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东北大学国际商务概论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简答题

1. 某化工企业正计划如何最好地向世界市场供应硫酸。建造一个工厂花费约2000万美元,需中等熟练程度的劳动力。未来10年,这种产品的总市值估计为200亿美元〜300亿美元。该产品现行关税水平中等。问该公司应采取集中生产还是分散生产战略?该公司应为其工厂寻找什么样的生产地点?

A chemical firm is considering how best to supply the world market for sulfuric acid. A manufacturing plant costs approximately $20 million to construct and requires a moderately skilled work force. The total value of the world market for this product over the new 10 years is estimated to be between $20 and $30 billion. The tariffs prevailing in this industry are moderate. Should the firm favor concentrated manufacturing or decentralized manufacturing? What kind of location (s ) should the firm seek for its plant (s ) ?

【答案】(1)该公司应该采用有限的分散生产战略(意味着公司不需要在每一个销售产品的国家都建造一个工厂,只需在世界的几个区域建造工厂)。这一战略有意义是因为:①该产品现行关税水平中等(而不是低);②建造一个工厂的成本也处于相对中等水平(2000万美元);③只需要中等熟练程度的劳动力(这在世界的许多低成本国家也能提供)。

(2)这家公司应该基于国家因素、技术因素和产品因素来选择它的生产地点。考虑国家因素时,应该寻找那些中等熟练劳动力的成本不高的国家;考虑技术因素时,由于与产品相关的固定成本不是很高,公司不需受固定成本的限制,因此技术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考虑产品因素时,由于这家公司的产品价值重量比低,使得在一个地方集中生产再出口到世界其他地方不具吸引力,因此该公司应该在世界的几个地方分散生产。

2. 描述在过去30年中世界经济所发生的转变。这些转变对总部设在英国、北美、中国香港的国际企业各意味着什么?

Describe the shifts in the world economy over the last 30 years. What are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shifts for international businesses based in Great Britain? North America? Hong Kong?

【答案】(1)在过去30年中,全球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20世纪60年代,世界经济的格局可用四个事实来描述:第一是美国主宰了世界经济和世界贸易;第二是美国支配了当时的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第三是在国际商务舞台上,美国的大型多国企业占统治地位;第四是地球上大约一半的计划经济国家对西方国际企业的排斥。在过去30年中,这四个事实都已发生了变化或正在迅速地发生变化:

①美国虽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但在相对规模上较20世纪60年代下降了许多。日本、泰国、马来西亚、中国台湾和韩国,它们的世界产出份额显著增加。

②各国在对外直接投资总存量中所占的份额的趋势是:发展中国家的份额在稳步增长,而发达国家在稳步下降。

③多国企业的性质也在变化。多国企业的统计构成中出现了两个值得注意的趋势:一是非美国的多国公司增多了,尤其是日本;二是小型多国公司的增长。

④许多东欧国家和拉美国家进行民主政治改革和实行自由市场经济。对国际企业而言,这种情形无疑提供了巨大的机会。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这些国家和西方的国际企业实质上已有所接触,现在则提供了极多的出口与投资机会。

(2)这些转变对总部设在英国、北美、中国香港的国际企业的影响

对英国和北美企业的影响:美国和英国曾经主导世界,很少遭受到发展中国家的威胁,但现在却受到一定的威胁。如今,美国和英国的制造商必须与全世界的竞争者竞争订单,但发展中国家对其高新产品和技术的需要也能促进它们的出口份额。此外,出于成本的考虑,英国和北美的公司可能会在成本相对低的地方设立分公司。

对中国: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由之前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香港地理位置优越,接近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其他亚洲市场,这为出口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此外,香港有充满活力的劳动力,劳动力成本也相对较低,可以与英国和北美企业竞争。但是,英国和北美国家先进的技术也可能对香港的新兴产业带来冲击。

3. 以下数据是从母公司独立的财务报表(未合并)及其子公司独立的财务报表中挑选出来的:

单位:美元

注:①母公司欠子公司70美元。

②母公司100%拥有子公司。在这一年度中子公司向母公司支付股利250美元。

③子公司拥有母公司出资200美元租赁的建筑物。

④在该年中,母公司向子公司出售了一批价值2200美元的存货。这些存货将使母公司支出1500美元。子公司将价值3200美元的存货出售给非关联第三方。

问题:

(1)母公司(未合并)的净利润为多少?

(2)子公司的净利润是多少?

(3)母公司最初向子公司出售存货的合并利润是多少?

(4)合并后现金和应收账款的金额是多少?

【答案】(1)净利润=留存利润+股利收入=790+250=1040(美元)

(2)净利润=留存利润+股利收入=680+0=680(美元)

(3)合并利润=4160-1500=2660(美元)

(4)合并后现金=180+80-70=190(美元)

合并后应收账款=380+200-70=510(美元)

4. 国际企业的战略类型及其演进规律是什么?

【答案】(1)根据地区调适的压力和降低成本的压力之间的强度差异,企业的战略选择可分成四种:全球标准化战略、跨国战略、国际战略和本土化战略。

①全球标准化战略

采取全球标准化战略的企业强调的是增加盈利能力,通过规模经济、学习效应及区位经济以实现成本的降低。也就是说,它们采用的是低成本战略。运用全球标准化战略的企业,其生产、营销和研发活动都集中于若干个有利的区位。全球企业往往不随地区条件而改变其供应的产品和营销策略,因为这样会提高成本;相反,全球企业喜欢在全世界销售标准化的产品,以便基于规模经济和学习曲线获取最大的效益。它们也往往利用其成本优势在世界市场上使用其进攻性的定价策略。当成本降低的压力强烈而地区调适的要求最低时,这一战略最为有效。

②本士化战略

本土化战略强调的是通过改变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来增加利润,所以企业在不同国家的市场上提供与其消费者兴趣与偏好相适应的产品。当各国消费者的兴趣和偏好差异较大,而且降低成本的压力不太高时,本土化是最合适的战略。按当地的需求改变其供应的产品,企业可以在当地市场上增加其产品的价值。如果价值下滑,是因为涉及职能上的重复和缩小生产批量;降低成本与大量生产标准化产品满足全球消费有关,而客户定制服务限制了企业降低成本的能力。然而,这一战略可能是有意义的。一旦地区客户定制服务实现的价值增加有助于更高的定价,能够让企业收回其高成本,或者说,如果它带来了地区需求的持续性增加,也能够让企业通过在当地市场上获得一定程度的规模经济从而减少成本。

③跨国战略

当成本降低的压力强烈而地区调适的要求最低时,全球标准化战略最为有效。相反,当地区调适的压力高而降低成本的压力一般或较低时,采取本土化战略最为有效。然而,当企业同时面临强烈的降低成本的压力和很高的地区调适要求时,应当采用跨国战略。

跨国战略试图同时取得低成本优势、产品差异化优势和技术的扩大效应。通过区位经济、规模经济和学习效应获得低成本;通过区域市场解决地方差异问题以实现产品差异化;通过在公司全球营运网络的子公司间实行技术流动促进技术的扩大效应。这一理论听起来很有吸引力,实际上采取这一战略并非易事。实现产品差异化以适应不同市场的需求将会抬高成本,违背了降低成本的目标。

④国际战略

当跨国公司处于成本压力低并且地区调适压力也低的有利情形时,大多数追求的是国际战略,先为国内市场生产产品,再根据其他地区情况稍作改变,将产品销往世界各地。这些企业的特点在于,其产品满足普遍需求,不同于追求全球标准化战略的公司,它们没有强大的竞争者,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