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我国学校的心理教育工作在取得一定的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心理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随着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深入,特别是全员参与的理念指导下,学科教师参与心理教育被认为是提高心理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探讨学校各学科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思想政治教师作为学校心理教育的重要力量,探讨其心理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本研究在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心理学、学科教育学等学科的原理和规律为依据,对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培养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内容如下:
1.心理教育能力的概念界定。心理教育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教育能力,属于一种独特的教育能力。学科心理教育能力,是指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开发学生心理潜能,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协同发展的能力。思想政治学科心理教育能力结构的组成较为复杂,包括一般心理教育能力和特殊心理教育能力。
2.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心理教育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心理教育工作发展趋势的需要;是提高中学德育实效的新思路。
3.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主要经历两个阶段:职前初步形成阶段、职后提高完善阶段。职后提高完善阶段,又分为入职基本形成和在职提高完善两个阶段。
4.思想政治教师学科心理教育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加强职前培养、进行入职辅导和开展在职培训。其中,职前培养的目标是使师范生学习和初步实践学科心理教育理论,增强在学科中进行心理教育意识,初步形成心理教育能力;入职辅导主要是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师职业和教学工作,形成基本的心理教育能力;在职培训主要是通过继续教育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使心理教育能力继续提高和完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