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发展心理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把下图知觉为圆形时,遵循的知觉组织原则是( )。
A. 闭合原则
B. 连续原则
C. 相似原则
D. 邻近原则
【答案】A
【解析】知觉的闭合原则是指人倾向于将图形刺激中的特征聚合成形,即使其间有断缺之处,也倾向于形成一个连续的完整形状。B 项,知觉的连续原则是人倾向于把具有彼此连续或运动方向相同的刺激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觉活动。C 项,知觉相似原则是人倾向于把大小、形状、颜色、亮度和形式等物理属性相同或相似的刺激物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觉过程。D 项,知觉的邻近原则是人倾向于在视野中,把在时间或空间上相邻或接近的刺激物知觉为整体。根据题意,人在知觉过程中,常常会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地对刺激物之间的关系进行补充或简约,借以获取有意义的或合乎逻辑的知觉经验。因此,人在知觉下图时,在心理上将断续的线条闭合起来,产生主观轮廓而形成了完整图形的知觉经验。
2. 下列关于
A. 分布的表述,正确的是( )。 取值永远不会大于0
分布趋于正偏态
分布 B. 其均值等于其自由度 C. 随着自由度的增大,
【答案】B 【解析】分布其均值等于其自由度。
3. 下列几种心理特质,( )受先天和遗传因素的影响最小。
A. 性格
D. 多个标准正态分布变量的线性组合所得的新变量符合
B. 气质
C. 情绪
D. 品德
【答案】D
【解析】气质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的过程的特性制约;性格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但也受个体生物学因素的影响;情绪也受先天和遗传的影响;品德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受社会经验的影响较大,而遗传因素对其影响较小。
4. 在选择因变量的测定指标时,应综合考虑其( )。
A. 稳定性、客观性、可辨别性
B. 恒定性、数量化、整体性
C. 情景性、整体性、可辨别性
D. 客观性、数量化、组织性
【答案】D
【解析】一个恰当的因变量指标必须满足以下标准:有效性、客观性、数量化。因变量是有操纵自变量而引起某种特定反应的变量,所以是非恒定、不稳定的。
5.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投射测验的是( )。
A. 句子完成测验
B.NEO 人格调查表
C. 语词联想测验
D. 主题统觉测验
【答案】B
【解析】NEO 人格量表即大五人格量表,此项不属于投射测验。
6. 认为一个人的心理,是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转化的是( )。
A. 皮亚杰
B. 维果茨基
C. 弗洛伊德
D. 艾里克森
【答案】B
【解析】维果茨基认为心理机能分为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低级心理机能包括感觉、知觉、不随意注意、形象记忆、情绪和动作性思维等;高级心理机能包括观察、随意注意、词的记忆、抽象逻辑思维和高级社会性情感等。发展的实质是个体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由低级心理机能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高级心理机能是外部活动不断内化的结果。
7. 人格的核心成分是( )。
A. 气质
B. 能力
C. 性格
D. 意志
【答案】C
8. 某大学生之所以每天上课不迟到,是因为怕老师扣操行分,而不能评上三好学生。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理论,该大学生的这种行为处在( )。
A. 阶段1
B. 阶段2
C. 阶段3
D. 阶段4
【答案】B
【解析】阶段2, 即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在这一阶段,个体认为行为的好坏按行为的后果带来的赏罚来定,得赏者为是,受罚者为非,没有主观的是非标准。或是对自己有利就好,对自己不利就是不好。
9. 根据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个体身上所具有的最典型、最概括的人格特质是( )。
A. 共同特质
B. 首要特质
C. 中心特质
D. 次要特质
【答案】B
【解析】奥尔波特将人格特质分为两类:一类是共同特质,即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一类是个人特质,即个体所独有的特质。个人特质又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具有概括性的特质,它影响一个人的各方面的行为;中心特质是指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的特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5〜10个;次要特质是个体的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来。
10.“甜蜜的嗓音”、“温暖的色彩”,这种感觉现象是( )。
A•适应
B. 对比
C. 后像
D. 联觉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