观念系统,即推动并指引人们采取决定和行动的价值取向和标准。它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成人的教育、强化以及观察学习等方式将社会价值逐步内化而形成的。
3. 婴儿的分离焦虑
【答案】婴儿的分离焦虑是指婴儿在与父母分离或面临分离的威胁等情况下,表现为恐惧、焦虑紧张、不安等情绪反应。这种分离焦虑几乎与婴儿和主要抚养者依恋的建立同时发生。其产生与婴幼儿的认知能力、应付情境的能力以及依恋关系的性质等因素有关。英国学者鲍尔比1973年研究认为,婴儿的分离焦虑发展经历三个阶段:反抗阶段; 失望阶段; 超脱阶段。
4. 思维
【答案】思维是指人脑借助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思维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两个基本特征。思维不同于感知觉,但又离不开感知觉活动提供的感性材料。
二、简答题
5. 简述感觉对人类的生活与工作有什么意义。
【答案】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具有直接性特点。感觉虽然很简单,但却很重要,它在人的生活和工作中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急。通过感觉,人们能够了解事物的各种属性,认识自己机体的各种状态,因而有可能实现自我调节。没有感觉提供的信息,人就不可能根据自己机体的状态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2)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人要正常的生活,必须和环境保持平衡,其中包括信急的平衡。信息超载或不足,都会破坏信息的平衡,给机体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感觉剥夺”的实验表明没有由感觉提供的外界信总,人就不能正常地生存。
(3)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人的知觉、记忆、思维等复杂的认识活动,必须借助于感觉提供的原始资料。人的情绪体验,也必须依靠人对环境和身体内部状态的感觉。因此,没有感觉,一切较复杂、较高级的心理现象就无从产生。 6. 什么是学习风格? 如何针对学习风格加教育?
【答案】(1)学习风格的涵义
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完成学习任务或实现学习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步骤,其中某一特定步骤称为学习方法。学习倾向是每一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的不同偏好,包括学习情绪、态度、动机、坚持性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方雨的偏爱。有些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可随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而有些则表现出持续一贯性。那些持续一贯地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就构成了学习者通常所采用的学习方式,即学习风格。
(2)学习风格与教育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化,对学习者学习风格的研究与了解越来越成为教育者制定有效教学策略、因材施教的重要依据。
①适应学习风格差异的教学
适应学习风格的教学首先必须全而分析学生的特点,了解小同学生的学习风格,这是进行适应学生学习风格教学的前提。然后,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对学习风格不同的学生要一视同仁。最后,根据学习风格的类型和要素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扬长的策略。即采用与学习风格中的长处和学习者偏爱的方式相一致的匹配策略。它能使学生学的更快、更多,但是却无法弥补学习方式或机能上的欠缺。
二是补短策略。即针对学习风格中的短处或劣势采取有意识的匹配策略加以弥补。这种策略虽然在开始实施的时候学生会表现出学习速度慢、学得少,难以理解所学得内容,但它的特殊作用在于它能弥补学生学习方式或机能上得欠缺或不足。
②根据学习风格类型设计教学策略
在以班级为主要组织形式的教学中,学习的个性结构和风格类型是不同的。了解学生学习风格的类型并揭示其学习特征,为我们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提供了依据。
③根据学习风格要素选择教学对策
学习风格是由学习者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三方面要素组成,这些要素为我们制定个性化
教学策略提供了根本的依据。例如,对感觉通道要素有不同偏爱的学习者在学习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特点,教师根据这些特点就可以设计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7. 简述脑功能的机能系统学说的要点。
【答案】机能系统学说由鲁利亚提出,认为脑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机能系统。在机能系统的个别环节受到损伤时,高级心理机能确实会受到影响。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三个机能系统相互作用、协同活动的结果。
(1)第一机能系统是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又称动力系统。由脑干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等组成。它的基本功能是保持大脑皮层的一般觉醒状态,提高它的兴奋性和感受性,并实现对行为的自我调节。
(2)第二机能系统是信息接受、加工和存储的系统。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来自机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包
括听觉、视觉、一般机体感觉),实现对信息的空间和时间整合,并把它们保存下来。
(3)第三机能系统也称行为调节系统,是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的系统。它包括额叶的广大脑区。它的基本作用是产生活动意图,形成行为程序,实现对复杂行为形式的调节与控制。当这些脑区受到破坏时,患者将产生不同形式的行为障碍。
8. 什么是语句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两者之间的关系怎样?
【答案】(1)语句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句子是可以独立表达比较完整语义的语言结构单位。根据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任何一个语句都包含两个层次的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①表层结构是指实际上所听到或看到的语句形式,或说话时所发出的声音以及书写时所采用的书面形式,诀定着句子的形式。
②深层结构是指说话者试图表达的句子的意思,决定着句子的意义。
(2)两者的关系
①同一个深层结构可以用不同的表层结构来体现,一个表层结构也可包含两个或更多的深层结构。
②从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的转换,要通过一定的规则来实现。这些规则包括短语结构规则和转换规则等。运用短语结构规则可以把某些表层结构相同而深层结构不同的句子区别开来。 9. 简析动机的期待价值理论。
【答案】新行为主义者托尔曼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对达到目标的期待是行为的决定因素。行为的产生不是由于强化,而是由于个体对一个目标的期待。 托尔曼将期待定义为刺激与刺激的联系电
绩就期待雷声或反应和刺激的联系如看见闪
期待在考试中取得好成这是由刺激引起的期待;
平时努力学习这是由反应引起的期待。期待是重要的,它能帮助个体获得目标。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