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成本会计学(跨学科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分批法
【答案】(1)含义:分批法亦称订单法, 是以产品的批别(或订单)为计算对象, 归集费用, 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分批法一般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类型的企业, 例如船舶制造、重型机械制造以及精密仪器、专用设备生产企业, 对于新产品的试制、工业性修理作业和辅助生产的工具模具制造等也可以采用分批法计算成本。
(2)特点:
①成本计算对象是产品的批别。由于产品的批别大多是根据销货订单确定的, 因此, 这种方法又称为订单法。
②分批法下, 产品成本的计算是与生产任务通知单的签发和结束紧密配合的。因此, 产品成本计算是不定期的。成本计算期与产品生产周期基本一致, 而与会计报告期不一致。
③在分批法下, 由于成本计算期与产品的生产周期基本一致, 因而, 在计算月末产品成本时, 一般不存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问题。
2. 成本动因与成本动因量
【答案】成本动因,也称成本驱动因素,是指可以引起相关成本对象的总成本发生的变动因素,可以是一个事件、一项活动或作业。根据成本动因在资源流动中所处的位置,通常可将其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两类。资源动因是资源被各种作业消耗的方式和原因,它反映作业中心对资源的消耗情况,是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中心的标准。作业动因是指各项作业被最终产品或劳务消耗的方式和原因。成本动因和成本动因量共同决定产品的成本。
二、简答题
3. 在非独立核算模式下,质量成本如何进行归集和分配?
【答案】在非独立核算模式下,质量成本应按如下程序进行归集和分配:
(1)科目的设置
非独立核算形式就是将质量成本核算纳入现有的会计核算账户体系的一种核算形式。在这种
“质形式下,企业在原有的会计科目表中增设“质量成本”一级科目,同时取消“废品损失”一级科目。
量成本”一级科目下设“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失败成本”和“外部失败成本”四个二级科目,各二级科目下还可按具体内容设置明细科目。
(2)具体的核算
当期发生的全部质量耗费在“质量成本”科目的借方归集。
①质量预防成本从“质量成本”科目的贷方转入“管理费用”科目的借方。
②质量鉴定成本从“质量成本”科目的贷方转入“制造费用”科目的借方。
③质量内部失败成本中,废品净损失从“质量成本”科目的贷方转入“生产成本”科目中的“废品损失”成本项目;废品残值收入从“质量成本”科目的贷方转入“原材料”科目的借方;应由责任人赔偿的损失从“质量成本”科目的贷方转入“其他应收款”科目的借方;意外事故损失从“质量成本”科目的贷方转入“营业外支出”科目的借方。
④质量外部失败成本从“质量成本”科目的贷方转入“销售费用”科目的借方,或冲减当期主营业务收入。“质量成本”科目期末如有借方余额,表示应由以后会计期间负担的质量预防成本。
4.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各自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答案】为了适应不同类型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的要求, 在产品成本计算工作中有三种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产品品种、产品批别和产品的生产步骤。因而以成本计算对象为主要标志(或以其命名)的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也有三种。
(1)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称为品种法。适用于单步骤的大量生产, 如发电、采掘等;也可用于不需要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的大量、大批生产, 如小型造纸厂、水泥厂等。
(2)以产品批别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称为分批法。适用于单件、小批的单步骤生产或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生产, 如修理作业、专用工具模具制造、重型机器制造、船舶制造等。
(3)以产品生产步骤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称为分步法。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多步骤生产, 如纺织、冶金、机械制造等。
这三种方法, 之所以称为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是因为这三种方法与不同生产类型的特点有着直接联系, 而且涉及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 因而是计算产品实际成本必不可少的方法。概括所有工业企业, 不论哪一种生产类型, 进行成本计算所采用的基本方法, 不外乎这三种。
5. 什么是成本性态?全部成本按其性态分类可分为哪几类?请分别说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所有特点。
【答案】成本性态也称成本习性,是指成本总额对业务总量(产量或销售量)的依存关系。成本按性态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
(1)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其总额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固定成本又被细分为酌量性固定成本和约束性固定成本:
①酌量性固定成本也称为随意性固定成本,是指由企业高层管理者按照经营方针的要求所确定的一定时期的预算固定成本,如广告费、研究开发费、职工培训费等。这些成本的基本特征是,其数额的大小直接取决于企业管理当局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而作出的决策。
②约束性固定成本也叫经营能力成本,它是指同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的形成及其正常维护相联系的固定成本,如厂房和机器设备的折旧费、保险费、企业管理人员的基本工资等。约束性固
定成本是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能力所必须负担的最低固定成本,其支出数额的大小只取决于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与质量,因而具有很大的约束性,企业管理当局的当前决策不能改变其数额。
固定成本的“固定性”不是绝对的,而是有限定条件的,或者说是有范围的。这种限定条件或者说范围在管理会计中叫做“相关范围”,表现为一定的时间范围和一定的空间范围。就时间范围而言,固定成本表现为在某一特定期间内具有固定性;就空间范围而言,固定成本表现为在某一特定业务量水平内具有固定性。
(2)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呈正比例变动的成本,如直接材料费、产品包装费、按件计酬的工人薪金等。变动成本的总量随业务量的变化呈正比例变动关系,而单位业务量中的变动成本则是一个定量。
变动成本也可以分为酌量性变动成本和约束性变动成本:
①酌量性变动成本是指企业管理当局的当前决策可以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变动成本。这些支出的比例或标准取决于企业管理当局的决策。
②约束性变动成本是指企业管理当局的当前决策无法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变动成本。这类成本通常表现为企业所生产产品的直接物耗成本。
变动成本的变动性,即“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呈正比例变动”也有其相关范围。也就是说,变动成本总额与业务量之间的这种正比例变动关系(即完全线性关系)只是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才能实现,超出这一业务量范围,两者之间就不再是这样一种正比例变动关系。
6. 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方法有哪些?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如何?
【答案】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方法通常有一次摊销法、分次摊销法和五五摊销法。其优点和适用范围如下:
(1)一次摊销法,即一次转销法或一次计入法。
①优点:核算比较简便。
②缺点:会使各月成本、费用负担不太合理,还会产生账外财产,不便于实行价值监督。
③适用范围:单位价值较低、使用期限较短、一次领用数量不多以及容易破损的低值易耗品。
(2)分次摊销法,是指将低值易耗品的价值,根据其使用期限的长短,分月平均摊销的方法。
①优点:各月成本、费用负担的低值易耗品摊销额比较合理。
②缺点:核算工作量较大。
③适用范围:单位价值较高、使用期限较长而不易损坏的低值易耗品,如多次反复使用的专用工具等。
(3)五五摊销法,又称“五成法”,是指在领用低值易耗品时,摊销其价值的一半,报废时再摊销其价值的另一半。
①优点:能够对在用低值易耗品实行价值监督;各月成本、费用负担低值易耗品的摊销额比较合理。
②缺点:核算工作量比较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