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中学生听力策略的调查及策略培训

关键词:英语听力,听力策略,中学生,策略培训,理解性输入

  摘要

提高中学生的听力能力是现行>中规定的目标和重心之一。听力在外语教学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好多理由可以说明这种趋势。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理论通过强调可理解性输入的角色作用从而肯定了听力在英语中的地位。正如Rost 所指出:听力在语言教学中至关重要,因为它为学习者提供了大量的语言输入。如果不能正确的理解输入的语言要说学得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在中国的现实是英语教学是外语教学而并非第二语言教学。正是缺乏这种语言学习的环境和听力实践才使得学生的听力能力远远落后于大纲对高中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要求,甚至学生之间的差异似乎明显加大。因而,听力被视为外语学习技能中的"灰姑娘",常常为它的姐妹口语技能所忽视。在多数人看来,掌握了第二语言的标志就是用那种语言能够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结果听力技能和阅读技能被视为附属的技能,是提高其他技能的方法和手段,失去了自己的独立性。这种现象令人深思,同时这个问题已引起许多语言学家和研究者们的密切关注。本文在理论分析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旨在探究(1)中国高中学生在听英语时使用何种策略、使用的频率如何?(2)听力策略与听力成绩是否具有相关性?(3)高分组与低分组在策略使用上是否存在着差别?如果有差别的话,差别何在?(4)如何通过听力策略培训切实促进学生听力能力的提高。全文共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及研究的目的。 第二部分:文献综述。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知派学习理论、图式理论和克拉申语言输入假设和理解输入理论作为基础,作者将其研究放在这一大的理论构架之中。 第三部分:研究设计。为了比较高分组与低分组在听力策略使用上的差别,作者对所带的全部178名高三学生进行了听力能力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分别挑出高分组和低分组各成员41名。调查工具有两个:"由作者自行设计的听力策略调查问卷"和"听力测试卷(分别为2003年高考和2004年北京春季高考卷中的听力部分组成),总分为60分。这样做的原因是考虑到一份试卷不足以反映学生的听力水平。在数据分析部分,先进行了听力测试,然后,作者运用SPSS10.0(statistics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s)对问卷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第四部分:结果与讨论部分。包括:(1)听力策略使用频率;(2)听力策略与听力成绩的关系;(3)高分组与低分组在听力策略使用上的差异。 第五部分:结论。作者通过调查得出结果,并基于以上研究发现作者进一步强调了结果对听力教学和策略培训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最后作者提出了如何通过听力策略培训切实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并指出这些培训的有效性和现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