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通大学艺术学院826中外美术史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山水画

【答案】山水画是中国的一个有特色的分支,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它强调“平远”、“高远”、和“深远”,运用散点透视法,可以画出非常长的长卷。山水画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意向性,使中国画的情趣美具有很大的挖掘潜力和展示空间。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2. 博山炉

【答案】博山炉是汉代铜器中一个最具特色的品种。汉代“博山炉”炉体呈“豆”形,上有盖,盖高而尖,盖上部雕镂成山岳的样式,象征海上的仙山“博山”。博山炉盖上的山峦群峰中常饰以飞禽走兽,穿插在云气之间,其下承之以人形及盘。山间有孔,当香料在炉中燃烧时,烟气可从镂孔冒出,云雾缭绕。炉座成盘形,用以盛水,以助蒸香气。

3. 富春山居图

【答案】富春山居图,元代黄公望作,长卷大轴。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于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画法有湿笔披麻皱,也有干笔效擦,用笔简练,使水墨发挥极大作用,对以后水墨山水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4. “清初四王”

【答案】“清初四王”是中国清代绘画史上一个著名的绘画流派,其成员为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四人,因四人皆姓王,故称四王。“四王”一派的画家在绘画风尚和艺术思想上,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董其昌的影响。技法功力较深,画风崇尚摹古,对古人的师承不遗余力,苦心精研宋元所谓南宗大家名迹。但较少观察自然、描写具体感受,不少作品趁于程式化。

5. 六法

【答案】“六法”出自南齐前后的画家、理论家谢赫的绘画理论著作《画品》,这是古代第一部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文章。“六法”即:①“气韵生动”,是把生动的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作为艺术表现的最高准则; ②“骨法用笔”,是指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而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 ③“应物象形”,是指画家的描绘要与所反映的对象形似; ④“随类赋彩”是指色彩与所画的物象相似; ⑤“经营位置”,是指绘画的构图; ⑥“传移模写”,是指绘画的临摹和复

制。“六法”的提出是古代长期绘画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具有总结意义的完整认识,在绘画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六法”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气韵生动”是对作品总的要求,是绘画中的最高境界。

6. 清六家

【答案】清六家指清初山水画家王时敏、王鉴、王犟、王原祁、吴历、恽寿平六人的合称。亦称“四王、吴恽”。他们并非一个画派,却都强调临古,特别是推崇元人。以精熟的技巧,领导画坛,左右时风,被视为当时画坛的正统派。

7. 晋祠圣母殿彩塑

【答案】晋祠圣母殿彩塑为塑造于宋代晋祠圣母殿内的彩绘泥塑,是为祭祀西周武王后、唐叔虞之母邑姜所建。在圣母殿中塑圣母及四十二个侍从像,殿内正中帐内为圣母坐像:圣母坐木制方座,头戴凤冠,面部静谧慈祥,双腿盘坐,双手隐于袖中,一置胸前,一置腿上,蟒袍自两膝向下沿方座垂下,整个塑像呈稳定的三角形,形态显得特别端庄。塑像既吸收了佛教造像的传统,又据不同题材有所变化。座后屏风皆绘以水波纹装饰,也是宋代流行的手法。侍从相中有侍女三十三尊,手中各持一物,各守职事。她们面庞丰满,眉宇间细微的起伏都显露出少女的妩媚,且随年龄的长幼,各有不同的性格气质和风度。她们有的持巾俯首,有的持物而立,细致的身姿动态的处理,使人物富有生气,体现了宋代雕塑高超的写实技巧和塑造生活形象的高度水平。衣纹的塑造也体现出雕塑家高超的技艺。

8. 《朝元仙仗图》

【答案】《朝元仙仗图》被元代画家赵孟)顷鉴定为北宋画家武宗元作品,是五代宋初道教人物画的代表。图中描绘了道教帝君诸神仙朝竭元始天尊的队仗行列。有两帝君(东华、南极)、真人仙人、玉女、神将等,共八十余人,其构图统一中求变化,在处理繁复的画面时,又能协调而不杂乱,全部行列有节奏地前进。线条遒劲流利,人物神采飞扬,衣袂飘举处,有“吴带当风”之遗意; 虽不设色却有五彩缤纷、绚丽夺目之感。画家用流利的长线条描绘稠密重叠的衣纹,临风飘扬。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帝君庄严,神将孔武,女仙顾盼生姿。

9. 陆探微

【答案】陆探微是南朝刘宋时期的宫廷画家,是中国画史上正式以书法入画的创始人。在绘画题材上,陆画以人物画为主,其创造的“秀骨清像”的人物形象,是对六朝士人的生动概括。他通过对草书连贯一气的行笔运势特点的敏锐把握和巧思妙琢,将它引入绘画领域,创作出前所未有的“一笔画”法。代表作品有《萧史》、《木雁》、《风俗》、《洛神》等。

10.浙派

【答案】浙派是指明初活跃于浙江地区的绘画流派。艺术上师承南宋院体风格,代表画家戴进、吴伟,二人均曾为宫廷画家。

二、论述题

11.论述中国古代人物画的演变与发展。

【答案】美术史中对人物形象的描绘自古有之,我国原始美术中的《人面鱼纹盆》、将军崖岩画等就是最早的例子,其中都有对人类形象的描绘。我国人物画的发展演变表现在:

(1)魏晋时期的中国人物画成为独立画科。

①战国帛画《人物驭龙图》、《人物龙凤图》中对人物的描绘己经注意发挥线描的表现力,已具备了中国人物画的第一个风格特征:以线造型。这一点在东晋顾恺之代表作品《女史箴图》中表现突出,顾恺之对图卷中的一系列人物形象以线造型,线条以连绵不断、悠缓自然的形式体现出节奏感,线的力度略有控制,并将自战国以来形成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了完美无缺的境地。

②顾恺之作为东晋最伟大的画家和早期的绘画理论家,他的绘画实践和理论对中国绘画产生了重要影响。他强调人物画创作要注重人物精神面貌的描写,尤其注重眼神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传神写照”论,对由顾恺之“传神写照”论引申的对“以形写神”能力的重视,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第二个特征和技法要求。

③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第三个特征是人物画具有记功录事功能,并且体现社会意义和政治目的:成教化、助人伦,具有题材的道德性。这一特点在唐代阎立本《历代帝王图》、《步辇图》中亦有表现。

(2)唐代是中国人物画走向成熟的时期,这主要表现在道释人物画和仕女画创作中。

①初唐阎立本继承传统又有进一步发展,其代表作《步辇图》描绘的是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联姻的历史事件,具政治意义。对神情的刻画十分到位,以线造型; 在人物位次上,集中体现了人物画的又一特征:“主大从小,尊大卑小”,这一点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T 形帛画中己有表现。

②吴道子对中国人物画中线的发展值得一提。他在线条运用上渗透着强烈的情感,从而大大提高了绘画艺术中诸种表现因素的统一; 他用以组成形象的线条,富有运动感、节奏感,被称作“吴带当风”。

③仕女画早在初唐就受到重视,并己有高水平的作品出现。盛唐张首的《歌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中,反映出了中国人物画的又一特征:画面背景留白,计白当黑。不设置背景,仅以人物的配置、马的跑动和色彩的运用衬托出春天的气息,主题明确。

(3)宋代以来,由于文人画的兴起和发展,人物画因其题材所限,难能出现兴盛的面貌,但仍有人物画家及作品值得一记。

①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在用线上显出吴带当风的特色。李公麟的人物画长于形象塑造,能画出不同地域、民族、阶层的人物特点,勇于突破陈规,别创新样。

②明清人物画相对前朝较弱,直至晚明时代,人物画得到振兴,出现了陈洪缓、崔子忠、丁云鹏、吴彬等画家

a. 他们揉合晋唐五代传统与民间艺术传统,在浙派和吴派之外,别树一帜,开辟出一条“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