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广西艺术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705中外戏剧基础之西欧戏剧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高乃依

【答案】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其代表作为《熙德》,其它重要作品有《贺拉斯》和《西拿》等。其作品取材于古代英雄故事,表现理性战胜情感的主题,充满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热情,气势悲壮激越。

2. 贝克特

【答案】贝克特是爱尔兰著名剧作家、小说家和诗人,荒诞派戏剧的领袖人物之一,新小说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强调世界的荒诞性、人生的痛苦和反抗的无意义,具有浓厚的悲观主义、宿命论色彩。1969年,他因“以崇高的艺术表现人类的苦恼夕,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其代表作为《等待戈多》。

3.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答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是一个包括了表演、导演、戏剧教学和方法等系统专业知识的演剧体系。它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毕生创作和教学经验的总结。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创作并发表有《我的艺术生活》和《演员自我修养》等书,被认为是对“体系”的在实践基础上的全面理论总结。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以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强调演员和导演可以有意识地控制角色创造和整个演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剧体系概括地说就是:表演艺术的任务就是根据剧本要求在舞台上再现角色形象,但要把形象体现得真实和深切就要求演员进入体验过程,在自己的天性中找到角色的依据。从而把自己完全转化为角色,每次表演都是如此”。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在我国有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4. 莫里哀

【答案】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古典主义喜剧家,古典主义时期最具有平民倾向的戏剧家,代表作有《伪君子》、《恨世者》、《吝啬鬼》和《堂璜》等。其创作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创作奠基时期,主要创作滑稽剧和情节喜剧; 第二阶段为古典主义喜剧开创时期,主要创作社会问题剧:第三阶段为全盛时期,也是他与教会和封建势力斗争最激烈的时期:第四阶段为创作晚期,创作轻松幽默的滑稽剧和芭蕾舞剧。

5. 《中锋在黎明前死去》

【答案】是阿根廷现代著名剧作家奥古斯丁. 库塞尼的代表作。《中锋在黎明前死去》是一出辛辣的政治讽刺剧,它通过带有寓言色彩的情节和象征性的表现手法,痛斥了资产阶级贪得无厌的占有欲和资本主义社会中支配一切的金钱势力,从而有力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只恶本质。剧中主人公别里特共是瑙威尔体育俱乐部的一个中锋球员,他热爱自己的球队,不计报酬地为俱乐部踢球,然而,正当他筹划着如何扭转俱乐部的经济状况时,却被作为俱乐部的抵押品拍卖给了收藏家鲁普斯。

20世纪50年代,拉丁美洲人民正在进行如火如茶的反美反殖和争取独立自由的斗争,产生于这个时代的《中锋在黎明前死去》,既反映了拉丁美洲人民所遭受的奴役和压迫,又热情歌颂了敢于奋起反抗的英雄斗土们,对当时蓬勃兴起的革命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2. 威廉斯答:美国剧作家。作品《美国布鲁斯》曾获得集体剧院奖,1915年发表的《玻璃动物园》令他名声大噪,曾在19吐8年和1955年两次获得普利策奖。他的剧作大多表现美国普通人特别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和心理问题。代表作有《玻璃动物园》《欲望号街车》《热铁皮屋顶上的猫》等。

二、简答题

6. 简述《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答案】《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诗剧取材于古希腊神话和埃斯库罗斯的悲剧《普罗米修斯》三部曲。通过诗人的再创造,普罗米修斯形象获得了崭新的寓意,表达了新时代的进步思想。

(1)反映了现实斗争。诗歌虽然采用古希腊题材,但植根于19世纪初的英国社会现实,通过普罗米修斯反抗宙斯独裁专制的斗争,真实地揭露了英国专制统治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与罪恶。

(2)塑造了普罗米修斯的高大形象。诗剧一反埃斯库罗斯悲剧中普罗米修斯最后妥协的结局,将普罗米修斯的反叛精神进行到底,寄托了自己的革命情怀和崇高理想,歌颂了人民群众反抗专制统治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3)展现了一个美好的大同世界。诗剧最后描写反抗者推翻了残酷的暴君,解放了所有的被压迫者,迎来了一个人人平等、幸福快乐的美好世界,从而也肯定了暴力革命的合理性与必然性,表达了诗人建立自由平等的美好社会之理想,以及对美好前途的乐观精神。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具有以下艺术特点:

(1)诗剧气魄宏大,想象丰富。诗歌立足现实又不拘泥于现实,将人类追求光明的斗争通过神话题材揭示出来,并放在全宇宙的背景下展开,景色壮丽雄伟,情节富有幻想色彩,形象生动离奇。

(2)全剧用诗歌形式写成,而且常常直抒胸臆,风格热情洋溢,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典型特征。

(3)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和深刻的哲理性。诗剧运用的神话故事本身就具有象征色彩,概括了人类善与恶、专制与反抗的斗争。作为人类哲学日历上最早的殉道者,普罗米修斯这一神话人物身上具有的象征性和哲理性在该诗中得到了突出,他不仅作为人类反抗黑暗统治的代表和善的化

身,而且还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即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毫不妥协的斗争精神。诗剧中其他人物也具有象征性,如宙斯象征着“恶”与“暴君”,推翻宙斯的冥王象征着“正义”等。

7. 简述布莱希特“陌生化效果”论的要义。

【答案】“陌生化效果”是布莱希特独创的一个戏剧术语,是他的叙事式戏剧理论的核心内容。“陌生化效果”就是在舞台上要把人们所熟悉的、习以为常的事件以另一种样式展示给观众,以引起人们的惊奇,从而诱发观众去思考。为达到这目的,布莱希特从编剧、导演、表演,甚至舞台美术及音乐各个方面都提出了不同于传统戏剧的主张。布莱希特认为随着20世纪科技的发展,舞台有可能把叙述的因素纳入戏剧表演的范畴。他写的戏剧往往不分幕只分场,每场可以独立存在,只是在结局和人物上与整体有关系。

(1)布莱希特主张演员和角色之间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

在表演方面,布莱希特主张演员和角色之间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能把自己融入角色,演员应该把自己理解的角色表现给观众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观众保持清醒的头脑。如果演员演得逼真,就会引起观众的共鸣,致使观众随着剧情发展及剧中人物体验的各种情感,和台上的人物一起哭,一起笑。这样就会使观众丧失理性的思考能力而处于一种幻觉状态。

(2)布莱希特主张摒除一切与剧情无关的道具

在舞台美术方面,布莱希特主张摒除一切与剧情无关的道具。但对一些能说明时一代和人物特点的服饰和生活小用品等道具却要求细微、真实。至于舞台布景,布莱希特要求“景为戏用”,布景要说明剧本的内容,甚至可以采用象征的手法,因为布景太真实就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为提醒观众他们是在看戏,他主张演员可以戴假面具,也可当着观众的面换衣服。对于灯光的应用,他要求用白色的光以突出人物,并使之具有层次感、雕塑感。他认为若用半明半暗的灯光制造气氛,往往会使观众昏昏欲睡而失去理智批判力。

(3)布莱希特在音乐上不求优美动听

在音乐方面,他也同样不求优美动听,免得观众因陶醉而神思恍惚。为使观众保持清醒的头脑,布莱希特还发明了半截幕,在每场开演前把即将演出的场次、标题、内容等事先映在幕上告诉观众。在剧本演出时常常配有解说员,甚至演员可以和观众当场对话。凡此种种,其日的就是要阻止观众产生幻觉,激动感情。布莱希特极力用各种手法要观众成为一个“审视者”,对舞台上发生的一切进行评论和判断。

8. 辨析悲剧与喜剧在塑造人物方面的异同。

【答案】古典悲剧描写的多是高尚的人物,通常主人公因为过失或判断失误而导致不可逆转的致命的后果。悲剧是人对自己的本性和社会认识的戏剧化表现,人性和社会一直处于命运的威胁之下,而悲剧英雄则通过人为破坏性行为打破这种威胁,最后又不得不承担一部分责任。

喜剧违常描写比普通人更低的人物。如亚里十多德在《诗学》中所说,喜剧通常描写不如我们的人物,那就意味着喜剧人物身上通常有许多显见的缺点,或集中了普通人的性格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