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摘 要
跨越新世纪的第八次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为了适应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全面落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宏伟目标而展开的。它以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契机,提出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全民族素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中,强调加强实验教学,注重实验课程资源的开发,且特别提倡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材料等开发低成本实验课程资源。低成本物理实验课程资源的开发,既拉近物理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又弥补了实验室设备器材的不足,丰富了物理实验教学的多样性和选择性。所以对低成本实验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实践意义重大,既能促进变革物理学科的学习方式,有助于三维课程目标的实现;又能充分体现物理学科的实验特色,有助于物理教师开展个性化教学。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紧紧围绕低成本物理实验课程资源的内涵解读、开发原则、教材分析、问卷调查、案例枚举、教学设计等六个方面进行深度剖析。具体来说,详细阐述了低成本实验课程资源的内涵特点,开发的理论依据和原则;依据新课程标准对“苏科版”初中物理教科书的实验编排进行分析;抽样调查了江苏全省初中的低成本实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策略性的建议;列举了本人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积累的常用案例,并以《物体的浮与沉》和《透镜》两节典型的内容作为样本,结合开发的低成本实验课程资源,分别基于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两大学习理论进行了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的反思。
首先从两套初中物理教科书的实验编排对比分析结果来看,“沪科版”教材的实验体现形式为观察与思考、实验与思考、学生实验、小实验等四个栏目体现;“苏科版”教材以“活动”的形式体现。“苏科版”教材的实验呈现方式更加突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处处弥漫着科学探究的味道,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培养技能,丰富情感体验。教材已经贯彻了新课程标准的编写理念,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
其次从江苏全省低成本实验课程资源实施情况的问卷调查分析中发现,城市学校的物理教师对物理学科的本质特征认识得更全面性,更能看清物理实验的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更愿意重视低成本实验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也更偏向于引导学生创作课外小实验,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开发物理智慧。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使得城市初中学生对充满动手操作的物理学科更感兴趣,热情更高。但农村初中的现状堪忧,依然赶不上城市学校的发展步伐。这就说明,乡村中学的物理教师需要加快转变观念,一方面应充分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及注重对学生实验素养的培养;另一方面应切实提高对开发低成本实验课程资源重要性的认识。
最后在开发低成本实验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学生的热情参与和出谋划策使本课题的研究更具现实意义,也证实了乡村初中孩子的创新潜力是巨大的。本课题开发的低成本实验课程资源的原料全部来自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有些是废弃物品的价值再体现,有些是直接利用了物品本身的使用价值,真正体现出“低成本,高价值;小实验,大智慧”。所列举的25则案例都能很好地展示各自所包含的物理规律,有效地降低了授课的难度,丰富了师生活动内容,增加了学生对物理的亲近感,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生成、能力的培养和态度的转变。利用开发的实验资源案例进行了两节典型课题的教学设计,并开设公开课,出乎意外的是课堂合作学习氛围浓厚,接“地气”的实验器材让学生热情高涨,知识达成率高,能力训练充足到位,教学效果获得教研专家的频繁赞许。这启示我们,所有的学生都是一块成色不等的璞玉,等待着能工巧匠们去雕琢成最华美的外形。其实,新课标下的物理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地位,需要教师仔细研磨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使合作学习成为教学设计的新常态。
当然,生活中的低成本资源非常多,中学物理课堂需要的低成本实验课程资源也是无止境的。由于开发此实验课程资源需要时间的积淀,所以本人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只能从“现实需要性”和“现实可能性”上给出了肯定的答案,道出了广阔的需求,而“现实操作性”的充分实现则需要更多的开发案例和教学设计来支撑。这是此研究课题的不足之处,也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低成本,实验课程资源,开发研究,实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