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823中西哲学史之西方哲学简史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目录

2018年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823中西哲学史之西方哲学简史考研核心题库(一) ... 2 2018年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823中西哲学史之西方哲学简史考研核心题库(二) . 10 2018年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823中西哲学史之西方哲学简史考研核心题库(三) . 17 2018年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823中西哲学史之西方哲学简史考研核心题库(四) . 23 2018年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823中西哲学史之西方哲学简史考研核心题库(五) . 30

一、名词解释

1. “白板”说

【答案】“白板”说是指认识来源于经验的一种哲学思想,西方哲学家用它来比喻人类心灵的本来状态像白纸一样没有任何印迹。这个用语最早出现在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中,亚里士多德说,灵魂像一块写字板,虽然它潜在地是可想象的任何东西,但是在它有了思想之前,它实际上什么也不是。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J ·洛克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学说,指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只有通过经验的途径,心灵中才有了观念,因此,经验是观念的唯一来源。

2. 原子运动

【答案】原子运动是古希腊哲学家德漠克利特提出的著名学说。他认为原子具有能动性,是构成一切事物的最后单位,并否认原子受其他东西的支配,而主张原子本来就在运动的观点。他把运动看作是原子的固有属性,无数原子在宇宙中形成旋涡运动,重的凝结成大地,轻的被抛向外层空间。原子在旋转中相互碰撞,不同形状的原子或因相互勾连、纠缠而结合,或因错开、脱落而分离。世间万物因原子的结合而产生,因原子的分离而消失。德漠克利特认为原子的漩涡运动是必然的,说“万物都根据必然性生成”,“没有什么事物是任意产生的”。

3. 同类相知

【答案】“同类相知”,又称“流射说”,是恩培多克勒的认识论原则。“同类相知”是指设定了认识内容与认识对象的符合,其具体内容是人和外部事物有着同样的本原,当构成人的根和构成事物的同类的根相触时,人体就会产生感觉。“同类相知”说把感觉的性质归结为事物的物理性质,把感觉的运动归结为感官的生理结构。因此,它是一种把认识归结为感觉的感觉主义。

4. 康德的目的王国

【答案】康德的“目的王国”是指一个理想世界,其中每个理性存在者都被当作目的而不仅仅是实现目的的手段,每个理性存在者的追求都符合普遍法则的要求,而且是由他自由地制定的。在目的王国中,理性存在者之间没有个人和私人目的内容的差别,具有普遍形式的特点。在这里,每个人不仅与他人的目的没有利益冲突,而且还帮助他人实现其目的。他认为这就是至善,因而是“理想的”世界。由此他把上帝当作目的王国中立法的至高无上的存在,上帝概念是道德生活中必要的道德公设,这为上帝存在的道德证明提供了基础。

5. 造物主

【答案】造物主是柏拉图著作《蒂迈欧篇》中的神圣工匠。该工匠创造了低级的众神、宇宙的灵魂及人类灵魂的不朽部分,而低级的众神又创造出一切物理事物。当造物主创造时,它以形式为其模型,并且在己存在的物质质料的基础上工作,它还必须遵从万物的必然性,以理想地完成其工作。不同于基督教的上帝从虚无中产生万物,造物主是赋予已经存在的质料以现实的形式。

二、简答题

6. 简述“百科全书派”的自然观。

【答案】百科全书派的自然观与17世纪的唯物主义一脉相承,但他们将机械唯物主义的原则贯彻到了人类认识的一切领域,克服了17世纪唯物主义在神学上的小彻底性,从而达到了彻底的唯物主义。百科全书派的自然观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1)物质具有同一性。

百科全书派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拉美特利认为在整个宇宙里只存在着一个实体,只是它的形式有各种变化。他还认为心灵的运动可以还原为机械的运动,而大脑的功能就是身体的机械作用。

(2)物质具有运动性。

百科全书派都认为物质是能够自己运动的,物质和运动不可分。霍尔巴赫认为运动是从物质的本质中必然产生的存在方式。他认为宇宙中的万物都在运动,自然的本质就是活动。即使那些表面看来处于静止状态中的物质,它们也一定在进行一种非常细微的和不显著的运动。

(3)物质具有感受性。

百科全书派都肯定物质本身就具有感受性即感觉能力,从而坚持意识或心灵只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或功能。狄德罗把“感受性”看作物质的一种普遍的基本性质。他把物质的感受性分为“迟钝的感受性”和“活跃的感受J 险”,前者是无机物普遍具有的,后者是植物尤其是动物和人所具有的。

(4)物质具有异质性。

狄德罗等百科全书派肯定物质本身客观地存在着各种性质或特性,或肯定物质是“异质”的,即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客观性质。狄德罗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绝不可能是由一种完全相同的物质产生出来的,所以他提出物质异质性。他认为现象的杂多只能是物质的某种异质性所造成的结果。

(5)宇宙万物间都处于因果联系中。

百科全书派强调宇宙间的万物都处在普遍的、必然的因果联系中。霍尔巴赫认为人完全受自然因果律的支配,“人是自然的产物,存在于自然之中,服从自然的法则,不能越出自然,哪怕是通过思维,也不能离开自然一步”

7. 简述休谟对知识的划分。

【答案】与洛克一样,体漠认为知识为复合观念表达,它存在于对观念与观念之间关系的推理和判断之中,因此,观念之间的关系决定着知识的性质。休谟对于知识的划分的观点简述如下:

(1)知识的分类

休谟认为,人类理性或研究的全部对象,可以分为观念的关系和事实两类。相对应,人类的知识也可以分为两类:关于观念关系的知识和关于事实的知识。前者指抽象科学和证明的知识,主要是数字和逻辑; 后者主要指各种经验知识。

(2)观念关系的知识和事实的知识

①观念关系的知识

休谟肯定,我们仅凭思想就可以推理出这类知识。他说:“这类命题,只凭思想的作用,就能把它发现出来,且不以存在于宇宙某处的任何事实作依据。”

②关于事实的知识

人们要想断定一个关于事实的知识,不可能仅仅依靠思想的作用,必须去考察关系以外的经验以做出判断、加以检验。关于观念关系的知识依赖矛盾律就可以得到,而关于事实的知识则不能仅仅依赖矛盾律,因为事实的正反两方面都是可能的。

(3)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

①关于观念关系的知识就是分析命题。

“分析”的意思是词句意义的分析,我们只要分析表达观念的词句的意义就可发现它与其他观念的关系,就能够断定该命题的真假。

②关于事实知识的命题是综合命题。

“综合”的意思是通过新的知觉把一个观念同另外一个观念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从逻辑形式来看,分析命题中,命题的谓词己经包含在主词之中,谓词并没有给主词增加新的内容。在综合命题中,谓词不包含在主词中,谓词给主词增加了新的内容。

分析命题中谓词己经包含在主词之中,休谟肯定关于观念关系的知识具有确定性和必然性,分析命题是必然真理。在综合命题中,谓词不包含在主词中,关于事实的知识只有或然性,综合命题是偶然真理。关于事实的知识能够扩大我们经验的范围,对生活用处很大。经验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都是关十事实的知识。

(4)知识的区分

休谟通过对知识的性质和类别的考察,对知识的界限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他强调指出,任何知识的内容,不是依靠分析的方法对观念的关系所做的必然推理,就是依赖经验对事实所做的或然推理。除此以外,没有任何知识。这样,休谟就通过对知识的区分把传统的神学和形而上学排除在知识的范围之外。

8. 简述康德的道德公设。

【答案】(1)道德公设的概述

①前提

在道德问题上,康德是一个理性主义者,他认为人的理性使人成为一个道德的存在者,道德行为总是以一定的理性为价值取向的,道德的最高理想是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