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土地经济学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区位地租

【答案】区位地租是指经营不同区位的土地所获得的收益差额。

2. 房屋

【答案】房屋是指供人类生产、生活之用,有门、窗、顶盖,能保温、遮雨。

3. 土地使用权

【答案】土地使用权是指依法对一定土地进行利用、管理并取得收益的权利,是土地使用制的法律体现形式。

4. 土地产权

【答案】土地产权是指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利。

5. 土地抵押权

【答案】土地抵押权是指土地受押人对于土地抵押人不移转占有并继续使用收益而提供担保的土地,在债务不能履行时可将土地的拍卖价款作为受清偿的担保物权。

6. 直线衰减公式

【答案】直线衰减公式是指:因素对某地快单元的影响分=该因素(中心)的功能分(1一单元距离中心的实际距离/中心影响的最大距离)

7. 农业土地经营规模

【答案】农业土地经营规模是指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土地或耕地的数量。

8. 契约地租

【答案】契约地租又称商业地租,是指土地所有者将土地租给使用者,土地承租人与土地出租人,签订租赁契约所确定的租金。

二、简答题

9. 简述实现土地利用目标的手段。

【答案】实现土地利用目标的手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应制定《土地法》、《土地规划法》等法律法规;

(2)制定土地利用规划;

(3)改革土地使用制度;

(4)由政府直接控制农地向非农用地的转移;

(5)税收对于实现土地利用的目标也是一项重要手段。

10.专业估价与非专业估价的区别。

【答案】专业估价与非专业估价的区别包括:

非专业估价是指人人可以对某种物品的价格做出评估,其方法、精度差别巨大。

专业估价有五个特点:

(1)由专业人员完成;

(2)是一种专业意见;

(3)具有社会公信力;

(4)实行有偿服务;

(5)承担法律责任。

11.简述农业土地经营规模的影响因素。

【答案】影响农业土地经营规模的因素包括:

(1)农业生产工具的类型;

(2)农业劳动对象的不同;

(3)土地资源和劳动力的数量;

(4)农业劳动力的素质。

12.简述实现土地管理目的与任务的主要手段。

【答案】实现土地管理目的与任务的主要手段包括:

(1)立法手段;

(2)经济手段;

(3)技术手段;

(4)行政手段;

(5)政策手段;

(6)计划规划手段;

(7)司法手段;

(8)教育和科研手段。

13.影响土地价格呈总体上升趋势的因素?

【答案】影响土地价格呈总体上升趋势的因素包括:

(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2)人口数量及家庭户数增加;

(3)土地投机。

14.土地税收的功能。

【答案】土地税收的功能包括:

(1)保障国家财政收入;

(2)抑制土地征收;

(3)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

(4)引导土地利用方向;

(5)调节土地收益分配。

15.中国城市土地使用制的改革的突出表现?

【答案】中国城市土地使用制的改革有一个发展过程。这个发展过程,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征收土地使用费(税);

(2)开展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和转让试点;

(3)制定地方性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转让法规;

(4)修改宪法和土管理法;

(5)制定全国性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法规与全面开放土地市场。

16.简述土地利用的基本经济原则。

【答案】土地利用的基本经济原则包括:

(1)先调查、评价、规划,后开发利用;

(2)扩大耕地面积与集约利用相结合;

(3)在农业优先的前提下,统筹安排用地比例;

(4)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

(5)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

三、论述题

17.我国现行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存在的弊端。

【答案】我国现行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存在的弊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与集体土地所有权界线不清。

现行宪法第10条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3条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中依法没收、征用、征收、征购收归国有的土地。国家未确定为集体所有的林地、草地、山岭、荒地、滩涂、沙滩以及其它土地属于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从上述立法,我们可以得出:对农村土地,除了国家的,就是集体的。但现行立法并没有界定,哪些土地是国家的,哪些土地是集体的,更没有界定哪片土地属于哪一个集体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