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648新闻传播史论之《外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必备复习题库
● 摘要
一、填空题
1. 在1957年开展的“人鸣人放”运动中,表现较为突出和影响较大的两张报纸是上海的(《 》)利北京的(《 》)。
【答案】《文汇报》、《光明日报》。
二、名词解释
2. 《南非人报》
【答案】《南非人报》于1830年创刊于开普敦,用荷兰语和英语同时印刷,是南非历史上第一家对开的大型商业报纸。延续整整100年,马克思曾为该报撰稿。
3. 石油输出国组织联合通讯社
【答案】石油输出国组织联合通讯社又称阿拉伯通讯社联盟,1980年在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总部维也纳成立。每天向70多个国家的订户播发有关能源及其前景的新闻报道。
4. 英敛之
【答案】英敛之是中国近代著名报人、出版家。1898年前后受康有为、梁启超变法思想影响,开始评论国事,曾在澳门《知新报》上发表同情戊戊维新变法的文章。1902年英敛之在天津创办《大公报》,兼任总理和编撰工作。该报以“开风气,糖民智,抱彼欧西学术,启我同胞聪明”为办报宗旨,取“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之义,定报名为“大公’夕。《大公报》鼓吹变法维新,主张君主立宪,反对封建专制、黑暗吏治和国外侵略。重视言论工作,以“敢言”名于时,深受读者爱重。1906年,《大公报》与《北洋日报》等发起组织中国近代第一个新闻团体一一“报馆俱乐部”,作为同行“研究报务、交换知识”的场所。辛亥革命胜利后,英敛之退隐北京香山,不问报事,潜心从事宗教、教育与慈善事业,后创办辅仁大学。
三、简答题
5. 简述日本对朝鲜新闻界的压制和控制。
【答案】日本采取了严酷的文化灭绝政策对朝鲜新闻界进行压制和控制,以达到最终摧毁朝鲜语言、文字和报刊的目的。
(1)全境除日本驻韩总督的机关报《每日新报》(一说《每日申报》)外,禁止任何朝鲜文报刊出版,全半岛大大小小24种报刊,全是日文。
(2)1919年“三·一”独立运动后,日本当局被迫采取了一些怀柔政策,稍微放宽了新闻政策。随后,出现了一些朝鲜文的民营报纸,如1920年3月5日创办的《朝鲜日报》、4月1日创办的《东亚日报》等。
(3)日本当局虽然允许朝鲜民间报刊存在,却不改其霸道专横的作风。以《东亚日报》为例,
该报从1920年4月创刊到1940年8月停刊的20年里,被日本当局处以无限期停刊四次,没收489次,禁止销售63次,删除2423次。
(4)制造朝鲜近代史上臭名昭著的“105人事件”,大肆逮捕、囚禁包括新闻界人士在内的爱国人士。他们借口驻朝鲜的日本总督寺内正毅准备参加1911年12月28日鸭绿江铁路大桥竣工仪式时,发现沿途有企图暗杀他的人,因此在朝鲜国内搜捕了七百多名爱国志士,最后判处105人半年到10年徒刑,包括曾在《皇城新闻》、《大韩每日申报》任负责工作的尹致昊、梁起铎、安泰国、林蛋正等人。
(5)日本总督府巧立名目,使韩国新闻下作者遭“笔祸”事件不断。如1928年3月,汉城铁路警察署称《中外日报》连载的《世界一周纪行》“鼓吹独立意识”,囚禁发行人四个月,判处执笔者六个月徒刑。
6. 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有关新闻的成文法规是什么? 它主要有哪些内容?
【答案】(1)《报纸印行条例》
1868年4月,明治新政府军进驻江户((1868年4月江户易名为东京)后,就立刻取缔了所有佐幕派报纸。为了加强对报业的控制与管理,新政府参照外国报纸法,于1869年初制定了《报纸印行条例》。这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有关新闻的成文法规。
(2)主要内容
①每份报纸必须有各自的名称;
②凡官方批准出版的报纸,不必每期送检,只要将当日发行的报纸向官厅呈送两份即可; ③每份报纸必须标明出版地点、年月日、编辑人、出版者姓名及各期期数;
④一切天变、地异、物价、商法、政治(不许对政、法妄加批评)、军事(言论错误而又不改者应追究责任)、火灾、嫁娶、生死、文学艺术、服装、饮食、各种官方公报、洋书译文、海外杂话以及与世无害的事项均可登载;
⑤刊登赠答文书、个人著作、杂谈等,应加注姓名(惟诗歌除外);
⑥不许对宗教妄加评说。
从以上条款看,只要报纸对政治、军事、宗教等不妄加评论,政府即准许其发行。由于《报纸印行条例》的规定并不十分严格,原佐幕派报纸《中外新闻》、《远近新闻》、《内外新闻》等相继复刊; 同时还出现了一些新创刊的报纸,如《明治新闻》、《六合新闻》、《博问新闻》等。但是,所有这些复刊和新创办的报纸,都不再与幕府有关,而是站在明治政府的立场上,支持官方政见,并大量刊登有关维新变革的措施和介绍欧美科技、文化方面的消息。
7. "NewWorldInformation&CommunicationOrder”运动为什么沉寂?
【答案】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发展中国家以不结盟运动为主体,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阵地,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世界信息与传播新秩序”(NewWorldInformation&CommunicationOrder)运动。这一运动是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展开的文化与传播之争,属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重要内容。
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著名的研究报告《多种声音,一个世界:交流与社会今天和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