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之成本会计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成本计算对象
【答案】成本计算对象指为计算产品成本而确定的归集生产费用的各个对象, 也就是成本的承担者。产品成本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 因此生产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成本计算方法的特点;另一方面, 成本计算是为成本管理提供资料的, 因此采用什么方法, 提供哪些资料, 要考虑成本管理的要求。
在确定企业的成本计算对象, 必须从企业的具体情况出发, 同时考虑生产经营的特点和进行成本管理的要求。从生产工艺过程特点看, 单步骤生产:生产工艺不可间断, 必须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多步骤连续加工式生产:应以生产步骤为成本计算对象, 既按步骤又按品种计算各步骤半成品和产成品成本;多步骤装配式生产:因零部件无独立的核算意义, 不需按步骤计算半成品成本, 而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从产品生产组织特点看, 大量生产:连续不断的生产相同产品, 只能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大批生产:可视具体情况, 按产品品种或产品批别计算产品成本;单件、小批生产:一批产品一般可同时完工, 可按产品批别计算产品成本。
综上所述, 在产品成本计算工作中有着三种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
(1)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
(2)以产品批别为成本计算对象;
(3)以产品生产步骤为成本计算对象。
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 是设置产品成本明细账、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前提, 是构成成本计算方法的主要标志, 因而也是区别各种成本计算基本方法的主要标志。
2. 外部环境成本
【答案】外部环境成本是指那些由本企业经济活动所引致但尚且不能精确计量,并由于各种原因而未由本企业承担的不良环境后果。外部成本减少了经济的总体效益,但在产生外部成本的主体的传统非会计领域中是不反映的。
二、简答题
3. 何为成本项目?为什么要设置成本项目?设置成本项目应遵循什么原则?
【答案】(1)成本项目的含义
产品生产成本项目,简称产品成本项目或成本项目,就是生产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分类核算的项目。
(2)设置成本项目的原因
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用途不尽相同。有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有的
间接用于产品生产。因此,为具体反映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的各种用途,提供产品成本构成情况的资料,还应将其进一步划分为若干项目,即产品生产成本项目。
(3)设置成本项目应遵循的原则
企业可根据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上述成本项目做适当调整。对于管理上需要单独反映、控制和考核的费用,以及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的费用,应专设成本项目;否则,为了简化核算,不必专设成本项目。例如,如果工艺上耗用的直接燃料和动力不多,为了简化核算,可将其中的工艺用燃料费用并入“直接材料”成本项目,将其中的工艺用动力费用并入“制造费用”成本项目。
4. 试比较分步成本法与分批成本法的异同。
【答案】分批法的含义: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 是按照产品的批别归集生产费用, 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它主要适用于小批、单件, 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生产, 如重型机器制造、船舶制造、精密工具仪器制造, 以及服装、印刷业等。在这种生产类型企业中, 由于生产多是根据购货单位的订单组织的, 因此, 分批法也称订单法。
分步法的含义: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 是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归集生产费用, 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它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多步骤生产, 因为在这些企业中, 产品生产可以划分为若干个生产步骤进行。例如, 纺织企业生产可分为纺纱、织布等步骤;冶金企业生产可分为炼铁、炼钢、轧钢等步骤;机器制造企业生产可分为铸造、加工、装配等步骤。为了加强成本管理, 往往不仅要求按照产品品种归集生产费用, 计算产品成本, 而且还要求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归集生产费用, 计算各步骤产品成本, 提供反映各种产品及其各生产步骤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的资料。
异同比较:分步成本法与分批成本法的相同点在于, 两者都是产品成本计算的一种方法, 都需要归集生产费用。二者的区别有:
①成本计算对象不同。在分批法下, 成本计算对象就是产品的批别(单件生产为件别)。在分步法下, 成本计算对象就是各种产品的生产步骤。
②成本计算期不同。分批法下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是不定期的, 其成本计算期与产品的生产周期基本一致, 而与会计报告期不一致。在分步法下, 成本计算期与会计报告期一致, 而与产品的生产周期不一致。
③分批成本法下在产品和产成品成本计算简便, 产品成本计算在该批产品完工时进行, 期末不在已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成本;而分步成本法下在产品和产成品成本计算较为复杂, 期末需要把归集于各个生产步骤的成本总额在已完工产品和在产品存货之间进行分配, 这就需要计算在产品的约当产量和产品的单位成本。
5. 什么是质量成本?质量成本分为哪几类?请对每类质量成本举出一例。
【答案】(1)质量成本是指为了保证产品达到一定质量水平而发生的各种费用以及没有获得满意质量而导致的损失。
(2)—般来说,质量成本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①内部质量损失成本:主要是指产品在出售之前,因未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而发生的成本。
内部质量损失成本主要包括废品损失、返工或翻修损失、产品降级损失、停工损失、产品质量事故分析处理费、内审外审等纠正措施费、其他内部质量损失。
②外部质量损失成本:主要是指产品售出以后,因未能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导致用户索赔、修理、更换货等所付出的代价。外部质量损失成本主要包括诉讼费用、索赔费用、退货损失、产品售后服务或保修费用、产品降价损失、其他外部质量损失成本。
③预防成本:是指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减少质量损失和降低检验费用而发生的各种成本。其内容包括质量管理工作费、质量评审费、质量培训费、质量奖励费、质量改进措施费和工资及福利费等。
④鉴定成本:是指为了保证产品质量而检测产品和评价产品质量所发生的费用,主要包括试验检验费、质量检验部门办公费、检测设备及房屋维修与折旧费、工资及福利费等。
6. 在成本核算中如何贯彻“算管结合,算为管用”的要求?
【答案】算管结合,算为管用,就是成本核算应当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应当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需要。在成本核算中应从以下方面贯彻这一要求:
(1)成本核算不仅要对各项费用支出进行事后的核算,提供事后的成本信息,而且必须以国家有关的法规、制度和企业成本计划和相应的消耗定额为依据,加强对各项费用支出的事前、事中的审核和控制,并及时进行信息反馈。换而言之,对于合法、合理、有利于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开支,要积极予以支持,否则就要坚决加以抵制。当时已经无法制止的,要追究责任,采取措施,防止以后再次发生;对于各项费用的发生情况,以及费用脱离定额(或计划)的差异进行日常的计算和分析,及时进行反馈;对于定额或计划不符合实际的情况,要按规定程序予以修订。
(2)在成本计算中,既要防止片面追求简化,以致不能为管理提供所需资料的做法,也要防止为算而算,搞烦琐哲学,脱离管理实际需要的做法。成本核算应该做到分清主次、区别对待、主要从细、次要从简、简而有理、细而有用。另外,为了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需要,成本核算不仅要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制度计算产品成本和各项期间费用,还应借鉴西方的一些成本概念和成本计算方法,为不同的管理目的提供不同的管理成本信息,如变动成本信息与固定成本信息、可控成本信息与不可控成本信息、作业成本信息等。
7. 成本报表分析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答案】成本分析的一般程序,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1)明确分析目标,制定分析计划;
(2)广泛收集资料,掌握全面情况;
(3)从总体分析入手,深入进行因素和项目分析,确定各种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4)结合实际情况,查明各种因素变动的具体原因;
(5)以全面、发展的观点对企业成本工作进行评价;
(6)编写成本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