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高中政治生成性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关键词:课堂教学 动态生成 生成性教学

  摘要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它不仅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物理空间,更是一个社会舞台。课堂教学生机勃勃,情境互动,复杂多变,丰富多彩,蕴含着体现生命价值的课堂文化。这样的课堂必然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可是,长期以来,在传统的教学观念影响下,人们往往把课堂教学当作教师的教学活动空间,而把课程教学活动界定为一种“认知活动”,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大量的课堂教学处于一种无效的或低效的状态。这种现象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新一轮课程改革呼唤课堂教学文化的重建,只有改革了课堂,才能真正承载新课程的价值观。政治课堂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因此,论文从“生命课堂”的高度,从目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现状、“生成性”课堂教学的几对关系、生成性课堂教学的构建、高中政治生成性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生成性课堂教学的评价等五个方面重新认识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旨在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观,追求课堂教学的新境界。
论文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以人的全面发展、建构主义以及多元智能理论为支撑,以目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现状为切入点,明确地指出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肯定了“动态生成性”课堂教学。而“生成性”课堂教学不是毫无目标的没有方向的“生成”,需要处理好预设与非预设的关系、“抑”与“扬”之间的关系以及教师的主导与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关系。而要处理好这些“生成性”过程中的关系,必须对“动态生成性”的内涵、理念特征等有科学的认识,基于“生成性教学”具有参与性、非线性、创造性和开放性的理念特征,在课堂教学中应采取适当的策略。论文提出了“创设情境 诱发生成——反馈互动 孕育生成——捕获生成 和谐发展”的教学策略,而这样的教学过程弥漫着人性的味道从而使课堂充满了生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政治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逐步增强,能自觉利用文字资料、网络、阅览室、图书馆、博物馆等素材性课程资源,但对身边触手可及的其它资源却不太重视,尤其是政治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一方面,政治新课改的深入开展使课堂中凸现的生成性资源越来越丰富,另一方面,这类课程资源流失的现象却相当普遍。因此,论文结合教学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对高中政治生成性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作了进一步的探究,这对于高中政治教师在把握与捕捉有效的课程资源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课程评价观的转变作为重要枢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因此,高中政治“生成性”课堂教学也需要正确的课堂评价。论文在评价的形式上倡导“形成性评价”,在课堂评价的价值取向上肯定了“主体取向”的评价即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这种价值多元、尊重差异的“主体取向”的评价体现了课堂教学评价的时代精神。
关键词:课堂教学   动态生成   生成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