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普通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陈霖的拓扑实验

【答案】陈霖的拓扑实验中,采用了三组不同的图形,其中圆和正方形、三角形在形状上看去很不一样,但它们都没有“洞”,因而是拓扑等价的; 圆和环由于一个有洞,一个没有洞,因而具有不同的拓扑性质。实验时要求被试注视两个图形中的注视点,并报告注视点两侧的图形是否一样。结果显示,被试对拓扑性质不同的图形,有较高的正确报告率,说明对拓扑性质的差异更敏感。陈霖的拓扑实验表明,在视觉加工的早期,人的视觉系统对刺激的整体性质(拓扑性质)更敏感。在整体加工后,才进行局部成分或特征的分析。

2. 心境

【答案】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漫性,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心境持续时间有很大差别。某些心境可能持续几小时; 另一些心境可能持续几周、几个月或更长的时间。心境持续时间的长短,与人的气质、性格有一定的关系。心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心境对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人的世界观、理想和信念决定着心境的基本倾向,对心境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3. All —or —none law

【答案】全或无法则是神经传导的基本特性,指引起神经元兴奋的刺激强度未达某一限度时,并无神经冲动之发生; 但强度达于某种限度而能引起冲动时,冲动立即达到最大限度。此后刺激即使再加强,对己引起冲动的强度,并无影响。

4. 意识

【答案】意识是人特有的一种心理反应形式,指个体对环境刺激及自身感受、记忆和思维的觉知以及对自身行为和认知活动产生、维持和中比的监控。意识概念本身很复杂,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①意识是一种知觉。在这个意义上,意识意味着“观察者”觉察到了某种“现象”或“事物”。②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宫能。意识对人的身心系统起整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③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它可以分为不同的水平和层次,从无意识

到意识,是一个连续体。

二、简答题

5. 试从不同角度对心理现象进行分类。

【答案】(1)从个体心理的角度可以把心理现象分成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等三个方面

①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②情绪或情感是指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会产生对事物的态度,引起满意、不满意等主观体验。动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③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还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特性,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有时也称个性心理特性或个性。

(2)从是否意识的角度可以分为意识和无意识现象

①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

②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这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3)从研究对象可以分为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

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是存在于个体身上的心理现象。由于社会团体的客观存在,便产生了团体心理或社会心理。一个团体由于具有某些特定的心理特征而区别于其他团体。团体心理或社会心理与个体心理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都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6. 简析自我控制系统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答案】自我控制系统是影响人格发展的内部因素。它以自我意识为核心。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以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三个子系统。自我调控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与和谐。它属于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它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调控系统帮助我们客观的分析自己,认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有效的利用个人自愿,扬长避短,努力完善自我,实现人格的和谐统一。

(2)自我调控具有创造的功能,它可以变革自我、塑造自我,不断完善自己,将自我价值扩展到社会中去,并在对社会的贡献中体现自己的价值,人的自我塑造伴随着人的一生,需要一个人不懈地努力去完成。

自我调控系统作为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内部诀定性因素,在个体塑造健康和谐人格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7. 请简述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答案】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包括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个方面。先天的因素指遗传素质。后天的因素指对遗传素质产生影响的环境教育和活动等。影响智力发展的具体因素如下:

(1)遗传素质

遗传素质是指有机体与生俱有的某些生理解剖的特点,即表现在人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以

及脑的结构和机能方面的特点. 它是人的能力形成的自然前提和物质基础,没有这个前提就谈不上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2)环境和教育

①产前环境

胎儿在出生之前生活在母体的环境中,这种环境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出生后智力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②早期经验的作用

从出生到青少年时期,是个人生长发育的时期,也是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发展能力要重视早期环境的作用。首先,丰富的环境刺激有利于儿童能力的发展。其次,母亲的抚爱和关心对儿童智力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缺乏母亲抚爱的婴儿,可能出现智力发展上的问题。有安全感的孩子喜欢探索环境,而探索环境正是能力发展的重要条件。

③学校教育的作用

学校教育是对年轻一代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学生通过系统地接受教育,不仅要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发展能力和其他心理品质。对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发展能力是与系统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分不开的。在学校中,课堂教学的正确组织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3)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智力发展的必经途径和必要条件。人的各种能力都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最终形成起来的。离开了实践活动,即使有良好的素质、环境和教育,能力也难以形成和发展起来。

(4)主观能动性

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人的主观努力,即人的自觉能动性。一个人刻苦努力,积极向上,具有广泛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他的能力就可能得到发展。

总之,能力既依赖于某些生物学的因素,也依赖于教育和环境的因素。通过掌握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可以更合理、更有效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8. 简述创造性思维及其特征。

【答案】(1)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己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和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许多心理学家都认为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它既是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的结合,也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结合。它包括理论思维,又离不开创造想象等。

(2)一般认为,创造性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三个特征。

①流畅性:是指智力活动灵敏迅速,畅通少阻,能在较短时间内发表较多观念,是发散思维的量的指标;

②灵活性:是指思维具有多方指向,触类旁通,随机应变,不受功能固着、定势的约束,因而能产生超常的构思,提出不同凡响的新观念;

③独创性:是指思维具有超乎寻常的新异的成分,因此它更多表征发散思维的本质。可以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