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本学位论文以“语义突显层级模式理论”为基础,主要研究的是中国学生对英语前置心理形容词的二语习得问题。本论文中的心理形容词是描述人的心理感受并承担定语,出现在句中的主语和宾语部分。心理形容词派生于心理动词,分别在其词尾加-ing 和-ed, 即有VingAs和V-edAs两种形式。两种形式均可与有生名词搭配。
选择英语前置心理形容词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在于英语心理形容词和心理动词对中学生来说难以习得。因此,错误频繁地出现在他们的作业,考卷和表达中。再者,在TESOL领域,英语心理形容词也被视作是英语语法的一部分。
Zhang(2003)提出了并在大学生中验证了“语义突显层级模式理论”,该理论指出英语心理谓词(包括心理形容词)的二语习得是对与句法相关的语义成份“使意”在自然语言中实际表征突显性的反映。本论文以此为理论指导,是在中学生中对“语义突显层级模式理论”的进一步验证,主要考查在语境因素中心理形容词做前置定语的习得过程和结果,以及中学生是否将有生性作为一种学习策略用于他们对名词前置定语的心理形容词习得。
以前的研究一致地认为学习者对VedAs 的习得优于VingAs,本研究实际也是想发现在心理形容词与名词搭配时是否会有相类似的倾向。为此,我们提出了四个假设。继而,我们在省重点中学西安市第85中学40名高二学生中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受试者接受VingAs与无生名词的搭配,VedAs与有生名词的搭配,而拒绝VingAs与有生名词的搭配。多选题结果表明学生对VingAs与无生名词的搭配明显好于对VedAs与有生名词的搭配,后者又明显地好于VingAs与有生名词的搭配。因此我们不能说中学生对VingAs的习得要难于对VedAs的习得。事实上,VingAs与有生和无生名词的搭配均正确,因为VingAs与名词的组合遵循“一对二” 的对应原则。同时,VedAs与名词的搭配在主语位置的习得优于在宾语位置的习得,而VingAs与名词的搭配在主语与宾语位置上没有差异,但总体上两类形容词在主语与宾语位置的习得是没有差异的。最后,我们得出了“有生性可以作为一种学习策略用于教学中”的结论。这一点早在语义突显层级模式理论被预测,并在此得到进一步验证,证明此理论在教学中的有效性。简而言之,中学生对英语前置心理形容词的习得是遵循“一对一”的原则,有生性也是作为一种学习策略来使用的。