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金融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国际收支调整(Management of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s )

【答案】国际收支调整是指一国政府从本国经济发展的自身需求出发,或出于对来自世界其他国家压力的考虑,对本国国际收支不平衡进行调整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及过程。国际收支调整的原则:①根据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和类型选择恰当的调节方式; ②选择国际收支调节力一式时必须注意国内经济均衡; ③选择调整力一式时要注意外界的阻力。国际收支调节的主要政策措施:①财政政策,主要是运用财政支出增减和税率的变动来刺激或抑制国内总需求,进而影响进出口需求,达到调节目的; ②货币政策,主要运用法定准备率,再贴现和公开市场业务三大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影响社会总需求和资本流动,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③汇率调整,通过本币升贬值来调节国际收支,使国内经济避免受外部经济干扰; ④直接管制政策,即指国家对国际经济交易直接干涉的政策,包括财政金融管制和贸易管制; ⑤国际经济合作。为了实现全球国际收支平衡,应加强国际金融合作,通过建立区域性集团、废除贸易壁垒,促使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以及各国得到随时所需的货币等方法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⑥国际信贷,通过资本输出输入来调整国际收支,使其恢复平衡。

2. 经常项目差额(Balanceof Current Account)

【答案】经常项目差额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商品、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项目的贷力一总额与借力一总额的净差额。如果这一差额为正,就说明经常项目顺差; 如果这一差额为负,则是经常项目逆差; 如果这一净额为零,意味着经常项目平衡。贸易收支(货物交易)是经常项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经常项目的差额,甚至整个国际收支差额有重要影响。劳务收支(包括服务和收入交易)对经常项目也有一定的影响,有时对外贸易出现逆差,而劳务收支却有大量的顺差,可以用劳务收支顺差弥补贸易收支的逆差,从而减少经常项目逆差,甚至使整个经常项目收支顺差。经常项目差额反映了一国对外资产负债的变动状况。若经常项目顺差,则表示本国向外国提供了商品、劳务或转移资产,本国在海外的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若经常项目逆差,则说明本国运用了外国的商品、劳务等,本国在海外的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正因为如此,经常项目差额非常重要,是衡量一国长期国际收支状况的重要指标。

3. 利息与利率

【答案】利息是指借贷关系中借入方支付给贷出方的报酬,它是伴随着信用关系的发展而产

生的经济范畴,利息只是利润的一部分。对贷出者来说,利息是他们让渡资金使用权而应当获得的报酬; 对十借入资金者来说,利息是他们取得资金使用权所付出的代价。

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贷出资本额的比率,利率体现着生息资本增值的程度,是衡量利息量与本金之比的尺度。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利率可以分为官方利率、公定利率、市场利率、固定利率、浮动利率、基准利率、差别利率等。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利率是重要的变量,是各国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

4. 国际游资

【答案】国际游资是国际短期资本市场中那些高度流通、期限较短、追逐高利的投资资金。其中,流通性强是“游资”最显著的特征,因为高周转才可能获得高利润,所以这类资金经常从世界某一金融中心,迅速地流向另一个金融中心,对当地金融秩序造成意想不到的冲击。有时“游资”的跨国转移并不是要直接获取高利润,而是为了保证资本的“安全”,为了逃避税赋、清查等等。在1929~1933年的西方经济危机期间,为了逃避本国货币的贬值,防范金本位的垮台或外汇管制带来的损失,美国有大量短期资本逃亡国外,对有关国家的金融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正是由于这类资金经常转移,好似烧红的金币那样炽热烫手、不堪久握,故又称为“热钱”。中国金融在进行市场化改革中,国内也出现了这种性质的资金。

5. 金融

【答案】当货币的运动和信用的活动虽有多方面联系却终归保持着各自独立发展的过程时,这是两个范畴; 而当两者密不可分地结合到一起,那么,与货币范畴和信用范畴存在的同时,又增加了一个由这两个范畴长期相互渗透所形成的新范畴。这就是“金融”。

金融或可界定为:凡是既涉及货币,又涉及信用,以及以货币与信用结合为一体的形式生成、运作的所有交易行为的集合; 换一个角度,也可以理解为:凡是涉及货币供给,银行与非银行信用,以证券交易为操作特征的投资,商业保险,以及以类似形式进行运作的所有交易行为的集合。

二、简答题

6. 商业银行的概念是什么? 这个概念为何会发生变化?

【答案】(1)传统商业银行的概念是指以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为基本业务的,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金融企业。

(2)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也在不断地变革,用现代发展的眼光来看,商业银行就是运用公众资金,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标,以多种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具有综合性服务功能并在经济生活中起多方面作用的金融服务企业。

变化的原因在于市场的环境在变,客户的需求在变,资金的运作规律也在变,商业银行要想在新的市场中获胜,必须不断地适应环境,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提供市场所需的具有竞争力的更加个性化、人性化的金融业务与金融服务。

7. 简述纸币流通的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逆差的自动调节机制。

【答案】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的功效在金本位和纸币本位的货币制度下是不同的,纸币本位的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逆差自动调节机制比金本位汇率制度下自动调节过程复杂一些,具体调节过程通过以下三种机制来实现。

①利率机制。一国国际收支出现赤字时,为了维持固定汇率,一国货币当局必须减少外汇储备,造成本币货币供应量的减少。这使利率上升,利率上升又会导致资本流入增加,从而改善资本与金融账户,使赤字减少或消除。反之,国际收支盈余则会通过利率下降使资本流出,从而恶化资本与金融账户,使盈余减少或消除。

②收入机制。收入机制是指国际收支逆差表明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国民收入下降引起社会总需求下降,进口需求下降,从而贸易收支得到改善,使赤字减少或消除; 反之国际收支顺差表明国民收入水平上升,国民收入增加引起社会总需求增加,进口需求增加,从而贸易收支恶化。

③相对价格机制。国际收支赤字时,货币供给量减少会导致国内物价水平下跌,物价相对外国产品价格下跌会增强本国产品竞争力,使出口增长,进口减少,从而改善经常账户余额,使赤字减少或消除。同样,盈余会通过物价上升而减少或消除。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自动恢复均衡是通过国内宏观经济变量来实现的,这就意味着对外均衡目标的实现是以牺牲国内经济均衡(充分就业,物价稳定)为代价的。

8. 影响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基础货币一般由存款准备金和流通在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金两部分组成,因此影响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因素,具体说来就是影响两部分的囚素:

(1)影响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变动的因素

①存款准备金率。如果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商业银行上交存款准各金越多,基础货币量增加。

②流通中的现金量。流通中的现金流入银行系统的数量增加,能使商业银行上缴存款准备金随之增加。

③中央银行买卖信用证券以及外汇的数量。买进有价证券和外汇,就能使商业银行的上缴存款准备金增加。

④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放款、贴现的松紧。如果中央银行扩大或放松对商业银行的放款、贴现,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也能够增加。

(2)影响流通在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金量变动的因素①公众收入增加和消费倾向。公众收入增加,手持现金量也会增加,消费倾向的变化也会引起现金量的复杂变化。

②物价变动状况。在币值不稳定和物价不稳定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提取存款、手持现金、抢购商品等混乱状况。

③经济发展和体制的变动情况。如商品交易发展、就业人数增加、集贸市场扩大等因素往往会促使流通中现金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