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719体育学基础综合之体育心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单选题

1. 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进行实战模拟反复练习的训练方法是( )。

A. 模拟训练

B. 放松训练

C. 系统脱敏训练

D. 沉思

【答案】A

【解析】模拟训练主要针对比赛中即将出现或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进行模拟与演练,特别是对那些可能使运动参与者心理、生理产生不良影响的刺激进行模拟,以增强排除干扰、适应内外环境的能力。

2. 强调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体育学习是( )学派的理论。

A. 行为主义

B. 认知心理学

C. 建构主义

D. 人本主义

【答案】C

【解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过程不再是一个同步的,而是一个异步的、发散式的思维过程,不同的学生沿着不同的学习路径,完全可以建构出相同的结果。

3. 生物反馈训练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包括直接作用和( )。

A. 系统作用

B. 理论作用

C. 间接作用

D. 集中作用

【答案】C

【解析】生物反馈的应用价值包括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直接作用,即利用反馈仪器所发出的信号来补充、完善体内的反馈联系通路,以达到加强对骨骼肌运动的调节能力和内脏器官活动的随意性调节。间接作用,即通过反馈训练,干预和改变个体的行为模式,达到抗应激的作用。生物反馈训练就是利用了生物反馈技术的间接作用。

4. 推动学生参与运动学习与身体锻炼的内部心理动因是( )。

A. 运动动机

B. 体育习惯

C. 运动兴趣

D. 体育态度

【答案】A

【解析】运动动机是指由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5. ( )不属于

A. 动机

B. 稳定性

C. 内外源

D. 可控制

【答案】A 【解析】

A. 闭锁式

B. 开放式

C. 连贯式

D. 间断式

【答案】B

7. 将新学习的材料和头脑中已有的体育知识、运动技能联系起来的策略是指( )。

A. 重复策略

B. 练习策略

C. 选择性注意策略

D. 精加工策略

【答案】D

【解析】精加工策略是指将新学习的材料和头脑中已有的体育知识、运动技能联系起来的策略。例如,想象、口述、类比、答疑、作笔记、总结等,它可以促使大脑对信息的理解。精加工对陈述性知识的获得有重要作用。

8. 攻击性行为与运动表现之间的关系为( )。

A. 正相关

B. 负相关

C. 零相关

D. 不确定

归因理论中的一个维度。 归因理论中的三个维度为:内外源维度、稳定性维度、可控制维度。 6. 运动员的赛前心境能更好地预测( )运动技能的行为结果。

【答案】D

【解析】运动心理学家对攻击性行为是否促进运动表现持有异议。持支持观点的学者认为,敌意性攻击所伴随的愤怒情绪可能增强比赛动机,提高生理唤醒水平,从而促进竞赛表现。持反对观点的学者认为,攻击性行为所升高的唤醒水平可能超过运动员的最佳功能区,或使运动员分散注意力,从而影响其场上表现。可知攻击性行为与运动表现之间的关系是不确定的。

9. 射击项目是( )类型的动作技能。

A. 开放性技能

B. 连续性技能

C. 系列性技能

D. 不连续性技能

【答案】D

【解析】根据动作操作过程中的连贯程度可将动作分为不连续性、连续性和系列性技能。在这个连续体的一端为不连续性技能,其主要特征是一个动作的开始和结束非常明显,且通常持续时间相对短暂,动作完成时带有一定的爆发性,其精确度可以通过计数或度量,如投掷铁饼、标枪、举重、射击等。

10.教师采用( )领导方式,学生会有明确的体育学习目标,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A. 混合型

B. 放任型

C. 集权型

D. 民主型

【答案】D

二、简答题

11.真稳定状态和假稳定状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1)不同点

①真稳定状态是在进行中小强度的长时间运动时,机体所需要的氧可以得到满足,吸氧量和需氧量保持动态平衡,能量供应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很少产生乳酸和氧的亏欠,运动的持续时间较长。

②假稳定状态是在进行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时,当进人工作状态阶段结束后,机体的摄氧量已达到并稳定在最大摄氧量水平上,但仍不能满足机体对氧的需求,运动过程中氧亏不断增多,无氧代谢供能占优势,乳酸水平升高,血液PH 值下降,运动时间不可能持久。

(2)相同点

运动时当进入工作状态阶段结束后,人体的机能活动在一段时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变动范围不大的水平,这种机能状态称为稳定状态。真稳定状态和假稳定状态是稳定状态的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