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共广东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981西方哲学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基质

【答案】基质是属性的主体或承受者。在《范畴篇》中,亚里士多德认为实体就是基质,只有实体才能承受其他范畴,其他范畴都依赖于实体而存在,因而他指出个别事物是第一实体。在《形而上学》中,他又把实体范畴分为形式、质料和形式与质料的复合物。他认为复合物是属性的基质,而质料是形式的基质,如果实体是指“在下面的东西”,质料就第一实体。但他还认为,形式先于质料,第一实体是“这一个”,而不是基质。因此,虽然质料是形式的主体,但形式才是第一实体。

2. 康德的目的王国

【答案】康德的“目的王国”是指一个理想世界,其中每个理性存在者都被当作目的而不仅仅是实现目的的手段,每个理性存在者的追求都符合普遍法则的要求,而且是由他自由地制定的。在目的王国中,理性存在者之间没有个人和私人目的内容的差别,具有普遍形式的特点。在这里,每个人不仅与他人的目的没有利益冲突,而且还帮助他人实现其目的。他认为这就是至善,因而是“理想的”世界。由此他把上帝当作目的王国中立法的至高无上的存在,上帝概念是道德生活中必要的道德公设,这为上帝存在的道德证明提供了基础。

3. 前定观念

【答案】前定观念是伊壁坞鲁及斯多亚学派认识论中的一个术语,是指一种从不断重复相似的影像和经验中得出的一般概念或心的图像,预想概念记录和分类了我们的世界经验,是判断的基础。如当我们听见“桌子”一词时,我们就会预想有一类这个词所指的事物。预想概念也被视为是真实的知觉陈述的标准,它们可互相联结,作为推理的基础,用来构成关于并非在经验中遭遇的事物的新概念。

4. 认识你自己

【答案】“认识你自己”是德尔菲神庙的铭句,后被苏格拉底用来号召人们“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认为不研究这些人事问题而猜测天上的事物是不务正业,所以他要求人们首先研究人自身,通过审视人自身的心灵的途径研究自然。他认为人的心灵内部已经包含着一些与世界本原相符合的原则,主张首先在心灵中寻找这些内在原则,然后再依照这些原则规定外部世界。苏格拉底把人看作是理性的思维主体,“认识你自己”要求人们去发现人的共同的和普遍的本质。

二、简答题

5. 简述阿伯拉尔关于辩证神学的主要观点。

【答案】阿伯拉尔关于辩证神学的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力面:

(1)辩证法是发现论据的学问

阿伯拉尔认为,逻辑包括两个部分:发现论据的科学、判别论据的科学。他认为辩证法是发现论据的学问,只有在寻找论据、探索论据并确定了论据的真理性之后,证明推理才可以继续进行。辩证法的首要任务是探索、批判,而不是解释、证明。

(2)将辩证法应用于神学

阿伯拉尔将辩证法应用于神学,指出神学信仰中包含的冲突和不一致之处。他在《是与否》中列举了大量的神学论题,虽然没有表明自己的立场,但是列举了被认可的正反两种观点。这个做法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神学获得了“辨证神学”的标准形式。

(3)解释神学信仰中的矛后之处

阿伯拉尔对上述权威的意见中出现的矛盾作了解释。在他看来,错误的意见不是由于信仰引起的,而是由于错引了伪托的权威著作。他主张人们有对一切权威著作进行批判的自由。

这样,阿伯拉尔就论证了辩证法在神学中也是大有用武之地的。

6. 简述威廉·奥康区分自明知识与证据知识的观点。

【答案】威廉·奥康认为自明知识是必然知识,证据知识是偶然知识。

(1)直观认识和抽象认识

直观认识和抽象认识都是简单的认识。奥康认为命题有真假之分,可以通过两种认识方法来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

①抽象认识是必然认识。

抽象认识,只通过词项之间的关系便能知道它们组成的命题的真假,这与对象存在与否无关,认识的是概念间的逻辑关系。因此抽象认识是必然认识。

②直观认识是偶然认识

直观认识,判断命题的真假要比较词项与事实之间的关系,是对对象的存在或不存在的认识,而对象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偶然的。因此直观认识是偶然认识。

(2)自明知识与证据知识

直观认识与抽象认识形成的是关于事物的意念,均为简单的知识。直观认识和抽象认识可以复合组成两种知识:

①证据知识,由直观知识组成,是偶然知识;

②自明知识,由抽象认识构成,是必然知识。

7. 简述亚里士多德对时间概念的分析。

【答案】(1)定义

他认为时间是“依先后而定的运动的数目。”“依先后而定”指均匀计数的方式。“运动的数目”指按此方式衡量运动所得到的一个个数目,即“现在”的系列。

(2)特性

时间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时间的间断性表现在“现在”的前后之分,连续性表现为“现在”的均匀延续。他认为“现在”是能被计数的先后数目,现在作为存在是同一的,但又不是同一的,因为现在在计数过程中有先后之分。

(3)意义

他第一次把时间的单元分析为“现在”,把时间看作是由“现在”所构成的连续的系列。他的时间观,比较完美地解释了时间的均匀流动性,前后不可逆性,可分割的间断性和不停驻的连续性等特点,对西方人的时间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8. 西方哲学史上对上帝存在的证明有哪几种? 请简述其中一种的基本内容。

【答案】对上帝存在进行证明是西方哲学史上较有特色的思想,是基督教哲学家、神学家们较为关注的问题。

(1)代表人物与方法

①安瑟尔谟运用逻辑手段对上帝存在进行本体论的证明。

②托马斯·阿奎纳对上帝存在进行史上著名的“托马斯五路证明”。

③笛卡尔从“我思故我在”的第一哲学原理中论证上帝的存在。

(2)“托马斯五路证明”托马斯·阿奎纳是中世纪经院派的哲学家和神学家,是自然神学最早的提倡者之一,是托马斯哲学学派的创立者。“托马斯五路证明”是指:

①事物的不断变化

万物都在运动,每一运动之物必有其推动者,这个运动的系列最初必然有一个不动的推动者,他启动整个过程,自己却不受任何东西的推动,第一推动者就是上帝。

②因果必然性

每一个事物都以一个先在的事物为推动因,每一个事件都有因可循。追循原因的根本,就可以找到第一个因,因为一个序列如果没有一个开端,就不会有中间和终端。这个终极动力因,就是上帝。

③可能性与必然性

所有的事物都处于变化之中,每一个事物都依靠别的事物才可能存在。最终必定有一个事物不依靠任何其他事物存在,这个必然存在的终极原因就是上帝。

④最完美的存在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不同程度上是美好的,比较完善的事物是低一级事物的原因,最完善的事物是其它事物不断完善的终极原因,所以必定有一个最完善的事物存在,那就是上帝。

⑤自然的秩序性

一切事物的活动都有一个目的,是有计划的,它们总是遵循可以达到最佳后果的同一条路线活动。所以,必然存在一个智慧者指导自然物朝向他们的目的活动,这个存在者就是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