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摘要 义务教育是人类文明进步和近代教育发展的标志。进入20世纪,美国开始逐步普及12年义务教育。在这一过程中,美国各级政府为了支持义务教育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财政资金,积极探索合理的财政拨款方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有力地保障了义务教育的持续发展。尤其在二战以后,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基础教育作用的凸现,美国对教育的关注前所未有,相继颁布了一系列重大教育法规,进行了深入而持久的教育改革。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末是义务教育财政改革的关键时期,《国防教育法》、《初中等教育法》等法案对政府拨款的方式、目标、分配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基本奠定了战后美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模型。20世纪80、90年代,随着人们对教育质量的关注和国家教育目标的出台,各级政府在义务教育财政中角色的不断转换,义务教育财政的目标从最初的教育机会均等转变为教育质量和教育充足,从而使得美国义务教育财政改革不断入深。目前,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日益明显,影响了义务教育的持续均衡发展。通过研究战后美国的义务教育财政改革,总结其经验和教训,对于中国的义务教育财政改革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本文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概述。首先,主要对本文涉及到的主要概念进行界定和理论阐述。义务教育、教育财政、义务教育财政是本文的核心概念,三者关系紧密。从公共教育运动开始,美国在中小学实施了免费的、世俗的、强迫的国民教育,这与一般意义上的义务教育的概念相符合。在其他学者的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本文采纳了教育财政的核心概念,即教育财政就是关于教育经费的筹集、使用和管理的政府经济行为。依照西方惯例和其他学者的已有结论,本文研究的义务教育财政指美国中小学阶段关于义务教育经费的筹集、使用和管理的政府经济行为。其次,介绍了美国的财政体制和义务教育财政分析的背景,以此作为研究的理论依据。
第二部分,战后美国义务教育财政改革。主要分三个时期进行阐述:
1、二战至20世纪70年代末的义务教育财政改革。这一时期,美国义务教育财政发生了较大变革。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大幅度增加,规模空前;联邦政府颁布了重要教育法规,奠定了联邦拨款的基本方式;州政府不断探索新的资助模式,把追求教育机会均等作为这一时期的重点。
2、20世纪80年代的义务教育财政改革。联邦削减教育经费,州政府加大财政支持,继续改革拨款方式,义务教育财政曲折发展。同时,教育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也是义务教育财政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3、20世纪90年代的义务教育财政改革。各级政府增加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教育财政拨款方式呈现多样化;校本财政盛行。以教育结果为指向的教育改革影响了义务教育财政改革的方向,教育充足成为这一时期义务教育财政追求的目标。
第三部分,对战后美国义务教育财政改革的教育政策学分析。本文主要依据教育政策学的因素分析理论,结合美国教育财政改革的实际,分析了经济、政府的教育理念、法律、人口、文化传统等政策环境因素与义务教育财政发展的关系,剖析形成美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现状的深层原因,试图从各种关系中进行中美义务教育财政的比较和借鉴,突出研究的新意。
第四部分,美国义务教育财政改革的历史经验及启示。美国在义务教育财政改革过程中的经验值得借鉴,也有一些弊端须予以纠正。这一部分通过总结美国义务教育财政改革的经验,结合我国现阶段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现状,提出了对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改革有意义的建议:加强中央和省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资责任;开设教育彩票和专门教育税种,增加经费来源;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财政法规;加大对处境不利儿童的资助力度;采用灵活的经费分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