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珠海分院346体育综合[专业硕士]之运动生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细胞具有兴奋性,表现为在有效刺激作用下产生( )。
A. 局部反应
B. 局部兴奋
C. 电位变化
D. 可传播的电位变化
【答案】D
【解析】细胞兴奋的本质是细胞膜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动作电位。有效刺激是指能使细胞产生去极化的刺激。当正常的可兴奋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在有效刺激的作用下,会产生动作电位,后者具有可沿细胞膜向周围迅速传播的特征。AB 两项,局部反应和局部兴奋属于局部电位的特点。C 项,局部电位和动作电位均会出现电位变化。
2. 女性一生根据其性腺卵巢分泌机能的变化可依次分为五个生理阶段,即( )。
A. 幼年期、青春期、更年期、性成熟期、老年期
B. 幼年期、青春期、性成熟期、更年期、老年期
C. 幼年期、性成熟期、青春期、更年期、老年期
D. 幼年期、青春期、性成熟期、老年期、更年期
【答案】B
【解析】女性的幼年期一般在10〜12岁之前,这时候卵巢尚未发育;青春期为10〜12岁至18岁左右,这时候卵巢和生殖器官明显发育,月经初潮;性成熟期一般从18岁左右开始持续约30年,此时卵巢与生殖器官发育成熟,月经周期稳定;更年期约为44〜54岁,是卵巢机能逐渐衰退直到完全消失的过渡期,此时月经由不规律到完全停止;老年期为60岁以后,卵巢的机能已经完全退化,生理功能出现低落。
3. 影响最大吸氧量的外周机制是( )。
A. 肺通气功能
B. 肺活量
C. 肌肉利用氧的能力
D. 心脏的栗血功能
【答案】C
【解析】C 项,根据原理,
在最大心率、每搏输出量
不变的条件下,动静脉氧差是影响最大吸氧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它由肌肉利用氧的能力来决定,因此肌肉利用氧的能力是影响最大吸氧量的外周机制。
4. 长时间持续运动对人体生理机能产生的良好影响不包括( )。
A. 提高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机能稳定性
B. 改善参与运动有关中枢间的协调关系
C. 提高心肺功能及最大摄氧量
D. 肌红蛋白减少
【答案】D
【解析】长时间持续运动对人体生理机能产生诸多良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能提高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机能稳定性,改善参与运动有关中枢间的协调关系,并能提高心肺功能及最大摄氧量,引起慢肌纤维出现选择性肥大,肌红蛋白也有所增加。
5. 运动员在比赛前出现的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一系列生理反应是由于( )引起的。
A. 压力感受性反射
B. 化学感受性反射
C. 条件反射
D. 非条件反射
【答案】C
【解析】赛前状态产生的机制可以用条件反射机理加以解释。与比赛和训练有关的场景信息经常不断地刺激运动员,并与肌肉活动时的生理变化相结合,久而久之,这些信息就变成了条件刺激,只要相关信息出现,赛前的生理变化就以条件反射的形式表现出来。
6. 马拉松跑时机体功能水平主要处于( )。
A. 进入工作状态
B. 真稳定状态
C. 假稳定状态
D. 疲劳状态
【答案】B
【解析】真稳定状态是在进行中小强度的长时间运动时,机体所需要的氧可以得到满足,吸氧量和需氧量保持动态平衡,能量供应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很少产生乳酸和氧的亏欠,运动的持续时间较长。马拉松跑属于中小强度的长时间运动,机体功能水平主要处于真稳定状态。 7. 成年女子骨骼的重量占体重的( )。 A. B. C. D.
【答案】C
【解析】人体共有206块骨骼,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大部分。我国成年人的骨骼总
重量男性约为8kg ,女性约为5.4kg , 占体重的
8. 在运动中心血管系统的机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表现为心率、血压、心输出量升高。探讨引起这些指标升高的因素及变化特点的研究就是( )研究。
A. 整体水平
B. 器官、系统水平
C. 细胞、分子水平
D. 宏观、微观水平
【答案】B
【解析】生理实验是运动生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实验研究水平可分为整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整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的研究属于宏观研究,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属于微观研究。其中,器官系统水平探讨人体运动时的机能变化,还须对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进行研究。研究每个器官、系统在运动中的机能有何变化,变化的原因、条件是什么,受哪些因素制约,以及这种变化对运动中的整体机能变化将产生什么影响等。
9. 体积相同,生理横断面最大的是( )。
A. 平行肌
B. 梭形肌
C. 羽状肌
D. 半羽肌
【答案】C
【解析】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是指一块肌肉中所有肌纤维横断面积之和。根据肌束方向与肌长轴的关系可分为:①与肌束平行排列的梭形肌或菱形肌,如缝匠肌、肱二头肌;②呈半羽状排列的半膜肌、指伸肌;③呈羽状排列的股直肌、蹲长屈肌;④呈多羽状排列的三角肌、肩胛下肌;⑤呈放射状排列的如斜方肌等。当肌肉体积相同时,生理横断面最大的是羽状肌。
10.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是( )。
A. 屈肌反射
B. 对侧伸肌反射
C. 肌紧张反射
D. 翻正反射
【答案】C
【解析】AB 两项,屈肌反射是指当皮肤或肌肉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引起受刺激一侧的肢体快速地回撤的反射活动。当刺激强度较大时,则可在同侧肢体发生屈肌反射的基础上出现对侧肢体伸直的反射活动,即发生对侧伸肌反射。两者具有逃避伤害和维持姿势的作用。C 项,肌紧张反射由缓慢持续牵拉肌肉时而形成,主要调节肌肉的紧张度,是维持躯体姿势的最基本的反射。D 项,翻正反射是指当人和动物处于不正常体位时,通过一系列协调运动将体位恢复常态的反射活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