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阅读教学形成一种指令性教学,这种教学偏重认知,讲究千篇一律、标准化,无论是在教学方式上还是在对文本的解读上,都存在着严重漠视学生主体,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的弊端,这使得语文教学长期处在一种僵化的、被动的局面中,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此,新课标把实现学生充分的、有个性化的发展放到了突出地位,强调阅读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对文本的独特体验。个性化阅读教学应运而生,这是一种无预设、无指令,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它具有自主性、探究性、调控性、差异性等特征,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体现出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如下: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及对文本的独特感悟。教学中,教师要“蹲下身子来看学生”,关注学生的态度,以平常心态和学生交流,要能容忍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种种差错,并能及时加以引导。这样,师生之间就会有认识上的沟通、思想上的碰撞、情感上的交流、心灵上的对话。2、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拓展个性化阅读空间。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教师不仅要身体力行地“蹲下来看学生”,更要鼓励学生“跳起来看老师”,使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样,个性化阅读教学才有实施的空间。3、优化教学方式,丰富个性化阅读教学形式。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使语文阅读教学能真正呈现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4、广泛大量阅读,拓宽学生阅读视野。个性化阅读是建立在学生宽广的阅读视野基础上的,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大量广泛地阅读,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张扬学生个性。5、启动积极的评价方式,打造个性化阅读平台。一直以来,僵化的考试方法及评价体系,严重束缚语文教学的个性培养,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求教师把评价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评价,通过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等彰显出学生独特的个性。与此同时,阅读教学还应处理好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定位好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实施好民主课堂,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