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通大学艺术学院826中外美术史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目录
2017年南通大学艺术学院826中外美术史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一).... 2
2017年南通大学艺术学院826中外美术史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二).. 11
2017年南通大学艺术学院826中外美术史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三).. 19
2017年南通大学艺术学院826中外美术史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四).. 27
2017年南通大学艺术学院826中外美术史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五).. 38
一、名词解释
1. 决澜社
【答案】“决澜社”是西洋画团体,1931年9月由庞薰某、倪贻德等人在上海发起成立,组织过多次展览,1935年自行解散。决斓社是中国最早主张吸收西方现代艺术成果的、有宣言和纲领的学术性社团,对于中国现代艺术的起步具有开创意义。
2. 舞蹈彩陶盆
【答案】彩陶舞蹈纹盆是1973年,青海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犬通县上孙家寨遗址甲区发掘第20号汉墓时发现的。舞蹈画面简洁,线条明快,笔法酣畅。透过静止的画面,仍能让今人感受到远古的舞蹈艺术家击节踏歌、肢体扭动时强烈的节奏感的特点。彩陶盆的外壁用三道线装饰,它模拟着三道绳圈将陶盆紧紧地捆扎着。这是一件杰出的优秀彩陶工艺品,表达了欢乐的主题,集中反映了五六千年前人们的智慧和生活情趣。彩陶盆的设计制作,体现了当时制陶工艺的熟练和审美思想的进步。彩陶工艺家表现的意境,富有诗情画意。
3. 掐丝珐琅
【答案】掐丝珐琅即景泰蓝的学名,它是明代著名的一种金属工艺品,尤以景泰年间制作最精。景泰蓝的制作大体有七道工序:(1)制胎,(2)掐丝,(3)烧焊,(4)点蓝,(5)烧蓝,(6)磨光,(7)镀金。其艺术特点可概括为:良好的造型、优美的装饰花纹、华丽的色彩和辉煌的光泽,是我国传统工艺中集造型、色彩、装饰为一体的特种工艺品。
4. 岭南画派
【答案】岭南画派是海上画派之后崛起的最成熟体系,影响最大的一个画派。岭南画派以“二高一陈”,即高剑父、高奇峰和陈树人为代表。他们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融合日本和西方技法,注重写生,形成了具有时代精神和地域特色的绘画风格。岭南画派的创作题材以花鸟和山水为主。其表现特点是写实性强,善用色彩和水墨渲染,将雄健泼辣的笔墨与水粉技法结合在一起,渲染出天光云影、月夜朦胧的气氛,画面真实而又诗意盎然。
5. 《孝子画像石棺》
【答案】《孝子画像石棺》于20世纪30年代在河南洛阳城郊出土,后流落于海外。线刻画刻在石棺的两帮外侧。内容为孝子故事,表现舜、郭巨、董永、蔡顺、王琳等的行孝事迹。每幅故事上方有一榜题。两帮自前向后各有三组连续性画面。每个画面表现一个孝子故事。采用阴线刻画形象,象外减地的方法。此棺线刻画在线的运用上十分成功。精细绵密而又富有韧性的线条,
赋予人物的肌肤以丰润的弹性质感。山水背景的处理带有浓厚的装饰意味,反映出北魏晚期绘画发展的面貌。
6. 《五牛图》
【答案】《五牛图》传为唐代画牛名家韩混作品。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堪称“镇国之宝”,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作品从不同的角度画了姿态各异、神形逼肖的五头牛。近景式构图,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牛的骨骼转折,筋肉缠裹,浑然天成:笔法练达流畅,线条富有弹性,力透纸背; 画面简洁,主题突出。
7. 南吉北磁
【答案】南吉北磁是指宋代形成的北有磁州、南有吉州两大民窑体系。吉州窑以烧制黑瓷著称,独创了以剪纸及木叶贴花为装饰的手法。磁州窑以烧制白釉黑花瓷为主,装饰技法以画花、雕釉最为流行,器物黑白对比鲜明,富有强烈、明快的装饰效果。
8. 昙曜五窟
【答案】昙曜五窟是云冈石窟中最早由沙门统昙曜主持开凿的5所,即今天的云冈16-20窟。主要造像象征五世帝王,突出宣扬“皇帝即是当今如来”的思想。主像形体高大雄伟,充塞窟内空间,强调给朝拜者以无比威严和压抑的气氛,是君权、神权统一的象征。形象特点多是面形方圆,鼻梁直挺,衣纹简洁流畅,反映出中亚造像的特色。
9. 《挥扇仕女图》
【答案】《挥扇仕女图》是一幅描写唐代宫廷妇女生活的佳作,唐代人物画家周昉的代表作。全卷所画人物共计13人,分段情节为独坐、抚琴、对镜、刺绣、侍桐等几组。作品中的器物、环境(如纵扇、素琴、铜镜、梧桐等)将情节穿连起来,并能烘托出槟妃在秋风中寂寞无聊的忧郁之情画面结构井然有序,并避免了构图上的单调呆板。色彩丰富,以红色为主,兼有青、灰、紫、绿等各色。冷暖色调相互映衬,显现出人物肌肤的细嫩和衣料的华贵。衣纹线条近铁线描,圆润秀劲,富有力度和柔韧性,较准确地勾画出了人物的种种体态。
10.彩陶
【答案】彩陶是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艺术形式,它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储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窖烧制,在橙红色的陶胚上呈现出用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绘制的几何图形、花卉、动物纹样等美丽图案,形成的纹样与器物造型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的陶器。以仰韶文化(例“人面鱼纹彩陶盆”)与马家窑文化(例“舞蹈纹彩陶盆”)的彩陶艺术最为杰出。
二、论述题
11.试述顾恺之重要的传世绘画作品以及在理论方面的贡献。
【答案】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是东晋最伟大的一位画家,也是早期的绘画理论家。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
(1)传世绘画作品
代表作品为《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列女仁智图》。
①《女史箴图》根据西晋张华文学作品《女史箴》而作,共九段,意在向宫中妇女讲解和规劝封建道德规范。
②《洛神赋图》根据曹植《洛神赋》创作,画作将文学作品形象化,通过巧妙的安排布局和设置背景,将画中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及从欢快到惆怅的思绪表达出来。画中人物皆以线造型,线条流畅而富节奏感,人物形象优美。
③《列女仁智图》卷旧传东晋顾恺之作,此为南宋人摹本。该画依据汉代刘向的《古列女传》第三卷《仁智传》而作,描绘了历史上有智谋、有远见的妇女形象,如卫灵公夫人。
(2)理论贡献
①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主张绘画要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重视对所绘对象的体验、观察,通过形象思维即迁想妙得,来把握对象的内在本质,在形似的基础上进而表现人物的情态神思,即以形写神。
②把对绘画的一般性论述提高到独立的理论认识高度,开创了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研究的领域,是继卫协以后极重神韵的画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绘画“六法”的产生,古代绘画千余年来对气韵,神采的追求,都直接或间接的与他的理论相关。
③顾恺之对早期山水画的发展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其《画云台山记》就是一篇关于山水画的构想。
12.综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的发展状况。
【答案】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是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发展阶段。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最为混乱、社会最不稳定的历史时期之一,但在思想上,却是最为自由、最为解放、最为开放的时期。美术作为文学艺术形式的一种得到了空前发展,其主要表现为:
(1)出现有文字记载的专业画家和雕塑家,有画家所属的独立成幅的绘画作品问世
如东吴曹不兴是有记载的第一位画家,继他之后的卫协、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雕塑家戴遴等都有值得记载的突出贡献。
被称作是“六朝三杰”的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在人物画的发展史上有突出地位和重大影响。尤其是顾恺之,他的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列女仁智图》,一方面承担着“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作用,一方面又作为使人可以得到美感享受的艺术品,画中人物皆以线造型,线条流畅而富节奏感,人物形象优美,体现了用线“紧劲联绵,循环超忽”,如“春蚕吐丝”的美感特征。另外,陆探微的“秀骨清像”则反映出这一时期人物品藻的标准。
(2)绘画题材的多样化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