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736政治学原理之《政治学基础》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政治改革

【答案】政治改革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和完善,即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关系中共同利益的要求、利益矛盾状况,根据社会成员对于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旨在改进政治体系、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其政治统治的政治过程。

2. 政治文化

【答案】政治文化是指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政治文化主要包括政治主体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过程、政治产品等各种政治现象,以及自身在政治体系和政治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态度和价值倾向。

3. 氏族社会

【答案】氏族是指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结婚的人们的集团。原始氏族社会有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几种形式。氏族社会分为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两个阶段:在氏族制度前期,由于普那路亚式的群婚和妇女在生产与生活中占主要地位,社会处于母权制氏族时期。后来,生产力不断发展,畜牧业出现,男子的经济作用和社会作用增长,父权制氏族代替了母权制氏族。氏族社会具有以下特点:

①氏族内部禁止通婚。

②氏族制度的组织机构一一议事会,是一切成年男女平等表达意见的民主集会。

③氏族成员有互相帮助、互相保护的义务。

4. 国家职能

【答案】国家职能是指国家本质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基本使命、基本目的,是指全部国家机器的基本职责和整体功能。任何国家的活动都表现为两种基本职能:内部的职能和外部的职能。内部职能的主要任务是实行社会控制,以求得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外部职能的主要任务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在具体的国家活动中,国家的内部职能与外部职能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

5. 国家政权组织形

【答案】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国家政体,它是指“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与国体是密不可分的。国体是政权组织形式的基本决定因素,同时,国体又必须通过一定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来反映和实现。除了国家的阶级本质之外,具体的历史条件、经济生活方式、文化传统、民族构成以及政治力量的对比等因素也影响着具体国家和历史发展阶段中具体政体的选择。因此,相同性质的国家可能会有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

二、简答题

6. 什么是政治发展?

【答案】就广义上讲,政治发展是政治体系向更高级形态的变迁过程。从狭义角度讲,政治发展是指政治体系内部结构、体制、功能和运作的科学化、合理化。政治学研究的政治发展,主要集中在狭义的概念,即政治体系内部的政治发展。

政治发展是政治形态不断从低级走向高级的总体性过程。政治发展,实质上也就是适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要求的、由进步阶级、阶层或集团推动的政治制度的变革和政治体制的调整过程。政治发展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从根源上看,政治发展是由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引起的; 而就其作用来说,它又是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个能动因素。

政治发展研究的兴起,标志着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的诞生,同时也意味着发展中国家探索自己独特的政治发展方式和道路的尝试的开始。作为政治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变迁,政治发展既是一个客观的过程,也是一种手段。一方面,政治发展客观反映了政治现代化进程中政治体系的实际变迁运动,揭示了政治结构、体制和政治体系运作的具体变化,是现代化的政治结果,这种结果既有积极的、正面的效应如政府能力的提高、民主法制的建设,也有消极的、负面的效应如政治衰败、政治不稳定。另一方面,政治发展被视为政治现代化的手段,通过政治发展建立一个适应和促进现代化发展的政治体系,支持社会和经济发展。因此,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角度讲,政治发展研究集中于合理的发展目标、发展的方式和道路。

7. “政治是对于一种社会价值的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试评述。

【答案】这种看法是片面的。

(1)这是人类政治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些思想家、政治家对于政治的一种朴素看法。其代表主要有:中国儒家学说认为政治与道德是一体两面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形成了从道德到政治的内外统一逻辑。其对于政治的阐释寄托着对仁义礼智信的道德价值的追求。古希腊柏拉图认为,政治的本质问题在于“正义”,因此,他的理想国就是“正义”之国,提倡智慧、勇敢、节制、正义四种美德。亚里士多德则把政治等同于“最高而最广的善”,认为它是人们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2)这种观点从道德和价值角度出发解释政治,强调了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价值取向,指出了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价值要求,显示了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目的的把握,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社会政治生活和活动的道德衡量标准。这种政治观在很大程度上蕴含着人们对于政治生活超越现实的追求和要求,是一种理想主义的政治观。

(3)但是,这种政治观是从应然的角度来解释政治,必然使得政治具有神秘和思辨的色彩,因而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社会政治生活,也不能深刻揭示政治价值背后的社会本质内容。

8. 从社会政治发展史来看,国家机构的设置原则卞要有哪些?

【答案】从社会政治发展史来看,国家机构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三类,即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原则。

(1)集权原则

集权原则是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机构设置的通常原则。集权原则的基本内容是国家的最高立法、行政、司法、监督、军事、外交等大权集中于国王或皇帝一身,一切国家事务和决策均以他的意志为转移。国家根据国王或皇帝的旨意设立机构,这些机构全部向国王或皇帝负责,其主要官员均由国王或皇帝仟命或撤换。由此可见,集权原则是与专制主义政治联系在一起的。

(2)分权制衡原则

分权制衡原则是资本主义国家机构的设置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有两层基本内容,第一,按不同的功能把政治权力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最早提出分权学说的资产阶级政治学家洛克把权力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联盟权,后来的法国启蒙思想家盂德斯坞把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进一步把政治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司法、监察和考试权。第二,不同功能的权力之间形成相互制约关系,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就提出过权力制约的思想,后来孟德斯鸿进一步提出了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的资本主义民主原则。在美国独立战争后制定的宪法中,最早正式采用了三权制衡的’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在国家机构设置上的贯彻,常常体现为按不同的功能权力设置不同的权力机关,如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司法机构等,同时这些机构之间具有相互监督、相互否决的权力,从而形成相互制约。

(3)民主集中制原则

民主集中制是社会主义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本质上是人民内部不同利益之间的一种政治协调原则,它承认人民内部存在着利益的多样性,同时又确认人民利益根本上的一致性,这种多样性和一致性,奠定了在民主基础上集中的政治协调原则基础。在实施过程中,民主集中制的贯彻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方方面面利益和要求表达和协调的过程,一是经过协调的各方面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协调的过程。民主与集中正是这两个过程的统一。在国家机关组织上,民主集中制原则体现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9. 政治权力的基础条件及其现实意义

【答案】(1)政治权力的基础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强力是政治权力的第一基础要素,它有时表现为武力威慑,有时则直接表现为赤裸裸的暴力。当权力拥有充足而多样的基础资源因而本身比较强大时,武力就隐藏起来; 当权力丧失了大部分基础性辅助资源后,暴力就成为最后的手段,并被直接用于解决社会政治间题、各种争端,甚至经济问题和文化问题。不过,这种最后手段的滥用容易导致整个权力体系的解体和崩溃。

②政治认同是政治权力的又一重要基础。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对特定的权力主体往往会产生一种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它首先体现为一种心理活动,如果这种心理活动持续、稳定地存在,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外化为显性的政治支持和政治行为,它就会对政治生活和政府决策产生深入、广泛、持久的影响。必须指出,政治认同不仅是社会成员自发的意识,而且常常是当局有意识地培养、诱导、启发和操纵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