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金融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货币供应的内生性
【答案】货币供应的内生性是随货币供给新论的发展而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概念。其主要内容是认为货币供给“旧论”所隐含的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的观点是错误的,货币供给受利率与货币需求的影响,强力货币(H )与货币供给(M )之问并不存在简单明确的倍数关系。银行的资产负债规模及公众的货币需求量具有很大的利率弹性,利率的变动会影响银行调整其资产负债规模,也会引导社会公众改变其资产偏好行为,从而影响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的倍数扩张机制。另外,银行的贷款要求等因素也影响内生性行为。最后,二战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兴起,打破了其与商业银行间的区别,从而使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加入了商业银行货币信用创造的行列,这些都使中央银行的货币供应量成为一个内生性的变量。凯恩斯的货币供给理论,新剑桥学派的货币供给理论,货币供给新论等承认货币供应具有内生性。
2. 费雪效应
【答案】费雪效应指通货膨胀预期导致利率上升的现象。费雪方程将名义利率与预期通胀联系起来,用来分析实际利率的长期行为,并导出一个关于货币增长、通货膨胀与利率的重要关系:长期中当所有的调整都发生后,通货膨胀的增加完全反映到名义利率上,即要求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的一对一的调整,这种长期效应被称之为“费雪效应”。如果费雪效应存在,则名义利率的上升并非指紧的货币政策而是反映通货膨胀率的上升。
3. 经常项目差额(Balanceof Current Account)
【答案】经常项目差额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商品、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项目的贷力一总额与借力一总额的净差额。如果这一差额为正,就说明经常项目顺差; 如果这一差额为负,则是经常项目逆差; 如果这一净额为零,意味着经常项目平衡。贸易收支(货物交易)是经常项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经常项目的差额,甚至整个国际收支差额有重要影响。劳务收支(包括服务和收入交易)对经常项目也有一定的影响,有时对外贸易出现逆差,而劳务收支却有大量的顺差,可以用劳务收支顺差弥补贸易收支的逆差,从而减少经常项目逆差,甚至使整个经常项目收支顺差。经常项目差额反映了一国对外资产负债的变动状况。若经常项目顺差,则表示本国向外国提供了商品、劳务或转移资产,本国在海外的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若经常项目逆差,则说明本国运用了外国的商品、劳务等,本国在海外的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正因为如此,经常项目差额
非常重要,是衡量一国长期国际收支状况的重要指标。
4. 国际收支自动调节(BOP Autonomous djustment)
【答案】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是指由国际收支失衡引起的国内经济变量变动对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作用。在纯粹的自由经济中有货币一价格机制、收入机制及利率机制等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货币一价格机制(Money-price echanism),也称“价格一现金流动机制”,其描述的是国内货币供给存量与一般物价水平变动以及相对价格水平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当一国处于逆差状态时,对外支付大于收入,货币外流,物价下降,本国汇率也下降,由此导致本国出口商品的价格绝对或相对下降,从而出口增加,进口减少,贸易收入得到改善。国际收支顺差的自动调节情况正好相反。收入机制(Income Mechanism)的调节作用表现为:当国际收支逆差时,表明国民收入下降。国民收入下降引起社会总需求下降,从而进口需求也下降,进而改善贸易收支,反之亦反之。利率机制(Imerect Mechanism)的调节作用表现为:当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本国货币供给存量减少,利率因此上升,这意味着本国金融资产的收益上升,从而对本国金融资产的需求上升,对外国金融资产的需求相对下降。这样,资金外流减少或内流增加,资本与金融项目收支得到改善。当国际收支顺差时,上述的自动调节仍然起作用,只是方向相反而已。
5. 通货膨胀目标制
【答案】通货膨胀目标制指货币当局事先向社会公众宣布年度物价上涨目标,并通过观察包括货币供应量、失业率、股票指数在内的一系列指标来定期分析经济态势和物价走势,做出适当的货币政策操作,确保实际物价水平维持在公布的通货膨胀预期目标之内。
通货膨胀目标制作为一种货币政策策略包含了五个基本因素:①公开宣布中期通货膨胀目标值; ②在制度上承诺把物价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其它目标置于从属地位; ③除了货币总量和汇率外,其它信息变量亦能决定政策工具的操作环境; ④货币当局的计划、目标、决议对公众有更多的透明度; ⑤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目标的达到有更多的责任。
通货膨胀目标制把通货膨胀放在首位,迫使中央银行通过对未来价格变动的预钡」把握通货膨胀的变动趋势,提前采取紧缩政策抑制持续性的通货膨胀压力,或提前采取扩张的政策来应对持续性的通货紧缩。
二、简答题
6. 新古典综合学派是如何分析利率的决定的?
【答案】新古典综合学派对于利率的分析运用了著名的IS-LM 模型。
IS 曲线刻画了任意给定的利率水平所对应的总产出均衡水平的位置,或者说商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利率与产出的组合。建立这一曲线的基本出发点是利率r 对市场总需求的负相关作用,以及总需求对产出,也即对收入Y 的决定作用。
LM 曲线刻画了任意给定的利率水平所对应的货币供需均衡的位置,或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利率与产出的组合。建立这一曲线的基本出发点是凯恩斯发展的货币需求函数; 货币需求是
收入Y 和利率r 的函数一—Y 与货币需求正相关; r 与货币需求负相关。
IS 曲线给出了相对于任意利率水平所对应的确定均衡产出的位置,但是它并不能确定任一利率水平本身是否是均衡利率; 或者说,它说明了在一定利率水平上产品市场的均衡状况,但并不能够说明货币市场的状况。而LM 曲线给出了相对于任一产出水平的确定均衡利率的位置,但是它并不能确定任一产出水平的本身是否是均衡产出。或者说,它说明了在一定收入水平上,假定货币供给不变时货币市场上的状况,但不能说明产品市场上的状况。
IS 曲线与LM 曲线都是由利率和收入水平确定的。两条曲线的交点正表明:在产品市场上,总产出等于总需求; 在货币市场上,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也就是说,这一点上,既确定了均衡产出水平Ye ,也确定了均衡利率水平(见图)。
图
7. 什么是货币政策的“双重目标论”?
【答案】(1)双重目标论的定义
货币政策的“双重目标论”是指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要将币值稳定和经济增长同时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货币政策的目标指的是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一般来说,货币政策的目标包括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四个方面。根据对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不同,可以分为货币政策的单一目标论、双重目标论、多重目标论。
(2)双重目标论的内容
双重目标论认为,货币政策的目标不可能是单一的,而应当是同时兼顾稳定币值和经济增长这双重目标。经济增长是币值稳定的物质基础,而币值稳定又有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二者相互制约和互相影响,只偏重某一目标的结果不仅不可能在长期经济运行中实现该目标,对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也是不利的。
我国的《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物价稳定,并在此基础上促进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双重目标论。
8. 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指标主要有哪些,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度量通货膨胀程度所采用的指标主要有三: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 )、批发物价指数(WPI )和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冲减指数(deflator ),此外还有核心价格指数。
(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综合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的趋势和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