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652政治学原理之《政治学基础》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 摘要
一、问答题
1. 我国特别行政区有哪些不同于其他行政区域的高度自治权?
【答案】特别行政区是指根据宪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范围内设立的,享有特殊法律地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地方行政区域。特别行政区是我国为以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而设立的特殊的地方行政区域。特别行政区的设立,有助于维持香港与澳门的繁荣和稳定。
我国特别行政区小同于其他行政区域的高度自治权主要体现在:
(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除了有关国防、外交,以及其他有关体现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并且不属于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内的法律外,其他均不在特别行政区实施。
(2)中央政府所属各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不得干预特别行政区依法自行管理的事务;
(3)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和政府机构由当地人组成;
(4)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在小与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废除和修改法律;
(5)特别行政区享有司法终审权;
(6)特别行政区的财政收入不上缴中央政府,中央政府也不在特别行政区征税;
(7)特别行政区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单独同各国、各地区以及有关国际组织保持和发展经济、文化联系,签订双边和多边经济、文化、科技等协定,参加各种民间国际组织,自行签发出入本特别行政区的旅行证件等。
2. 简述政治革命发生的基本条件。
【答案】政治革命根源于政治矛盾和社会矛盾。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会产生大量的新生社会阶层,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空前高涨。而当僵硬的政治制度不能为新生的社会阶层进入权力层提供渠道时,就产生了政治危机,从而导致革命,这是革命的一般的制度背景。如果比较一下资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还会发现若干不同的与相似的革命条件。政治革命发生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
(1)经济条件。无产阶级革命的经济条件是被压迫阶级的贫困和灾难超乎寻常地加强,使他们无法再继续生活下去了。俄国的十月革命和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均是如此。但是,对于资产阶级革命来说,资产阶级追求的是政治权力并以此来扩大财富。所以,当资产阶级革命发生时,经济条件都在改善,而不是恶化。
(2)阶级矛盾。社会阶级之间的严重冲突
在革命前,在封建社会里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之间存在着对抗,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存在着对抗,革命成为必然。
(3)统治阶级腐败。在严重冲突时期,国家统治机器软弱无力,统治阶级衰败列宁认为,统治阶级不可能照旧不变地维持自己的统治; 上层的某种危机,即统治阶级的政治危机,给被压迫阶级的愤怒和不满造成一个爆破的缺口。光是“下层不愿”照旧生活下去,对革命的到来通常是小够的; 要革命到来还须“上层不能”照旧生活下去。
(4)知识分子脱离政权。大批知识分子疏远了革命前的政权
3. 简述后行为主义政治学的主要内容。
【答案】后行为主义政治学的主要内容包括:
(1)后行为主义政治学以现象学认识论为基础,认为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客观存在于人们认识社会的过程中,行为主义的所谓“价值祛除”不过是掩盖其保守主义倾向。政治学不应该也不可能在评价问题上持中立态度,不能将事实和价值截然分开。政治学研究应着重“关于统治目标的系统的考察”,注重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肯定“规范”在经验政治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
(2)基于社会政治间题的复杂性与迫切性,后行为主义政治哲学批评行为主义政治学局限于抽象的分析和描述,使政治学与现实世界严重脱节,强调政治学必须关心人类所处的环境,关心社会政治问题,注重政治和社会目标与行为的关联。呼吁政治学者承担社会责任,将自己的特殊知识付诸改造社会的实际行动,即政治学要“政治化”。针对行为主义哲学“宁可错误,也不可含混不清”的口号,后行为主义政治学提倡“宁可含混不清,也不可于事无补”,指责行为主义政治学过分注重方法与技术的精确,狂热地的追求科学主义,忽视了政治学存在的意义; 认为实质性的内容比高深严密的研究方法与技术更为重要,提倡政治学要向应用性方面发展。加强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的结合,价值和科学方法的结合。在后行为主义政治学的推动下,欧美政治学逐渐向政策科学过度,运用决策分析、理性抉择、博弈论、政治心理学等方法研究可行的公共政策。
(3)后行为主义政治学自诩为“取向未来的革命”,是“理智与道德觉悟的运动”,它并不完全否定行为主义政治学,只是在研究方向与内容上对行为主义政治学加以修正,赞同行为主义政治学要使政治学成为一门科学的主张,并在以下两点上与行为主义政治学意见一致:所有与政治有关的事物都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目的是对同政治有关的问题作出概括性的论述。行为主义政治学并不是一个发展完善的学说或流派,内部意见也不尽一致,但基本方向为伊斯顿所称,要使政治学变得“更有创造性和更富有想象力”。后行为主义政治学有兼容并蓄,博采众家之长的趋势。
4. 利益集团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答案】利益集团是为了一定的目标或共同利益而组织起来的社会组织,因此,可以从组织角度和利益方面加以分类。
(1)从组织角度,有的学者根据利益集团的组织规模将其划分为小型政治团体、中型政治社团和大型利益集团。有的学者根据利益集团的组织程度将其分为四种类型:
①非正规性的,指在突发事件中形成的运动性或骚乱性群体,它总是以不满或抗议的形式自发地表现出来。
②非社团性的。非社团性利益集团也没有专门的组织,它是建立在共同意识到的种族、语言、宗教、地区和职业利益的基础之上的,甚至可能是建立在家族关系和血统的基础之上的。由十它以
文化或经济利益为联结点,因而比非正规性利益团体具有更多的利益连续性。
③机构性的。机构性利益集团存在于行政机构、立法部门、军队、政党、公司及教会组织之中。由于这些机构中的很多部分本身就属于权力机构,因而这些机构中的特殊利益要求就特别容易表达出来,并能够较少受阻碍而得到实现。
④社团性的。专门从事利益表达的利益集团,它们是为了表达某些特定团体的目标而专门建立起来的。
(2)从利益角度看,利益集团作为互益性组织,是由其成员因某一特定的集团利益或群体利益结合而成的。以群体利益为标志,可以把利益集团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群体利益型利益集团; 一类是公共利益型利益集团。
①大多数利益集团都属于群体利益型利益集团,这样的团体主要为某一性质的群体利益而斗争。这一类型又可以分为:第一,以政治利益为基础的群体利益型利益集团,它以发挥政治影响力为主要目的。第二,以经济利益为基础的群体利益型利益集团。这类利益集团的目标就是通过影响政府或其他机关而获得经济上的实惠。此外,在西方国家还存在以各种特殊性群体利益为基础的群体利益型集团。
②与群体利益型利益集团相对的是公共利益型利益集团。在政治学上,公共利益是一个有争议的概念,但是,人们还是能够普遍地承认面临的某些共同问题,如环境问题、生态问题,因此。围绕这些间题而组建起来的团体就是公共利益型利益集团。比较而言,各国的公共利益型团体的影响力要比群体利益型团体小。
(3)从利益集团与政府或政党的关系上看,又可以把利益集团划分成:
①美国的竞争性的政治社团。
②法国和意大利的非自主性的利益集团,即工会、农民组织、青年团体可能由天主教会或社会党所控制。
③斯堪的纳维亚各国的阶级合作性的利益集团,即各主要的利益集团与政府行政机构保持密切联系。
④社会主义国家的桥梁性的利益集团。
5. 政治权力的基础。
【答案】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形成的基础和条件。
(1)利益关系有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共同利益,二是利益矛盾,而正是以这两个方面为基础和条件,人们才形成了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
(2)就政治权力来说,共同利益是人们结成特定政治力量的内部基础,不同社会群体的成员为了实现共同利益,凝结成一定的社会力量和政治力量,而政治权力不过是一种特殊的超过其他政治力量的政治力量,是实现共同利益的权威力量。利益矛盾是政治权力形成的外部条件,特定群体成员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利益,必须处理好与其他不同群体之间的横向利益矛盾,而政治权力则是处理这种矛盾的权威性凭藉。同样,特定社会群体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利益,必须处理和协调本群体内成员利益与群体共同利益即纵向利益矛盾,政治权力则是进行这种处理和协调的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