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摘要
感恩是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的共有美德。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延续至今,靠的正是人与人之间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互相帮助、共同依赖,这种关怀是以爱为基础的。可以说,感恩在延续社会发展,维持和谐人际关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青少年是家庭、社会、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对他们而言,有无感恩别人、回报家庭和社会的美德,既关系着自身的发展、家庭的幸福,也关系着整个国家、民族的未来。然而目前,相当一部分中学生自私自利、缺乏感恩美德,小到不知感谢父母养育、师长教诲之恩,大到不知回报社会的关爱及大自然的赐予之恩,这既不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养成,也不利于我们整个社会的长远发展。本研究立足现实,以当下中学生感恩美德缺乏为研究方向,旨在通过研究现状,分析原因,试图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引导中学生树立感恩美德的观念,完善人格。
本研究分三个章节来论述。引言部分着重阐述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研究综述和研究方法。第一章主要是对学生感恩美德缺乏现状的分析,包括学生对家人缺乏感恩和学生对师友缺乏感恩两个方面。第二章依据现状,发现问题,探析造成中学生感恩美德缺乏的相关原因。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学生缺乏感恩美德,主要是由当下社会环境的普遍功利化、家庭教育中家长教育方法失当、学校感恩教育缺失以及语文教学在学生感恩美德培养中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等多个因素等造成的。第三章中,结合以上诸多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有益于学生感恩美德培养的具体策略。首先,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发挥媒体的正面引导作用,营造有利于学生感恩美德培养的社会环境。其次,重视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自立及尊重孩子人格在青少年感恩美德培养中的作用。再次,加强学校感恩教育,坚持德育为先,开展相应的感恩教育活动。在解决策略的提出上,尤其将重点放在语文教学人文性在学生感恩教育及感恩美德培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上,利用语文教材资源,通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施,借助传统文化整合并开设有关感恩教育的校本课程,提高语文教师自身人格魅力,从而唤醒学生,拥有感恩美德。
通过本研究,笔者希望引导广大中学生成为一个心中有爱,懂得感恩的人。这样的青少年不仅对自己的人生充满希望,内心阳光、快乐,而且未来也能将光和热反馈到社会,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