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长江大学课程与教学论613心理学基础综合之普通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单选题

1. 在考察旁观者人数对危机情境救助行为影响的研究中,自变量是( )。

A. 被试特点

B. 作业特点

C. 环境特点

D. 暂时造成被试差异

【答案】C

【解析】在该研究中,自变量是环境特点(旁观者人数),因变量是人们的救助行为。

2.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用来测评学生学习效果的单元小测验属于( )。

A. 标准化测验

B. 常模参照测验

C. 非标准化测验

D. 自适应测验

【答案】C

【解析】教师自编的测验是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设计和编制的用于检测自己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状况的测验,属于非标准化测验。A 项,标准化测试是采用系统的科学程序编制与实施,具有统一标准,并对误差做严格控制的测验,需具备常模、有代表性的相同的一组测验、测验实施的详细规定、评分方法的详细规定。B 项,常模参照测验是一种以经典测验理论为基础的测量,目的在于把被试同常模比较,从而判断被试在所属团体中的相对位置。D 项,自适应测验是以项目反应理论建立题库,并由计算机根据被试能力水平自动选择测题,最终对被试能力作出估计的一种新型测验。

3. John Watson 认为心理学只应该把可观察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这种观点与下列哪种关于心理学研究的特点最为吻合? ( )

A. 心理学是基于事实的、系统的观察(Psychology is empirical.)

B. 心理学是与社会历史背景分不开的

C 遗传和环境共同影响行为

D. 人类的经验世界是高度主观的

【答案】A

4. 根据Sigmund Freud的观点,一个人的人格发展可能固定在某个阶段而停滞不前,这是因为( ).

A. 父母的教育不当造成的

B. 个体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C. 需要的过度满足或者过度挫折造成的

D. 大脑发育不良造成的

【答案】C

5. 1937年,施瑞奥克CJ.K.Shryoek )将我国三国时期刘邵关于人的能力研究的著作翻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该著作是( )。

A. 《人物志》

B. 《心书》

C. 《吕氏春秋》

D. 《学记》

【答案】A

【解析】三国时期刘邵的《人物志》是一部研究能力的专门著作。在该书中,刘邵把人的才能划分为12种类型,即清节、法家、术家、国体、器能、藏否、伎俩、智意、文章、儒学、口辩和雄杰。

6. 如果一个人从黑暗的屋子里走出来,将会发生( )。

A. 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被分解

B 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合成增多

C. 视锥细胞的视紫红质被分解

D. 视锥细胞的视紫红质合成增多

【答案】A

【解析】克劳福德用分光描记法确定视杆细胞中的视紫红质的化学反应过程是暗适应过程的机制。视紫红质是一种化学感光物质,在曝光时被破坏变色,在暗适应中又重新合成而恢复活性。在光刺激时,视紫红质发生了分解而褪色,变成视黄质。光刺激继续作用,视黄质再分解褪色,变成视自质。因此,眼睛受到光刺激时间越长,视紫红质分解就越彻底。

7. 一般而言,对于时间间隔主观估计最准确的间隔时间是( )。

A.1秒

B.3秒

C.5秒

D.7秒

【答案】A

【解析】在时间知觉中,人的个别差异和误差较大。心理学研究表明,用计时器测量出的时间和人对时间的主观估计存在着差异。一般情况是对于1秒钟左右的时问间隔,人的主观估计最

准确,短于1秒钟的间隔常被高估,而长于1秒钟的时间常被低估。

8. 符号性图式理论认为( )是产生迁移的决定因素。

A. 表征匹配

B. 结构匹配

C. 图式匹配

D. 特征匹配

【答案】C

【解析】这是霍里约克、巴索克和吉克等人提出的一种迁移理论。符号图式理论认为,在最初学习中,一般包含了一种形成抽象的符号图示(抽象的结构特性)的学习过程。这种图示是一种可被激活的数据结构,当新情境的特征与该图示中的符号匹配时,就可激活、提取和应用这种表征。即图示匹配或表征相同是迁移的决定因素。

9. 按照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在描述唤醒水平与绩效水平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说明( )

A. 任务难度

B. 任务参与

C. 被试年龄

D. 被试性别

【答案】A

【解析】耶克斯和多德森发现,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10.损伤大脑颖叶(temporal lobe )最有可能是使伤者可、能从事( )职业。

A. 音乐家

B. 演员

C. 建筑师

D. 画家

【答案】A

二、简答题

11.简述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区别。

【答案】(1)学习观上的区别

①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提出的学习理论,他反对以强化为主的程序教学,主张以实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在学习观上主张,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这三个过程同时发生;

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在社会文化的背景下,通过人与物、人与人的互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而不是直接接受现实形成结论的过程; 而知识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解释、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