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普通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白板说
【答案】自板说是将人初生的心灵比作一张自纸或一块自板,认为人的知识经验是由后天的感觉经验获得的理论。由英国哲学家J. 洛克在其《人类理解论》中提出。他反对人的知识来自天赋观念的观点,认为人的心灵最初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自板,没有任何观念。人的全部知识和观念都来自感觉经验,是后天获得的; 认为知识、观念来源于感觉和反省。
2. 元认知知识
【答案】元认知知识是元认知的组成成分,指主体通过经验积累起来的、关于认知活动的一般性知识,即对影响认知活动的因素、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作用的结果等方而的认识。一般储存在个体的长时记忆中,具有比较稳定的特点,以意识化或非意识化的方式对认知活动施以影响。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关于认知主体的知识,即主体关于自己和他人作为认知加工者的所有知识; ②关于认知任务的知识. 即主体关于认知活动的任务要求等方面的知识; ③关于认知策略的知识,即主体对于完成某项认知任务需要的认知方法的各方面的知识。
3. 自上而下的加工
【答案】自上而下的加工又称概念驱动加工,是指人在知觉过程中运用己有知识和经验对知觉信息进行加工的方式,与自下而上的加工相对。知觉者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刺激物意义的确定起一种定向作用,由一般知识引导知觉加工,较高水平的加工制约较低水平的加工。更多地使用在非良好的知觉条件下,可使人更好地处理一些刺激的双关性和不确定性。
4. 注意
【答案】注意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有两个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朝向某个对象,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一定方向上活动的强度和紧张度。注意具有选择、维持、调节和监督功能。
二、简答题
5. 在一项典型的儿童前瞻性记忆实验中,先向儿童介绍一个叫嘟嘟的罐鼠玩偶,并告诉儿章,程鼠嘟嘟有很多图片,但它在自天看不到东西,请帮它把这些图片的名字读出来,但是嘟嘟很害怕动物(如牛、羊、猪等),如果发现了动物的图片,就把它们藏起来,请根据实验任务的描述,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该实验中前瞻性记忆的任务是什么? 衡量的指标是什么?
(2)该实验属于哪种类型的前瞻记忆实验?
【答案】(1)该实验中前瞻性记忆的任务是让儿童将动物图片藏起来。衡量指标是选择图片的准确率。
(2)此实验属于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类型。
6. 如何科学地理解人的心理现象?
【答案】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 客观现实是产生心理的源泉;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这种反映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发展,并通过社会实践加以检验的。
(1)心理是脑的机能
人的心理活动不能脱离物质运动而存在,它是物质运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从物种发展史来看,心理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是物质的一种反映形式,是神经系统、脑的机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神经生理学、神经心理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深入研究,以及脑核磁共振技术等方法的使用,也己证明心理活动是脑的机能,心理活动和人脑的活动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2)脑是心理的器官
人脑是对内外信总进行加工、储存和调节自己行为的器官,大脑皮层具有对复杂信息进行接收和加工处理的功能。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就其产生的方式来说都是脑的反射活动。现代心理学认为,心理活动与高级神经系统的活动是大脑同一活动的不同方面。可见,离开了人脑不可能产生人的心理活动。人脑是产生心理活动的器官。
(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人的心理活动是人脑的机能,离开了人脑就不能产生人的心理活动。但是,人脑只是反映客观事物的物质器官,是人的心理活动产生的自然前提,如果没有客观现实,脑就没有反映的对象,人脑自身是不会单独产生心理活动的。客观事物以各种不同形式作用于人脑,通过大脑的加工处理而产生感知觉、表象、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人脑类似于“加工厂”,客观现实好像是原材料,如果没有原材料,“加工厂”就无法产生出任何“产品”。这说明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的源泉和内容,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①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
客观现实是指在主体之外存在的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一切事物,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全部社会关系。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过程。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天然现实,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进行改造的对象,是人的心理活动不可缺少的源泉之一。社会生活过程是人类心理活
动的最主要源泉和内容,它使人类的心理活动具有社会性。
②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人的心理的源泉和内容是客观的,其反映的过程也是客观的,这样就保证了人的心理能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是客观的,其形式是主观的,心理活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辩证统一。
③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
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一种积极的能动的反映过程。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它不仅受到客观事物的影响,而且还积极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现实,即主动地把外界事物转化为主观的东西,又通过实践活动使主观见之于客观。人的实践活动是心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同时,人的心理活动又受到实践活动的检验,人在反映客观现实的活动中按照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不断地调整着自己的行动,使反映活动符合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7. 简述精神分析中关于梦的理论。
【答案】(1)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和荣格等人认为,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现,是通向潜意识的最可靠的途径。梦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或愿望以改变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这些冲动和愿望主要是人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反映。在清醒状态下,由于这些冲动和愿望不被社会伦理道德所接受,因而受到压抑和控制,无法出现在意识中。而在睡眠时,意识的警惕性有所放松,这些冲动和愿望就会在梦中以改头换面的形式表达出来
(2)在弗洛伊德看来,通过分析精神病人的梦,可以得到一些重要的线索,以帮助发现病人的问题。这种看法颇有吸引力,但缺乏可靠的科学依据。
8. 冯特对心理学的贡献和局限是什么?
【答案】(1)贡献
①冯特是现代实验心理学的著名创始人之一。1879年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②冯特是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他主张心理学研究直接经验,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
③他认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只能是实验性的自我观察或内省。冯特用这种方法研究了感觉、知觉、注意、联想等过程,提出了统觉学说。还根据内省观察提出了情感三维说。
④妈特主张用民族心理学的方法研究高级心理现象,这对社会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有重要影响。
④他一生的著作很多,代表作有:《生理心理学原理》、《民族心理学》、《对感官知觉学说的贡献》、《心理学大纲》等。
(2)局限
冯特认为不能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他的哲学思想是混乱的,在身心关系的问题上,他主张精神和肉体是彼此独立灼序列和过程,因而陷入了二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