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823中西哲学史之西方哲学简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谢林的同一哲学
【答案】谢林的同一哲学是指由自然哲学和先验哲学这两部分构成的统一。他认为,哲学必须始于一个绝对同一的本原。绝对的同一性是指卞体与客体尚未分离的本原,是绝对的理性。主体与客体、观念与实在不可分地结合在这种绝对理性之中,理性是派生主体与客体的唯一本原。他认为绝对的同一性自身有一种“原始冲动”,并发展为“原始对立”,因而有了主体和客体、理想和现实的发展。他认为,我们只能借助十理智直观去认识“绝对”。但只有少数天才才具有这种理智直观,这样,同一哲学就陷入神秘主义了。
2. 康德的二律背反
【答案】康德的二律背反是指一些相互反对的命题。当理性超出经验的界限去寻求解释的完整和统一性时,由于双方没有用经验事实证明自身的普遍性,只能通过归谬法来证明自身的正确。他把二律背反分为四组:①量的二律背反。正题: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是有限的; 反题: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是无限的; ②质的二律背反。正题: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单一的东西构成的; 反题:没有单一的东西,一切都是复合的; ③关系的二律背反。正题:世界上有出自自由的原因; 反题:没有自由,一切都是必然的; ④样式的二律背反。正题:在世界因的系列里有某种必然的存在体; 反题:世界上不存在一个绝对的必然存在体,一切都是偶然的。
3. 偶性
【答案】偶性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一个与本质相对应的专门术语。它主要有三层含义:①虽小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却是事物固有的、不可分的特征; ②事物的暂时性的、不固有的属性,其有和无并不影响事物的自身同一性; ③实体之外的所有范畴都是实体的偶性,它们只能依赖于实体而存在而不能独立的存在。在此种意义上,偶性也是本质性的。
4. 黑格尔的市民社会
【答案】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是其政治哲学的重要概念。市民社会是独立的个人的联合,是一种相对的全体。市民社会包括需要的体系,是指在能满足各种需求的经济活动、公共权威、司法和公司的管理中的组织和实践活动。市民社会分为廿个等级:①实体性等级,是指农民阶级,它依赖于自然界:②反思等级,是指产业等级,它倾向于自由的经济活动; ③普遍等级,是指公职官员,它以公众利益为职业。黑格尔认为,在市民社会中,人们成为有产阶级,具有平等的公民权利,
追求自己的私人利益,并存在确定的法律制度来保证个人自由,协调个人的需要和公众利益之间的矛盾。
二、简答题
5. 托马斯·阿奎那的“共相”问题。
【答案】托马斯·阿奎那把共相或一般概念看作独立的客观实体,其共相学说被称为温和实在论。托马斯·阿奎那将辩证法引入共相问题的讨论中,将共相和形式与质料、理智活动的性质与过程等问题联系起来,历史地、辩证地说明共相的性质与特点。他提出共相分别先于、寓于和后于个别事物的观点。
(1)内容
①共相作为理念或形式,是上帝据以创造世界万物的原型。共相先于个别事物而存在于上帝的理性之中。
②当世界被创造之后,共相作为事物的形式或本质不可能脱离可感事物而存在。共相寓于个别事物之中。
③共相作为普遍概念,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是理智的抽象结果。共相后于个别事物而存在于人的理性之中。
(2)评价
托马斯·阿奎那把柏拉图的理念论、基督教的上帝创世说、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以及安瑟尔谟的极端实在论、阿伯拉尔的温和唯名论等观点巧妙地调和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共相”学说。
①坚持实在论者关于共相比个别事物更加真实、更加实在的观点。
②承认唯名论者关于共相在现实世界中只能寓于可感事物而存在的观点,具有极强的理论解释力。
6. 简述托马斯对于上帝存在的五个证明。
【答案】托马斯是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哲学家和神学家,自然神学最早的提倡者之一,也是托马斯哲学学派的创立者。托马斯对于上帝存在的五个证明:
(1)事物的不断变化
万物都在运动。运动是一个事实,究其原因,一事物运动的原因在于另一事物的推动,每一推动者又被其他事物所推动,由此构成了运动的系列。这个运动的系列最初必然有一个不动的推动者,他启动了整个系列,自己却不被任何东西的推动,这个第一推动者就是上帝。
(2)因果必然性
每一个事物都以一个先在的事物为推动因,由此上溯,必然有一个终极的动力因。追循原因的根本,就可以找到第一个因,因为一个序列如果没有一个开端,就不会有中间和终端,这个终极动力因就是上帝。
(3)可能与必然性
所有的事物都处于变化中,每一个事物都依靠别的事物才可能存在。最终必定有一个事物不依靠仟何其他事物存在,这个必然存在的终极原因就是上帝。这一推断包括两步:
①由可能存在推导必然存在;
②由事物的必然存在推导自因的必然存在。
(4)最完美的存在
世界上一切事物在不同程度上是美好的,比较完善的事物是低一级事物的原因,最完善的事物是其它事物不断完善的终极原因,所以必定有一个最完善的事物存在,那就是上帝。这一推断包括两步:
①证明有一个最完善的东西的存在;
②证明这个最完善的东西是其他事物完善性的原因。
(5)自然的秩序性
一切事物的活动都有一个目的,是有计划的,它们总是遵循可以达到最佳后果的同一条路线活动。所以,必然存在一个智慧者指导自然物朝向他们的目的活动,这个存在者就是上帝。
7. 简述阿伯拉尔关于辩证神学的主要观点。
【答案】阿伯拉尔关于辩证神学的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力面:
(1)辩证法是发现论据的学问
阿伯拉尔认为,逻辑包括两个部分:发现论据的科学、判别论据的科学。他认为辩证法是发现论据的学问,只有在寻找论据、探索论据并确定了论据的真理性之后,证明推理才可以继续进行。辩证法的首要任务是探索、批判,而不是解释、证明。
(2)将辩证法应用于神学
阿伯拉尔将辩证法应用于神学,指出神学信仰中包含的冲突和不一致之处。他在《是与否》中列举了大量的神学论题,虽然没有表明自己的立场,但是列举了被认可的正反两种观点。这个做法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神学获得了“辨证神学”的标准形式。
(3)解释神学信仰中的矛后之处
阿伯拉尔对上述权威的意见中出现的矛盾作了解释。在他看来,错误的意见不是由于信仰引起的,而是由于错引了伪托的权威著作。他主张人们有对一切权威著作进行批判的自由。
这样,阿伯拉尔就论证了辩证法在神学中也是大有用武之地的。
8. 简述亚里士多德关于政体的观点。
【答案】(1)现实政体
亚里士多德在研究希腊城邦的宪法和政制的基础上,对各国政体做了形式上的区分。
①政体的分类
亚里士多德把政体划分为两种:为了公民共同利益的好政体和为了执政者私人利益的坏政体。每一种政体又分为三个属:
a. 好政体包括由一个人统治的君主制、由少数人统治的贵族制和由多数人统治的立宪制;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