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879影视评论与写作[专业硕士]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填空题

1. 《红高粱》的摄影是_____。

【答案】顾长卫

2. 电影《三毛流浪记》是根据著名漫圆家_____的漫画故事集改编而成的。二毛的形象家喻户晓,成为当时中国贫困儿童的象征,_____电影制片厂_____年上海解放后才拍摄完成。

【答案】张乐平;上海美术;1958

3. 文革期间,新中国电影陷入完全停顿状态,就连新中国17年出品的中国影片和域外进口的影片也被完全禁绝。在长达数年的时间内,全中国数亿观众只能看到_____、_____、_____等几部电影,创造了世界电影史上的空前记录。

【答案】《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

4. 1939年,华新影片公司出品的《王先生吃饭难》,编导和主演都是_____。

【答案】汤杰

5. _____于1913年拍摄的家庭短剧_____,被认为是最早的中国故事片。

【答案】郑正秋;《难夫难妻》

6. 电影《长离别》属于______电影。

【答案】左岸派

二、简答题

7. 什么是中国五代电影导演?

【答案】20世纪中国导演的代际谱系既是自然生理年龄所组成的文化群体,也是社会时空所建构的精神集团,每一个代际导演都遭遇了自己独特的历史处境,一份共同的生命体验使他们拥有相近的情感方式和表达方式。在不同话语背景中,他们面对不同的历史要求,追寻不同的艺术理想,塑造了不同的电影形象。

中国电影导演的代际划分为:(1)第一代导演郑正秋创造了家庭言情剧模式,张石川则踏出了娱乐电影路径。代表作品有《:难夫难妻》(1913), 《孤儿救祖记》(1923)《. 劳工之爱情》(1922),

《火烧红莲寺》(1928). 《歌女红牡丹》(1931), 《姊妹花》(1933)等,这些影片对中国电影诸种制作方式有开山作用,奠定了郑正秋和张石川的鼻祖地位。他们还创办了20世纪初中国一线电影制作工厂一一明星影片公司。

(2)第二代导演为蔡楚生、吴永刚、孙瑜、费穆、沈西冬、沈浮、袁牧之、桑弧。在1934至1949年间,他们创造了中国电影三四十年代电影的辉煌,代表作品有:社会写实片《神女》(1934), 《渔光曲》(1934), 《新女性》(1935), 《桃李劫》(1934), 《大路》(1934), 《马路天使》(1937), 《十字街头》(1937), 《一江春水向东流》(1947), 《万家灯火》(1948), 《乌鸦与麻雀》(1949); 艺术电影《小城之春》(1948); 市民喜剧电影《假凤虚凰》(1947), 《哀乐中年》(1949). 《太太万岁》(1947)。这些电影催生了轰动一时的明星,如阮玲玉、黎莉莉、王人美、金焰、赵丹、周漩、白杨、石挥,并树立了联华、文华两大电影公司的中枢地位。

(3)第三代导演的典型人物有“北影四大帅”一一崔鬼、水华、成荫、凌子风和“南北二谢”一一谢晋、谢铁骊。他们在创作卜受到苏联电影、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和本土戏剧传统的影响。这批导演集中在新中国电影的三大生产基地(北影、上影、长影); 创造丁两次创作高峰(1959年和1964年); 由三种背景的导演队伍(来自旧上海的老导演、来自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新中国培养的青年导演)组成。这一时期建立了完备的电影基地,创办了正规培养人才的电影学院,拍摄了数}部经典影片,对中国电影事业的推进功不可没,但此时期意识形态至上、艺术人员自由度不足、创作是单向度发展,而体现这一阶段特征的第三代导演在政治上游走于权力与权力之外,在艺术上遵命大于独创。

(4)第四代导演的主体是“文革”前北京电影学院的毕业生,他们在1979年的创新浪潮中登上历史舞台,以电影本体论冲破中国电影创作中根深蒂固的戏剧影响。第四代导演的出现给电影界带来了一个以往未曾提及的名词:学院派。

①《小花》(黄健中,1979), 《城南旧事》(吴贻弓,1982), 《邻居》(郑洞天,1981), 《逆光》(丁荫楠,1982), 《小街》(杨延晋,1981), 《乡音》(胡柄榴,1983)等影片展示的“诗化结构”“散文结构”“串糖葫芦结构”“板块结构”“意识流结构”“复式结构”,打破了单一的起、承、转、合完整呈现的戏剧叙事模式,使中国银幕开始出现非政治化的情感影像。

②在反抗戏剧电影的过程中,第四代导演把“纪实”作为武器,记录社会变动。《人到中年》(王启民、孙羽,1982), 《野山》(颜学恕,1985), 《老井》(吴天明,1987), 《本命年》(谢飞,1989)等影片以尖锐的问题性和逼人的现实感震动影坛,并由此指称第四代电影特征。

③女导演成批涌现,如张暖忻的《青春祭》(1985)、陆小雅的《红衣少女》(1984)、黄蜀芹的《人·鬼·情》(1987)、史蜀君的《女大学生宿舍》01983)、王君正的《山林中的头一个女人》(1986)。在中国电影创作由一元走向多元的过程中,第四代导演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是名符其实的桥梁和阶梯。

(5)第五代导演指20世纪80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导演。这批导演在少年时代卷入了中国社会动荡的大漩涡中,有的下过乡、当过兵,经受过十年浩劫的磨难。他们对新的思想、新的艺术手法特别敏锐,力图在每一部影片中寻找新的角度。他们强烈渴望通过影片探索民族文化

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构,在选材、叙事、刻画人物、镜头运用、画面处理等方面,力求标新立异。

代表作品有《一个和八个》(张军钊,1983)和《黄土地》(陈凯歌,1984),宣告了新电影的来临。通过《盗马贼》(田壮壮,1985), 《黑炮事件》(黄建新,1985). 《绝响》(张泽鸣,1985), 《大阅兵》(陈凯歌,1986), 《孩子王》(陈凯歌,1987), 《红高粱》(张艺谋,1987)等片,第五代导演完成了自己的命名式。

第五代导演的作品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特别强烈,其叙事段落、镜头修辞、机位选择、摄影机运动、意象创造展示出与旧电影截然不同的情致和风范,传达出当时文化界对民族内在精神的体察和普通民众对改造社会的迫切要求。第五代导演真正掀开了中国电影的世界之旅。《黄土地》《红高粱》《菊豆》《霸王别姬》等多部电影均在国际获奖。

8. 青年导演的创作特点是什么?

【答案】(1)现代意识和冷峻的眼光; (2)艺术上的标新立异; (3)强烈的主体意识; (4)从传统文艺中吸取营养。

9. “十七年”中国电影都有哪些类型? 其代表作品是什么?

【答案】(1)革命抒情正剧①史诗性的影片:《南征北战》《红旗谱》《南海潮》《农奴》②英雄成长片:《董存瑞》《赵一曼》《青春之歌》《红色娘子军》③战斗片:《野火春风斗古城》《狼牙山五壮士》《冰山上的来客》《地雷战》

(2)现实生活题材影片

《龙须沟》《护士日记》《花好月圆》《老兵新传》《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万紫千红总是春》《李双双》《枯木逢春》《马兰花开》

(3)喜剧式电影

①讽刺喜剧:《新局长到来之前》《不拘小节的人》《未完成的喜剧》

②歌颂喜剧:《五朵金花》《今天我休息》

③温婉生活喜剧:《魔术师的奇遇》《大李、小李和老李》《女理发师》《哥俩好》《锦上添花》《满意不满意》

(4)儿童题材影片

①小英雄式:《鸡毛信》《小兵张嘎》《红孩子》

②好孩子式:《风筝》《哥哥和妹妹》《宝葫芦的秘密》《与兰花》《小铃档》《花儿朵朵》《祖国的花朵》

(5)美术片

《骄傲的将军》《神笔》《没头脑和不高兴》《草原英雄小姐妹》《渔童》《牧童》《半夜鸡叫》《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

(6)惊险式电影(反特片)

①正面环境中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之间的较量:《斩断魔爪》《国庆十点钟》《秘密图纸》《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