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哈尔滨商业大学成本会计(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成本计算对象
【答案】成本计算对象指为计算产品成本而确定的归集生产费用的各个对象, 也就是成本的承担者。产品成本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 因此生产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成本计算方法的特点;另一方面, 成本计算是为成本管理提供资料的, 因此采用什么方法, 提供哪些资料, 要考虑成本管理的要求。
在确定企业的成本计算对象, 必须从企业的具体情况出发, 同时考虑生产经营的特点和进行成本管理的要求。从生产工艺过程特点看, 单步骤生产:生产工艺不可间断, 必须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多步骤连续加工式生产:应以生产步骤为成本计算对象, 既按步骤又按品种计算各步骤半成品和产成品成本;多步骤装配式生产:因零部件无独立的核算意义, 不需按步骤计算半成品成本, 而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从产品生产组织特点看, 大量生产:连续不断的生产相同产品, 只能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大批生产:可视具体情况, 按产品品种或产品批别计算产品成本;单件、小批生产:一批产品一般可同时完工, 可按产品批别计算产品成本。
综上所述, 在产品成本计算工作中有着三种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
(1)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
(2)以产品批别为成本计算对象;
(3)以产品生产步骤为成本计算对象。
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 是设置产品成本明细账、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前提, 是构成成本计算方法的主要标志, 因而也是区别各种成本计算基本方法的主要标志。
2. 约束性固定成本与酌量性固定成本
【答案】(1)约束性固定成本,是指同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的形成及其正常维护相联系的固定成本,因而也称为承诺性固定成本,如厂房及机器设备按直线法计提的折旧费、房屋及设备租金、不动产税、照明费、行政管理人员的薪金等。约束性固定成本是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能力所担负的最低固定成本支出,其支出大小只取决于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与质量,因而具有很大的约束性。
(2)酌量性固定成本也被称为随意性固定成本,是指由企业高层管理者按照经营方针的要求所确定的一定时期的预算固定成本。例如广告费、职工教育培训费、技术开发费等。这些成本的基本特征是其绝对额的大小直接取决于企业管理当局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而做出的判断。
(3)约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固定成本的主要区别在于管理的决策能否改变其数额。约束性固定成本与整个企业经营能力的形成及其正常维护直接相联系,是企业经营业务所必须负担的最低成本,具有很大程度的约束性。企业的经营能力一旦形成,在短期内很难做出重大的改变,所
以约束性固定成本主要受企业长期经营决策的影响。因此,企业要想降低该类固定成本,只有从经济合理地利用企业的生产能力、提高产品的产量入手。而酌量性固定成本一般都是企业的管理当局在会计年度开始前,斟酌企业的具体情况和财务承担能力,对这类固定成本项目是否需要増减,或者完全停止支出,分别做出决策。因此,要想降低酌量性固定成本,只有精打细算、厉行节约,从而减少这部分成本的绝对额。
二、简答题
3.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适合或必须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
【答案】在以下情况下适合或必须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
(1)分类法与生产的类型无直接关系,它可以在各种类型的生产中应用,即凡是产品品种、规格繁多,又可以按照一定标准划分为若干类别的企业或车间,均可以采用分类法计算成本。
(2)有些工业企业,特别是化工企业,对同一原料进行加工,可以同时生产出几种主要产品。这些联产品所用原料和工艺技术过程相同,可以归为一类,因而最适宜采用分类法计算成本。
(3)企业可能生产一些零星产品,这些零星产品,虽然所用原材料和工艺过程不一定完全相近,但其品种规格多,且数量少,费用比重小。为了简化核算工作,也可以把它们归为一类,采用分类法计算成本。
4. 怎样选择分配费用的适当方法?各种费用分配的标准主要有哪几类?分配间接计入费用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概括的?
【答案】(1)选择分配费用的适当方法的依据
对于各种费用,应该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分配。分配方法适当,是指分配所依据的标准与分配对象有比较密切的联系,因而分配结果比较合理,而且分配标准的资料比较容易取得,计算比较简便。
(2)各种费用分配的标准主要有:
①成果类,如产品的重量、体积、产量、产值等;
②消耗类,如生产工时、生产工资、机器工时、原材料消耗量或原材料费用等;
③定额类,如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等。
(3)分配间接计入费用的计算公式
费用分配率=待分配费用总额/分配标准总额
某分配对象应分配的费用=该对象的分配标准额×费用分配率
5. 成本性态分析的意义及局限性何在?
【答案】(1)意义: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与产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研究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考察不同类型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特定数量关系,把握业务量变动对各类成本变动的影响,对于正确进行经营决策,挖掘内部潜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成本按其性态分类,可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与混合成本三大类。要想提高经济效益,就
必须区分不同成本的不同性态,分别对待,最大地降低成本。通过成本性态分析,将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对于成本的预测、决策和分析,特别是对于控制成本和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具有重要作用。也正因为如此,成本性态分析在企业生产成本管理中得到极大地应用。
(2)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完全线性关系”的假定不可能完全切合实际;
②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成本性态,只要在一段有限的期间和一个有限的产量范围内,才是正确的,如果超过了一定时期或者一定的业务量范围,成本性态的特点就有可能发生变化,使得成本性态分析及其结果的应用必须保持在一定的相关服务内。也正是因为相关范围的多变性,使得成本性态分析只能用于短期分析,而不能用于企业的长期分析。
6.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同时采用几种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
【答案】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可以同时采用几种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
(1)实际工作中,一个企业可能有若干个车间,一个车间也可能生产若干种产品,这些车间或产品的生产类型和管理要求并不一定相同,因而在一个企业或车间中,就有可能同时应用几种不同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2)即使是一种产品,在该产品的各个生产步骤,各种半成品和各个成本项目之间,它们的生产类型或管理要求也不一定相同,因而在一种产品的成本计算中,也有可能将几种成本计算方法结合起来应用。
7. 简述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
【答案】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发生的费用,首先可以分为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期间费用两类。
(1)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
产品生产成本项目,简称产品成本项目或成本项目,就是生产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分类核算的项目。工业企业一般应设置以下几个成本项目:
①直接材料,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主要材料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费用。
②直接燃料和动力,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各种直接燃料和动力费用。
③直接人工,是指直接参加产品生产的工人的薪酬费用。
④制造费用,是指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各项费用,以及虽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但不便于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因而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费用(如机器设备的折旧费用)。
(2)期间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
①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发生的费用,以及为销售本企业产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各项经费。
②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