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专业硕士]之中国文化读本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判断题

1. “不惑之年”是指50岁。

【答案】错误

【解析】不惑: 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语出《论语》: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 汉语“文化”一词是从日本借来的。

【答案】错误

【解析】“文化”按照文献,最早出现在《周易·贲》里,书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应当是中国人论述“文化”的开始。

3. 敦煌位于甘肃省,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佛教传入中国的必经之地。

【答案】正确

【解析】敦煌位于甘肃省,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曾经拥有繁华的商贸活动。同时敦煌也是佛教传入中国的必经之地。

4. 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后来流行于亚洲和非洲广大地区。

【答案】正确

【解析】伊斯兰教于公元7世纪初产生于阿拉伯半岛,后来流行于亚洲和非洲的大片地区,尤以西亚、北非、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为盛。

5. “白话文运动”始于明清时期的白话文学。

【答案】错误

【解析】白话文学是相对于中国古代文言文书写的作品而言的,是用当时的北方方言为基础的一种书面语形式的文学。白话文学最初是在唐朝时形成的,主要以当时民间的讲唱文学为代表,称之为变文,后来称为白话。明清以后,四大名著的产生,正式奠定了白话文学的地位。五四运动时期,白话文运动使白话文学和官话结合,并导致开始使用国语,也就是现在中国的普通话,形成了现代汉语。

6. “吴带当风”中的“吴”是指唐代画家吴道子。

【答案】正确

【解析】唐画家吴道子善画佛像,笔势圆转,所画衣带如被风吹拂。后人以之称其高超画技

与飘逸的风格“吴带当风”,吴道子也被人们尊称为“画圣”。

7. 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画面是静谧的夜晚,淡淡的月色,空空荡荡的江面上有一叶小舟,小舟上一人把竿,身体略略前倾,凝神专注水面。

【答案】正确

【解析】《寒江独钓图》中,南宋马远严谨地描画了一叶扁舟,上有一位老翁俯身垂钓,船旁以淡墨寥寥数笔勾出水纹,四周都是空白。画家画得很少,但画面并不空。反而令人觉得江水浩渺,寒气逼人。而且还觉得空白之处有一种语言难以表述的意趣,是空疏寂静,还是萧条淡泊,真令人思之不尽。这种诗一般耐人寻味的境界,是画家的心灵与自然结合的产物,在艺术卜则是利用虚实结合而产生的结果。

8. 唐代大书法家张旭以草书出名,因其为人及书法如狂如癫,世称“张癫”。

【答案】正确

【解析】唐代大书法家张旭以草书出名,因其为人及书法如狂如癫,世称“张癫”。韩愈说他“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

9. 孔子创立的“儒学”是春秋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

【答案】正确

【解析】孔子出现以后,因其弟子众多,影响扩大,“儒”就成了孔门弟子的专称,由孔子创立的学说称为“儒学”。后经孟子、荀子等人继承和发展,成为春秋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

10.在中国古代,生了女孩称为“弄璋之喜”

【答案】错误

【解析】生男孩称“弄璋之喜”,生女孩称“弄瓦之喜”。瓦是古代纺织时用的陶制纱锭,古人拿这种陶制纱锭给小女孩玩,就是希望她长大后能胜任女红。璋是玉质也是礼器; 瓦则是陶制的、也是纺织工具,两者不仅质地不同,使用者的身份也大不同。璋、瓦用来代指男女,多少可看出古代社会是崇尚男尊女卑的。

二、填空题

11.工羲之被尊称为中国_____。

【答案】书圣

【解析】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成就非凡,因他曾任“右军将军”,后世称为“王右军”,被尊为“书圣”,与钟慈并称为“钟王”,与他的儿子王献之并称为“二王”。

12.中国最早的类书是_____。

【答案】《皇览》

【解析】类书是辑录各个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经过编排供人查阅的工具书。它最早出现

于魏文帝曹巫时期,那时的大臣把“五经”等书分类编排,供皇帝阅览,故名《皇览》,原书己失传,现只有辑本。现存最早的类书是隋代末年虞世南编的《北堂朽钞》。

13.中国古代最早的地理著作包括了《尚书·禹汞》和《_____》。

【答案】山海经

【解析】我国的地方志起源很早,《尚书》里有一篇《禹贡》,记载了战国以前的方域、物产、贡赋等,实是我国地方志的雏型。还有《山海经》,记载远古时的山川、形势、物怪等,也给后来的地方志以应有的启示。

14.提出“知行合一”主张的是明代思想家_____。

【答案】王阳明

【解析】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心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知行合一”的主张,即万事万物之理都在我心中,这就是“知”,而内心代表真理的“知”就是“良知”。“良知”表现于行动就是“良能”。“知”表现于“行”,而不“行”就是不“知”。这便是“知行合一”。一个人如能不断发掘和表现良知,就能与天地万物为一体,达于至道。

15.我国最早的一部茶叶专著是唐代出现的陆羽的《_____》。

【答案】茶经

【解析】《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由中国茶道的奠基人陆羽所著。它总结了唐代以前种茶饮茶的经验,也记述了作者的切身体验,其出现标志着饮茶文化的进步与转变。此书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一部划时代的茶学专著。

16.为了让历法更好地配合天象和自然季节,用以安排农业生产,中国古代创制了“_____”。

【答案】二十四节气

【解析】古人创制“二十四节气”的目的是让历法更好地配合天象和自然季节,用以安排农业生产,中国最早出现的是“二分”与“二至”,即春、秋分,冬、夏至。

17.唐朝僧人玄奖赴印度学习佛教经典,回国后口述成书的_____是当时中国了解西域和印度的一个重要窗口。

【答案】《大唐西域记》

【解析】玄类出家后在长安、成都等地遍访名师,为了了解佛学底蕴,于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出关,取道西域,经葱岭,到达古印度境内,研习讲学,周游印度,历时19年,于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载誉回国,主持佛经翻译,其所著《大唐西域记》详述亲所历见的各国风土人情,成为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不朽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