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805政治学基础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院外活动
【答案】“院外活动”一词,源于美国政治学,它最初用来描绘意欲在国会立法期间影响议员的活动。院外活动的现代含义更为广泛,它不仅包括利益集团影响议员的活动,而且也包括利益集团谋求政党、政府机构和其他公共机构的支持的活动,以及通过传播媒介等谋求一般公众支持的活动。院外活动集团以美国最为典型。院外活动包括直接院外活动和间接院外活动。直接院外活动即利益集团或其代表一一院外活动分子,在与制定公共政策的机关和个人的直接接触中影响具体的公共政策的制定的活动。相对于直接院外活动,间接院外活动是指集团通过一定的中介,如选民和大众传媒来影响政治过程。
2. 政治权利
【答案】政治权利是指在特定的经济社会关系及其体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由政治权力确认和保障的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的主张其共同利益的法定资格。政治权利的内容是对于共同利益的主张,形式是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法定资格,行为上表现为政治权利法定范围内的自主性。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它体现为个人政治权利和集体政治权利。
3. 政治哲学
【答案】研究社会政治关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又是研究政治理论的方法、原则体系的科学,是政治学与哲学这两大学科体系的中介环节。主要的方法是从哲学思辨的角度,从历史或哲学的层面上解读政治观念,探讨政治生活的目标、精神、真理等政治生活的最高准则。在传统的政治哲学研究中,民主、正义、平等、自由等政治价值和相应的政体设计一直是其研究重点。
4. 国家元首
【答案】国家元首是一个重要的国家机构。它是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国家元首一般分为两种形式:即个体国家元首和集体国家元首。国家元首的职权主要是:公布法律; 任免国家机关中的高级官员; 召集议会,宣布戒严、大赦、紧急状态或对外宣战; 以国家最高代表身份对外交往; 代表国家颁布荣誉、授予荣誉称号和证书等等。
5. 氏族社会
【答案】氏族是指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结婚的人们的集团。原始氏族社会有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几种形式。氏族社会分为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两个阶段:在氏族制度前期,由于普那路亚式的群婚和妇女在生产与生活中占主要地位,社会处于母权制氏族时期。后来,生产力不断发展,畜牧业出现,男子的经济作用和社会作用增长,父权制氏族代替了母权制氏族。氏族社会具有以下特点:
①氏族内部禁止通婚。
②氏族制度的组织机构一一议事会,是一切成年男女平等表达意见的民主集会。
③氏族成员有互相帮助、互相保护的义务。
二、简答题
6. 什么是二元君主制?
【答案】二元君主制是指君主仍然拥有较大的实际权力的立宪君主政体,尤其是君主通过掌握内阁的任命权而控制着国家的行政权,因此内阁向君主负责,与掌握立法权的议会构成两个权力中心,故称为二元君主制。
对议会通过的法律,君主一般有否决权。在有的情况下,君主还可以任命和指派部分议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议会。在有的国家,宪法甚至是君主“钦定”的。不过,君主的权力毕竟由宪法做了规定并受到议会的某种程度的制约,君主制定法律尤其是做出重大决定时一般不能撇开议会。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不同,两个权力中心的地位也有较大差别。
现代实行这种政体的主要是西亚的少数几个国家,但它曾经是许多早期资产阶级国家采用过的政权组织形式。1814--1830年波旁复辟王朝时期的法国,较近的1871--1918年德意志帝国、从明治维新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日本,都是二元君主制的典型,德国皇帝和日本天皇实际上是真正的权力中心,而宪法的作用不大,议会的权力较小。18世纪的大部分时期,英国的政体可以说仍然是二元君主制,虽然己经确立了议会的主权,但国王依然保留了许多重要权力。
7. 简述利益在政冶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利益在政冶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包括:
(1)利益是政治关系的基础,它对于政治关系具有根本性和决定性的意义:
①利益是人们结成政治关系的出发点
②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形成的基础和条件
③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特性形成的基础
④利益关系决定了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功能
(2)利益不仅对于社会政治关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且对于社会政治生活也具有根本性的意义,这种意义主要体现在:
①利益是社会成员政治行为的动因
②利益是一切社会政治组织及其制度的基础
③利益是社会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源泉
④利益运动是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
8. 政治心理结构因素包括哪些?
【答案】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在社会政治实践中对社会政治关系及其表现出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和政治发展等政治生活各方面现象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其具体表现为人们对政治关系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愿望和信念等等,而这些因素的综合,构成了社会成员的政治人格。政治心理一般包括政治认知治情感、政治动机、政治态度、政治习俗和政治信念等要素。具体为:
(1)政治认知
政治人之是政治主体对于增值生活中各种任务、事件、活动及其规律等方面的认识、判断和评价,即对各种政治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政治认知一般包括:
①政治知觉。社会成员对于认知客体(如政治人物、政治制度和政治活动等)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小同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反映,其结果是形成对某一客体的整体观念。
②政治印象。政治主体在政治知觉的基础上对认知客体的成像反映,其结果是在头脑中形成一种较为固定的记忆。
③政治认知判断。政治主体在上述两个过程的基础上对认知客体的评价和推论。
(2)政治情感
政治情感是社会成员以政治认知为基础,在政治生活中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等方面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是伴随社会成员的政治认知过程形成的对于各种政治课题的好恶之感、爱僧之感、美丑之感、亲疏之感、信疑之感等心理反应的统称。
①处于较低层次的政治情绪,即社会成员在政治生活中根据其政治期望和需求的满足程度而产生的短暂的主观体验;
②处于较高层次的政治感情,即社会成员在对政治关系的认知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复杂而又稳定的心理体验。
(3)政治动机
政治动机是指激励并维持政治主体的政治活动以达到特定的政治目的的内在动力,它隐藏在人们的政治行为背后,是政治行为的内驱力。
(4)政治态度
政治态度是社会成员对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及其实际形态相对稳定的综合性心理反应倾向,表现为对特定政治权力、政治权利、政治制度或肯定或否定,或赞成或反对的倾向状态。
9. 政治权力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案】与般权力相比,政治权力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1)政治权力具有公共性
首先政治权力的行使具有公共性,对社会产生普遍的影响。其次,无论政治权力本质上服务于哪个阶级、集团甚至个人,表面上都是以公共目标为指向,那种纯粹是为了满足统治者一己私欲的政治权力在历史上是少之又少的,而且没有一个是持久的。
(2)政治权力垄断了暴力的一合法使用
政治权力垄断了暴力的合法使用,也就是说,政治权力是唯一可以合法地使用暴力的权力。政治权力独占了暴力,这使它相对于其他一切权力具有绝对优势,可以利用强制手段去达到目标。由于对暴力的合法垄断,政治权力自然成为实现利益的最强大也最有效的手段,从而成为社会力量争夺的首要目标。
(3)政治权力具有广泛性、深入性、弥散性和强制性的特点
广泛性是指政治权力无孔不入,能够将广大的人口充分组织动员起来; 深入性是指政治权力无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